天天看点

这三人曾是野战军首长,职务比一些大将还高,初定大将后改为上将

作者:故里梦长安

在如今已发生的现实中,新中国是10位开国大将,但这个人数的确定,是经多次修改而成的,最初没有限制就是10人。

在拟授名单上还有15至22人的版本,15人版分别为: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肖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张宗逊、宋任穷、许光达、萧克、王震、周纯全。

除后来确定的十人外,另外五位中的张宗逊、宋任穷、萧克都曾担任过野战军副职,既然如此,为何他们最终还是落选了呢?

张宗逊的资历很傲人,参加过毛主席领导的秋收起义,三湾改编后奉命带一个排保护主席的安全,算是主席的第一任卫士长。

部队向井冈山转移时,张宗逊几乎寸步不离,连睡觉都是主席睡床上,张宗逊在旁边打地铺。

这独特的经历,让张宗逊成长得非常快,后来他担任过红一方面军第36师师长、第12军军长、中央军委第一局局长、八路军第120师第358旅旅长、大同前线指挥部司令员、陕甘宁野战集团军司令员、西北野战军副司令员、第一野战军司令员等职。

这一连串职务看下来,他完全是可以被授予大将的,那为何没有呢?关键在于解放战争之初他有两仗没打好。

这三人曾是野战军首长,职务比一些大将还高,初定大将后改为上将

一是大同集宁战役,1946年7月,我晋察冀军区和晋绥军区集结十多万的兵力,向阻在两大解放区之间的大同发起进攻,只要将此处攻克,两大解放区就能连成一片,晋察冀首府张家口也能避免腹背受敌的局面。

此战张宗逊是总指挥,罗瑞卿是政委,两大军区各出了一位首长。打大同时还比较顺利,只用半个月左右的时间就清除了外围据点,阎锡山派出的增援部队也通通被打退。

但是,驻于归绥(今呼和浩特)的傅作义却在蒋介石的封官许愿下出兵了。傅作义佯攻凉城,实则进攻卓资,这一手,是我方没想到的。只有一个旅防守的卓资很快易手,傅作义随即派人与我军假意和谈,使得我方放松了警惕。

结果傅作义却利用这个空档调集重兵猛攻集宁,集宁是张家口的门户,此处一丢,张家口危矣。

这三人曾是野战军首长,职务比一些大将还高,初定大将后改为上将

就在集宁即将被突破之际,张宗逊从大同调过来的援兵终于赶到,将傅部赶到了城外。此时我军还拥有人数优势,如果持续进攻,有很大几率能将傅部进攻的三个师吃掉。

然而,我方指挥员却以为胜券在握、体谅战士们奔波辛苦,就有整整一个白天没有发起进攻,全军暂做休整。

这一休整,给了敌人机会。再度开打时国军派出飞机支援,并且傅部后面又赶来了三个师,使得我军陷入全面被动,最终只能从集宁撤出。这边失败,大同也没办法继续围困,并且此战还间接导致不久后张家口失陷,着实吃了大亏。

张宗逊作为大同前线指挥部司令员,肯定是有责任的,后来他就率部回西北战斗。

这三人曾是野战军首长,职务比一些大将还高,初定大将后改为上将

最初张宗逊在西北同样被委以重任,1947年胡宗南20多万中央军精锐向陕北发起进攻,此时我党在陕北的武装力量主要是晋绥军区一纵、新编第4旅、教导旅、警备1旅、警备3旅等部,总共不到3万人。

敌众我寡之下,必须要握成拳头才能将力量发挥到最大,中央遂成立陕甘宁野战集团军,统一指挥所有部队。张宗逊是陕甘宁野战集团军司令员,此时的彭老总还在中央,如果张宗逊打得好,说不定彭老总就不会出山了。

陕甘宁野战集团军第一战是在西华池对阵胡宗南部先锋整编48旅,人数大约是4:1,我方是4。然而这一战我军没能拿下西华池,自身付出1200多人的伤亡,只歼敌1500余人,要是这样打下去,耗都会被耗死。

所以中央紧急撤销陕甘宁野战集团军番号,新成立西北野战兵团,由彭德怀彭老总来担任野战兵团司令员,此后张宗逊就一直充当彭老总副手的角色。

两个职务,两次失利,张宗逊就错失了大将军衔。

这三人曾是野战军首长,职务比一些大将还高,初定大将后改为上将

萧克资历比张宗逊更胜一筹,红六军团军团长、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八路军120师副师长、冀热察挺进军司令员兼政委、晋察冀野战军司令员、第四野战军兼华中军区第一参谋长。

这里面任何一个职务都很牛,尤其是八路军的副师长,要知道八路军三个主力师,除萧克外,其他五人都是元帅,偏偏他差距这么大。为何呢?说起来,也是有两次机会没把握住。

在“九一三”后,萧克曾说自己是受到红四军白沙会议、长征南下北上之争两次站错队影响,但事实上,他在抗战初期照样得到重用,先是担任120师副师长,后又被派去开辟冀热察根据地。

冀热察包含冀东、平西、平北三大块,只要萧克能发展好,就有机会再造一个“晋察冀”,到时他也能跟聂荣臻一样独当一面。

这三人曾是野战军首长,职务比一些大将还高,初定大将后改为上将

当时冀热察挺进军麾下主要是三支武装力量:邓华支队、宋时轮支队、冀东抗日联军,萧克到达平西不久,把想要回冀东的冀东抗联总司令高志远给处决了,使得冀东抗联瞬间跑了一大半。

邓华和宋时轮跟高志远共同领导了冀东大暴动,很熟悉对方的为人,在处决之前特意找到萧克说情,可惜没用。邓、宋二人因此事对萧克都有些意见,不久后调离了。

如此一来,萧克手里就没多少人可用,往后两年别说扩张,在平西都没能彻底打开局面。或许是感觉受限太多,萧克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了写小说中,在平西的几年撰写出20多万字的军事小说。

1942年2月冀热察挺进军番号被撤销,萧克调任为晋察冀军区副司令员。这是他第一次没把握住机会。

这三人曾是野战军首长,职务比一些大将还高,初定大将后改为上将

1946年6月晋察冀军区重组野战军,萧克担任野战军司令员,当时晋察冀的情况跟华东很像,如果萧克能率部打出几个经典战役,那他成为华北的粟裕也完全有可能。

然而解放战争初期晋察冀野战军接连损兵折将,张家口、承德失守后,晋察冀与冀察热辽地区的联系也被敌人切断,萧克就又没把握住崛起的机会。同年12月晋察冀军区撤销野战军指挥机构。

直到1947年4月朱老总亲临晋察冀军区指导工作,晋察冀野战军才再次组建,杨得志担任司令员。此后萧克就开始去搞教育,直到四野即将南下,他才担任了参谋长。

这时已经没有什么重大战事,萧克也就没什么建立功勋的机会了。

这三人曾是野战军首长,职务比一些大将还高,初定大将后改为上将

前面两位是军事干部,宋任穷则是政工干部,幕后工作一般不容易被人注意到,所以宋任穷知名度也没张、萧高。

不过宋任穷也是老革命,他参加了毛主席领导的秋收起义,后来担任过红28军政委、八路军129师政治部副主任、八路军冀南军区政委、平原军区代理政委、晋冀鲁豫野战军二纵政委、华东野战军第三副政委等职。

他没有减分项,但组织在评选大将名单时,考虑到里面已经有谭政作为政工代表且出自中央红军的人太多,因此宋任穷最终落选。

不过宋任穷后来的成就很高,80年代担任过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政治局委员,是副国级领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