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孔子的机遇观[静夜读史]

作者:自由书斋

孔子被陈蔡两国的大夫幽困在两国的边界上,他坐在列了三种经书的席位前,七天没有吃饭,喝的也是没有参米的草汤,学生们的脸上都充满饥色,但仍然在认真读书,学习礼乐。子路有点忍不住了,就上前向孔子劝告说:“做好事的人,上天会报答他幸福。”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孔子的机遇观[静夜读史]

千里马拖着疲惫的身子被用来拉盐车,不是它没有良马的外形,而是人们不识它的优势,假如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那么它日行千里的本领也就不能显现出来,造父(古代著名的骑手)也就不可能显出它的驾驭千里马的才能了;兰草芷香生长在茂密的树林里、幽深的山谷间,但不会因没有人看见而失去她的芬芳;求学的人不是为了追求显达,他求学的目的是为了在遇到贫困时不会感到困苦,遭遇到忧患而意志不会衰退,预知道福祸的由来,内心就不会迷茫了。

所以圣人避世隐居,能深邃地思考,提出独特的见地。舜是贤圣的人,他坐在朝廷,面向南方治理天下,因为他遇见了唐尧,假如舜是处在夏桀和商纣的时代,他能够避免被刑罚与杀戮就已经很幸运了,又哪里有机会成为天子呢?夏桀杀死甘逢龙,商纣杀了王子比干,而在那个时候,难道是关逢龙没有见识,王子比干不聪明吗?这都是没有遇到好时机啊!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孔子的机遇观[静夜读史]

所以君子致力于学习,修养品德,行为端正而等待恰当的时机,所以你不要迷惑。

《诗经》上说:“鹤在九折的水泽里鸣叫,但它的声音可以传达到天上。”(《韩诗外传》卷七)

引申:这则故事里所表示出现的孔子,不再是那么刻板的一副圣人形象,而同样是有血有肉,特别是他对子路所说的一番感慨,同样也表现出了人本真的一面。其实,虽然说是金子尽早会发光,但也要看金子什么时候能破土而出,让他有发光的机会,这就是孔子所说的机遇。

孔子困于陈其实是孔子在游学诸侯中的一个著名的事例,但还不是最惨的一次,最惨的一次是被人形容为“丧家之鸡”,但孔子并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仍然在不断地周游列国传播自己的思想,并且不断让自己的思想成熟起来。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孔子的机遇观[静夜读史]

这段长长的对话,即使在《论语》这本散文体言论集中也是较少见的,孔子所留下经典,很少有长篇大论的,都是“微言大义”。但这段长篇大论,是基于两个特定的背景,一是困于陈蔡边境,好长一段时间,弄得确实很郁闷,一股苦水正好没有地方倒出来;二是因为这个心直口快的子路(仲由)点到了痛处让他受不了。子路不会先指摘陈、蔡两国大夫的不地道,而是提出一个什么善恶有报的报应论,说出现这种困境,从老师的理论来推论,是不是我们(当然包括孔子本人)的修养是否还不够,还有做得不好地方造成了的。

所以,孔子马上就放下脸来说“由,你过来!你就是一个无知无识的小人”这样的气话。

当然,孔子还是有修养的,可能知道自己一下有所失态,又语所转缓了——“你坐下来,我来告诉你。”然后就进行了番感慨,核心就是“时运不济,但勿泄气。”

孔子认为,一个人遇到了困难时,或报效无门时,不一定是因为自己的才干与能力不足,而是要有机遇,能遇到理解自己、赏识自己的人。为了证明这一点,他列举了比干、伯夷与叔齐、鲍叔、伍子胥、鲍焦、介子推等人的怀才不遇,这种带有普遍的现象,因此不能就此说是是我孔丘不行。而后又通过虞舜遇尧、傅说遇武丁、尹伊遇商汤、姜子牙遇周文王、管仲遇齐恒公、百里奚遇秦缪公、孙叔敖遇楚庄王、伍子胥的遇阖闾与夫差前后不同的结局,来证明伯乐与机遇对于个人成功的影响。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孔子的机遇观[静夜读史]

在通过以上人物的际遇进行正反两方面分析之后,孔子又进一步提出了对目前遇到困境的看法对策,因此,这一段落话才更体现出孔子的胸襟与气度。孔子更深入地指出,一匹千里马因为没有遇到赏识它的主人,所以落得一个拉盐车的命运,不是因为千里马没有良马的外形,而是没有给他提供展示自己日行千里的平台,因此,即使是造父这样的骑手如果没有千里马让他驾驭也同样就是一个平庸的马夫。

但是不能因为这个而完全依赖于机遇,还必须要在自己内在的真本事。孔子说,兰芷虽然长在深山幽谷,但不会因没有人发现而就会丧失其内在的芬芳,因此,求学人的目的不是为了显达,而是在不断积蓄自己的智慧,修养自己的品德,然后等待时机,永远不要迷茫,然后一旦机会来了,也就有成了有准备的人。

由此,我们就不难看出,孔子也承认机遇很重要,但也不能因为时运不济而放弃自己的学习与追求,应该始终保持清醒,把握好自己。所以他也坚信,机遇是属于有准备的人。孔子不愧为是一个教育家,从一件事情上,引进一段入情入理的分析,然后启发人去思考,最后还要指明方向,这种教育方法与手段应该是值得借鉴的。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孔子的机遇观[静夜读史]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感受到有时时运不济,有报国无门的感觉,也都希望自己能始终有一个好的运气,让自己过得顺利与开心一点。但世事就是这般复杂,一切机遇与逆境都是互相依存的,一个坎迈过后,另一个坎又来了,关键是我们如何去看待这种常态。

时下,浮燥与功利成了我们社会的一个通病,无论是对财富还是名利,都很功利,都很浮燥,都想一蹴而就,都想一举成名,都想一夜暴富,都想一帆风顺,但如果事情有这么简单,那还需要什么奋斗与努力呢。

与其抱怨,不如努力;与其期待中消沉,不如脚踏实地前行!

汪国真曾有一句子诗: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伟人毛泽东也有“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

时不我待,路就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