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三个高职生

作者:情淮深一度

一些人带着有色眼镜看待高职院校学生,毫不掩饰骨子里的轻慢和缺乏常识的偏见;我身边一些高职朋友的经历足以打脸这些人。

三个高职生

例举其中的典型代表,他们是在你我身边的寻常人,也许奋斗逆袭的经历谈不上有多“惊艳”,却因为通过自身努力活出了别样的精彩而令人起敬:

1.自嘲学渣的小安。

“能上大专已经烧高香了,大学里学什么专业不重要,混个大专文凭呗”话是这么说,但小安从不消极颓废。

当年虽然排斥课本的枯燥,但对待自己感兴趣的营销学非常舍得投入精力去钻研和积累;大学期间小安积极参加社团活动,性格阳光开朗让他人缘极好,周末回家还能主动帮衬搞花卉生意的父母打打下手,其实也就是一间售卖花卉的普通门面。

三个高职生

毕业后,小安子承父业经营花卉;不过他没有循规蹈矩学着父母守着门店等饭吃,他先是学做开通直播带货,虽然线上生意并不明显,但是口才和胆量得到极大锻炼;后来他主动出击深入写字楼和机关单位拓展花卉租赁业务,很快就打开了局面。

三个高职生

通过几年经营小安将生意规模翻了几番,不仅把旁边邻居门面房盘了下来,而且又在其他地方新开了两个店,提供了十几个就业岗位。自信的小安现在是越干越起劲,已然是成功人士的派头了。

2.考公逆袭的小贝。

小贝高考失利进高职时“想死的心都有”,因为同为80年代高材生的父母对他期望值很高,偏偏小贝中学时离经叛道,各种作妖逼迫父母妥协,放飞自我的小贝直到上了高职学院后方才幡然醒悟,危机感和进取心同步迸发。

三个高职生

“开窍”的小贝在学习上真是舍得下功夫,哪怕被身边人看成异类甚至冷嘲热讽也从没动摇他的意志;顺利专升本的同时顺带把英语四六级也一并过了,拿到本科文凭的当年即考取乡镇公务员上岸。

三个高职生

进入体制后,小贝的开挂人生似乎才刚刚开始。潜意识里“学历低”的危机感触动小贝像打了鸡血般的勤奋和努力。在乡镇公务员岗位快速站稳脚跟后,“善写”的潜能得到激发,颇受党委书记赏识器重。

三个高职生

不久被推荐到县委办公室,成为县里主要领导的专职文字秘书;这个岗位加速了小贝成长,几年磨炼后他已成为县城小有名气的“笔杆子”,成为牵头服务书记的“第一支笔”。

不到四十岁的小贝目前是某大镇的当家人了。

3.阳光温和的小曹。

女生小曹模样端正,言语带笑,给人以温暖踏实的感觉,小时候留守儿童的经历让小曹比一般人更独立。

三个高职生

小曹当年在学校是个循规蹈矩的“乖孩子”,但绝不是学习上的“好苗子”,直到大专毕业也未取得过什么亮眼的成绩,当然也从没有惹过什么事端;小曹不懂得参加社团组织的意义,从来不“争名夺利”,也从不参和同学之间的“家长里短”,反倒是每次放假返校都能有心带上点零食与室友分享,加上“丹唇未启笑先闻”的讨喜性格,一路走来都有好人缘。

三个高职生

毕业后小曹被本市一家高档酒店录用,小曹用了近10年时间做到了部门经理角色。谁料酒店经营不善而解散,大厨同事相中了小曹的人品与能力,合伙在市区开了一家川味加盟火锅店,没想到一炮而红;加上小曹舍得为客人让利,生意极好,几年过去不仅赚得盆满钵满,而且回头客居多,不少人奔着小曹讨喜的性格和周全的服务而来,小曹偶有感慨没想到自己也能经营酒店,也在不经意间流露出创业有成的那份知足与幸福。

三个高职生

事实证明,无论是谁、身处何处、起点如何,只要不盲从、不依赖、不内耗、不沉沦,心态乐观又勤奋踏实,做人和做事不“掉队”,凡人也可以演绎属于自己的“逆袭”故事、“锦绣”美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