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日产“小蓝泵”流入国内,75%被已婚男性买走,业内:暴露隐秘需求

作者:海峡新干线

市场跑起来,实在很难懂。

日前,京东8月电商节数据出炉,一款打着“青春丹”“男性力”噱头的胶囊,尽管一粒高达近百元,堪比黄金,却仍以一夜成交千万的盛况,跻身同类榜首。业内人士透露,75%被国内35-60岁中年已婚男性买走。

一边被质疑为“智商税”,一边被疯抢至数次断货,这种被坊间戏称为“小蓝泵”的胶囊的走红,成为近两年消费板块的一大怪象。

01 宣称生理年轻20岁,黑科技还是智商税?

日产“小蓝泵”流入国内,75%被已婚男性买走,业内:暴露隐秘需求

公开资料显示,该类胶囊名为Pyrrovital(中文译为“派洛维”)。业内人士称,其在进入中国市场前,已在美、日等发达国家走俏多时,“据说是一种新兴生命科技成果。”

调查显示,其2021年首次进入中国市场后,一直存在着不小争议。坊间绝大部分讨论似乎都围绕一点——“生理年轻20岁”这个颇为夸张的说法,究竟来自何处?是否真实有据?

其次,派洛维刚进入中国市场时,一瓶60粒高达5399元;即使如今推出所谓“入门版”,也要799元。直逼行业天花板的定价,也让不少普通人表示:“比黄金都贵!”“即使真的有什么奇效,也吃不起。”

不过,浏览“派洛维”相关页面及评论区,却并未见“年轻20岁”相关宣传,而多为“提升细胞线粒体活力”“干预中年男性生理老化衰退”等似乎更为具体的表述。

日产“小蓝泵”流入国内,75%被已婚男性买走,业内:暴露隐秘需求

“这并不奇怪”,接受访问的行业研究人士透露,之所以坊间有“生理年轻20岁”“青春丹”等说法,与10年前围绕该类胶囊的小鼠实验有关。

据其透露,该类胶囊的核心成分,实为近年颇受学术界关注的、有“青春分子”之称的β烟酰胺单核苷酸。据学术期刊《Cell》论文,哈佛科学家曾在小鼠的日常饮食中添加该分子,3个月后发现,原本毛发花白、行动迟缓的老年鼠,毛发逐渐黑亮、步速敏捷,肌肉线粒体的年轻化程度超过30%,“相当于75岁人类,生理指标年轻20岁”。

据称,线粒体被学界称为肌肉“能量工厂”,这或许是其被称为“小蓝泵”、宣称优化男性力的关键原因。

02 一秒砸千金,暴露中年已婚男性“隐匿需求”

随着调查深入,更多细节被曝出。京东商智公布的数据显示,派洛维类胶囊的用户,80%为国内35-60岁中年男性,已婚者占比超过75%。其中,金融、互联网从业者居多,普遍具有“高收入、高学历”的特征。

“我们后台每天会收到大量咨询,他们大多不太关注价格,更多问及体能、精力、运动表现、老态干预等方面的问题。”中华区市场胡姓负责人透露。

对此,45岁金融从业者刘先生认为:“很多人不知道,有时男性比女性更在意自己是不是老了、不行了。”据悉,由于工作原因,他已研究该领域长达7年,自己也是这类制剂的用户。

在传统认知里,中年已婚男性群体往往承担“家庭顶梁柱”的角色,上有老、下有小,多处于事业上升期,承担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双重期待。与此同时,伴随年龄增加而来的身体衰退,也令该群体表示“力不从心”——“想提枪上阵的时候,却抬不起头来。”

日产“小蓝泵”流入国内,75%被已婚男性买走,业内:暴露隐秘需求

据《中国男性健康指数调研报告》,目前大陆超过68%的男性常感到焦虑、难入眠。精气衰减、力量衰退、掉发少眠等理应在60岁以上出现的老年群体问题,开始早早在40岁左右中年男性发生。

对此,东京大学、大陆中科院等陆续召集35-65岁男性志愿者,开展人体临床试验。发表于《Cell》《Science》等期刊的研究显示:“派洛维”类胶囊干预下,志愿者肌肉耐力、毛发数、精气值等老化衰退体征,开始向青壮年指标靠近。

上述结论,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刺激该类制品市场的火爆。“派洛维胶囊的用户也多为中年男性,这与试验参与者存在高度重合。”

日产“小蓝泵”流入国内,75%被已婚男性买走,业内:暴露隐秘需求

03 市场规模飙至百亿,最终“跑”向何方?

与消费端的“狂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学界的冷静。

目前,围绕“派洛维”核心物质开展的临床试验,普遍存在试验数量和参与人数较小的局限。国内清北、复旦等高校学者正着手对此开展更多研究,核心测试群体依然集中在35-60岁中老年男性。虽目前可以印证该类分子剂对激活男性线粒体、提振精力方面具有一定潜力,但是否能从根本上逆转衰退,仍需科学和市场的双重检验。

日产“小蓝泵”流入国内,75%被已婚男性买走,业内:暴露隐秘需求

不过,国内多达3.6亿中老年男性刚需群体,似乎并没有这个耐心——“还是忍不住想试试看,万一有用呢。”“到这个年纪,在乎的就是这些事,钱多钱少没那么重要。”京东商智数据显示,派洛维类胶囊复购率高达63.9%,远超行业平均数。

据中信证券预测,到2025年,国内该市场规模可攀升至340亿。随着更多临床试验结果出炉,该“现象级热度”似乎还将延续。市场最终将跑向何方?或许只有等待时间给出答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