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经济危机分为两大类:通缩债务危机和通胀性萧条

作者:悦峥

经济危机的原理

信贷创造了购买力和债务,增加信贷是好是坏取决于能否把借款用于生产性目的,从而创造出足够多的收入来还本付息。爆发债务危机往往是因为债务和偿债成本的增速高于偿债所需收入的增速,最后不得不去杠杆化。典型的债务危机中,央行可以通过降低实际利率和名义利率缓解危机,当央行无法降息时(比如利率为零),就会出现严重的债务危机(萧条)。债务危机会产生两类问题:1.无法按期还本付息产生的损失;2.贷款及贷款支撑的支出下降(收入下降)。(资产损失只体现在纸面和数字上,但是因为资产损失引起的连锁反应,特别是信贷规模的萎缩,收入水平的下降,恶性循环导致严重经济危机,经济危机处理不好就会引起社会变革和革命、甚至战争)。

当外币计价的债务占比较低时,往往是通缩性萧条;而当外币计价的债务占比较高,就容易出现通胀性萧条。债务危机最大的风险不是来自债务本身(我认为短期是这样,长期肯定有影响),而是来自以下因素:1.决策者缺乏知识、或缺乏权威,难以做出正确的决策;2.整顿债务问题带来一些政治后果,惠及有些人的同时,损害了另一群的利益。(比如:每次债务危机后贫富差距都会加剧,经济与政治是一个硬币的正反面)。

大量举债的风险主要在于决策者是否有意愿和能力将坏账分摊到多年。决策者能否做到这一点,取决于两个因素:1.债务是否以决策者控制的货币计价;2.决策者能否对债权人和债务人施加影响。

通缩性债务危机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泡沫+顶部阶段

泡沫阶段债务增速快于收入增速(不可持续)。快速增长的债务导致资产回报率和经济增长率加速上扬。这一过程通常会自我强化,因为收入、净值和资产价值的增加提高了借款人的借款能力。贷款人根据以下条件决定贷款金额:1.借款人用于偿还债务的预期收入或现金流;2.借款人的净值或抵押品价值(随资产价格上涨而上涨);3.贷款人的自身贷款能力。在泡沫阶段(债务总额占GDP比例平均为300%),人们自认为富裕程度最高,对未来信心最大。

各类机构都买入资产,造成资产负债严重不匹配,具体形式如下:1.短借长贷;2.流动负债,投资非流动资产;3.借入资金投资风险高的资产;4.以一种货币借款,用另一种货币贷款。央行以控制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为目标,并不针对泡沫管理。并且央行关注的整体经济情况,而泡沫仅出现在特定的经济部门(比如股市、楼市),泡沫阶段央行的政策反应也往往会滞后。

第二阶段:萧条阶段

在政策的经济衰退阶段,货币政策依然有效,资金总量与偿债需求之间的不平衡可以通过降息来解决,因为充分降息可以带来以下影响:

产生积极的财富效应(资产价格上涨);2.刺激经济活动;3.减轻偿债负担。但在经济萧条时期无法采取大幅降息的方法,因为此时的利率已经接近0%。如果萧条阶段,经济还存在严重的货币外流或货币贬值问题,最低利率就不可能太低,因为还要考虑信贷和汇率面临的风险。萧条阶段开始后,债务违约和重组势如雪崩,流动性(资产变现能力)就会出现严重问题。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就是典型的通缩性债务危机,符合所有通缩性债务危机的特点。当通缩性债务危机爆发后,股票、房产泡沫破裂,其后果是资产和财富大幅缩水、收入(支出)大幅下降、经济滑坡、失业率攀升、社会动荡。

第三阶段 通缩性经济危机应对手段——萧条的管理

应对通缩型经济危机的措施为四大类:1,财政紧缩(节衣缩食还钱);2.债务违约/重组;3.债务货币化/印钞;4.财富转移(从富人到穷人)。

第一种财政紧缩的方式说白了就是正常逻辑的节衣缩食还债。欠债还钱作为天经地义,正常逻辑手段却是下策,最不能要的手段。因为通缩性经济危机导致的资产和财富缩水,收入和支出的大幅降低。财政紧缩(节衣缩食)的手段恰恰加剧了经济危机的后果,不仅不能解决经济危机而且会加剧经济危机,因此是最差的应对措施。

第二种债务违约/重组+和第三种债务货币化/印钞的方式是通缩性经济危机最为有效的应对措施。

这两种方式简单点说就是财政兜底+央行印钞。动用财政资金(财政赤字)向金融机构、泡沫破裂部门进行担保、注资、重组等多种方式重建信心,同时央行向市场注入流动性、直接购买政府债券或金融资产(债务货币化)的方式解决市场流动性和财富缩水问题。历史上的案例一再表明这是最有效的方式。这种方式受限于国家政治体制、法律约束等政治方面的制约。

最后一种方式财富转移的措施作者虽然认为是一种有效方式,但实践过程中很少使用。泡沫期间,贫富差距会拉大,但在萧条期间,贫富差距会更巨大。20世纪30年代,顶层0.1%的人口净值大约相当于底层90%的人口的净值总和。这样时期,左翼民粹主义和右翼民粹主义往往会抬头。

财富转移的措施,会导致富人设法把资金转移到有安全保护的地方,这一行为本身会影响资产市场和货币市场(汇率和资金)。还可能导致经济“空洞化”,因为收入较高的群体会离开此地,使地区收入减少,进而加剧资产价格急剧下降,需求减少。(反思《21世纪资本》结论(R>G,资本收益率大于经济增长率,复利原理的作用下,贫富差距扩大不会停止,积累到一定程度爆发革命就是必然的;马克思、恩格斯却是很伟大)。

第四阶段:“推绳子”

“推绳子”是指长期债务周期后期,央行刺激性政策转化为支出的作用减少了,印钞/债务货币化程度太深刺激经济增长作用减弱,会导致痛苦的通胀性去杠杆(当前的中国、美国和欧洲)。作者把央行的货币政策分为三类:1.利率驱动的货币政策。比如降息可以产生积极的财富效应(资产价格上涨)、降低负债负担,增加资产和耐用消费品需求;2.“量化宽松“(印钞和购买金融资产)。如果量化宽松而私营信贷增长没有回升,就是”推绳子“。长期间的债务货币化导致人们开始质疑这种货币还能是否作为价值储藏工具,从而转向其他货币,比如黄金;3.向消费者提供资金,鼓励消费,比如“直升机撒钱”。

桥水基金达利欧详细分析和总结了历史上所有的通缩型债务危机,典型案列就是2008年美国的次债危机,应对通缩性债务危机的最有效办法就是印钞!

举报/反馈

精彩推荐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