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乾隆写给英国国王的信,全篇976字尽显愚昧,至今藏于大英博物馆

作者:辛德拉观世界

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点击“关注”不迷路~

1792年,一支以英国皇家战舰“狮子号”为首的庞大舰队,浩浩荡荡地驶离了英国的朴次矛斯港。

此行,这支舰队名义上是前往中国给乾隆皇帝贺寿,而实际上却是包藏祸心。

乾隆写给英国国王的信,全篇976字尽显愚昧,至今藏于大英博物馆

英国外交家马戛尔尼是带着任务来的:与清政府签订通商条约,好为英国开辟新的海外市场。

然而,马戛尔尼刚一开口,乾隆就拒绝了,还亲手写了一封信给英国国王,彻底断了与英国通商的可能。

收到信的英国国王打开一看,足足976个字,满篇都是文言!却在知道了信的内容后哈哈大笑,一个劲地嘲笑乾隆无知。

而那封信至今都一直收藏在大英博物馆。

信上到底说了什么?

乾隆写给英国国王的信,全篇976字尽显愚昧,至今藏于大英博物馆

大英帝国,来势汹汹

十八世纪中叶,英国经过了工业革命,俨然成为了一个资本主义强国。

飞速发展日新月异的科技使其野心膨胀,四处扩展殖民地,蜕变成了海上霸主,号称:日不落帝国。

然而,英国的国内市场跟不上他自身经济的变化,一时间居然有点货物滞销。因此,英国急需拓展海外市场。

他们把目光放在了一个神秘的东方国度——中国。

乾隆写给英国国王的信,全篇976字尽显愚昧,至今藏于大英博物馆

彼时的中国,在以马可波罗为首的人的眼中,是一个富贵、发达的地方。

那时在英国有一句话:中国在路上随随便便就能捡到黄金。

由此也能看出在英国眼中,那时的中国是何等风貌,这也是他们选择中国的原因,

但是英国要想在中国进行贸易往来,有个大问题。

乾隆写给英国国王的信,全篇976字尽显愚昧,至今藏于大英博物馆

英国那时对中国的了解并不全面,也不敢贸然随便采取手段。

经过几经思考与商议后,英国国王决定派遣以马戛尔尼勋爵为首的使团,打着为乾隆皇帝贺寿、促进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的旗号,前往中国。

马戛尔尼勋爵是当时英国赫赫有名的年轻外交家,在27岁时便为英国完成了其与俄国长达二十年的通商条约,可谓经验十足。

1792年十月,英国使团正式从朴次矛斯港出发,踏上了前往中国的航途。

乾隆写给英国国王的信,全篇976字尽显愚昧,至今藏于大英博物馆

大清王朝:天朝上国的美梦

这时的中国正处于大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当中。

长久以来位居世界顶峰的经济和科技,已经使得清朝统治者飘飘自得。加上身为康乾盛世的缔造者,乾隆免不了“尾巴翘上了天”。

一时之间,坊间流传着“大清王朝,天府上国,无奇不有”的言论。

乾隆写给英国国王的信,全篇976字尽显愚昧,至今藏于大英博物馆

两国相见,矛盾重重

1793年,英国使团马戛尔尼勋爵等人,耗时9个月,终于抵达了中国。

然而正当他们打算前往北京面见乾隆时,却得知乾隆不在北京,而是在顺德山庄避暑。

好在,这并不是什么大问题。

乾隆得知远在大洋彼岸的英国都派遣使臣来为自己贺寿,龙心大悦,当即便传召了马戛尔尼勋爵等人前来面圣。

然而,更大的问题还在后面。

乾隆写给英国国王的信,全篇976字尽显愚昧,至今藏于大英博物馆

清朝自诩天府上国,而皇帝作为天府上国的主宰者,面见他得三跪九叩以表敬意。

但是英国没有这种说法,他们不能接受这样的行礼方式,英国并不是大清的附属国,他们作为英国的使臣,没有对大清皇帝卑躬屈膝的必要。

这样的要求侮辱了他们的人格,还有损国家颜面。一时之间,事态陷入了僵局。

由于马戛尔尼勋爵等人迟迟不愿屈服,面见乾隆的时间也就一再往后推迟。

乾隆写给英国国王的信,全篇976字尽显愚昧,至今藏于大英博物馆

乾隆得知后大怒,认为马戛尔尼勋爵等人是不尊重他,对他存在亵渎之心。

于是一怒之下,下令让英国使团原路返回,不再接见。

可是,马戛尔尼勋爵等人怎么可能甘心就这样空手而归?

乾隆写给英国国王的信,全篇976字尽显愚昧,至今藏于大英博物馆

经过商议,英国使团面圣的时候,只需单膝跪地,叩头行礼就行。

这关好不容易过去了,那么这两个观念天差地别的国度会顺利完成此次会面吗?

马戛尔尼勋爵等人又能否完成他们的任务呢?

乾隆写给英国国王的信,全篇976字尽显愚昧,至今藏于大英博物馆

1793年8月13日,乾隆在避暑山庄大摆筵席,马戛尔尼勋爵等人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乾隆皇帝。

据马戛尔尼勋爵回忆,他见到乾隆的第一感觉是:

“他是一个看起来非常年轻的老人,完全看不出来此刻已经八十多岁了。”

然而,乾隆对这些远道而来的洋人使臣的第一印象并不好。

乾隆写给英国国王的信,全篇976字尽显愚昧,至今藏于大英博物馆

就面见礼仪一事上,他们的形象就已经在乾隆这里大打折扣。

当英国使团热情地介绍自己的国度,还奉上千里迢迢带来的西洋贺礼时,乾隆显得有些兴致缺缺。

对于乾隆来说,他们带来的各种天文仪器已经司空见惯。在此之前,已经有好些国家奉上过这些“珍宝”。

殊不知,正是乾隆的略带鄙夷,暴露了大清的落后与无知。

乾隆写给英国国王的信,全篇976字尽显愚昧,至今藏于大英博物馆

对于乾隆这种反应,马戛尔尼勋爵等人有些慌乱,在此之前并没有预想到会这样。

于是他们提出,为乾隆展示一下他们所带来的长枪短炮的威力。

然而,在当时颇受乾隆器重的大臣福康安,却泼了他们一盆冷水。

乾隆写给英国国王的信,全篇976字尽显愚昧,至今藏于大英博物馆
“不过是些火器而已,看与不看都一样。”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此时英国的热兵器已经远远超过了中国。

中国军队还在使用的长矛与剑,在大炮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马戛尔尼等人坚持想要展示,乾隆只好应允。

乾隆写给英国国王的信,全篇976字尽显愚昧,至今藏于大英博物馆

然而在马戛尔尼等人信心满满地演示过后,乾隆等人对这些兵器的兴趣,甚至还没有对使团中的洋人翻译兴趣大。

即使在献宝一事上受到冷遇,马戛尔尼等人并没有灰心丧气。

宴席结束后,他们向乾隆提出了英国想在中国沿海口开设通商口岸的想法,还希望能为英国商人免税,让其驻使,囤货,居住等等。

乾隆听到后勃然大怒,下令让英国使团立即离开,还亲手写了一封给英国国王的信。

乾隆写给英国国王的信,全篇976字尽显愚昧,至今藏于大英博物馆

丢人丢到了国外

马戛尔尼等人被乾隆怒气冲冲地下令驱逐。

虽然没有完成劝说清朝皇帝开设通商口岸的任务,但也并不是一无所获。

他们发现,大清政府统治下的中国,并不像表面看上去的那样富庶。

乾隆写给英国国王的信,全篇976字尽显愚昧,至今藏于大英博物馆

在市井小巷之中,也不乏有穷困潦倒饿死之徒,还不在少数。

再加上乾隆为了欢迎马戛尔尼等人,为了展示大清的军事力量,举行了一场军事演练。

这样一来,也清晰地暴露了大清军事力量还处于冷兵器时代的缺陷。

等级分明的百姓生活、军事力量的严重落后、愚昧无知的君主统治,这一切都发现都让马戛尔尼等人欣喜若狂。

他们彻底了解了,清朝此刻只是金玉在外,败絮其中。

而这对于野心勃勃的英国来说,简直是比中国同意开设通商口岸更好的消息。

马戛尔尼一行人回到英国后,向英国国王详细叙述了此次的中国之旅,还拿出了乾隆写的那封信。

乾隆写给英国国王的信,全篇976字尽显愚昧,至今藏于大英博物馆

这封信全文976个字,却让英国国王感觉啼笑皆非。

“奉天承运皇帝敕谕英咭利国王知悉,咨尔国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特遣使恭费表章,航海来廷,叩祝万寿,并备进方物,用将忱烟。朕披阅表文,词意脑恳,具见尔国王恭顺之诚,深为嘉许。”

乾隆觉得英国派出使臣,是为了讨好他。

“岂能因尔国王一人之请,以至更张天朝百余年法度。”(千百年来的规矩不可能因为英国而改变。)

乾隆把大清称为“天朝”,把英国叫为“尔国”,单单在称呼上便把英国划分成了大清的附属小国,还沾沾自喜。

乾隆写给英国国王的信,全篇976字尽显愚昧,至今藏于大英博物馆
“天朝抚有四海,奇珍异宝,并不贵重……其实天朝德威远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

乾隆认为大清有万国来朝什么都有,根本没必要和英国通商。

他甚至把英国带来的火炮、科学仪器全都丢在了圆明园做摆设。

乾隆写给英国国王的信,全篇976字尽显愚昧,至今藏于大英博物馆

这看似高高在上的一封信,字里行间所体现的,全然是当时清政府的傲慢、愚昧和无知。

自此,中国在英国眼里的美好形象不复存在,中国人也在英国人的口中成为了愚昧落后的代名词。

而那封信,至今都一直被保存在大英博物馆。

乾隆写给英国国王的信,全篇976字尽显愚昧,至今藏于大英博物馆

那些侵略者固然可恨,可是倘若当时的清政府没有那么自命不凡,目中无人,而是紧跟时代发展而变化。

那么会不会这片土地上就不会发生那么多心酸血泪史?

乾隆写给英国国王的信,全篇976字尽显愚昧,至今藏于大英博物馆

小结

好在这一切都已然过去。

现在的中国已经摆脱了弱小的影子,重新强大了起来。

但我们依旧要牢记苦难,切不可重蹈覆辙,期望我们的祖国越来越繁荣昌盛!

点击“关注”,我将为您持续更新优质内容~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