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日本背叛和德国的约定饶了苏联一命,真的是被朱可夫打怕了吗?

作者:不是很聪明的二哈

是的。日本这个民族是一个非常奇怪的民族,你要说他勇敢吧,他还是真的勇敢,在太平洋战场,面对美国人的强大火力,绝大多数日军都会毫不畏惧的发起万岁冲锋,杀得美国人一愣一愣的。

日本背叛和德国的约定饶了苏联一命,真的是被朱可夫打怕了吗?

但是,一旦这个民族被狠揍一顿,他又表现的比大多数民族更加没有骨气。当美军投下原子弹,数百艘军舰集结在东京湾的时候,日本人表现的却非常乖巧。当美军战战兢兢地踏上日本国土,以为会遭受反抗军的袭击,没想到却得到了无微不至的照顾。爽的不要不要的,以至于有的美军在调回国内的时候是流着泪离开的。

日本背叛和德国的约定饶了苏联一命,真的是被朱可夫打怕了吗?

日本所表现出来的极端民族性并不难理解。他们无畏的冲向敌人时,是因为武士道精神的支撑,让他们毫不畏死。但是,当他们以为无敌的武士道精神被打垮时,就会表现出极大的卑微。

日本背叛和德国的约定饶了苏联一命,真的是被朱可夫打怕了吗?

其实整个诺门坎战役双方的损失差不多,(苏军伤亡3万,日军伤亡6万!),这还是在苏军武器占有极大优势的情况下发生的。所以,日本军队当时打的还是蛮不错的!

可惜,当朱可夫的装甲军团无情碾压过来的时候,他们的精神垮掉了,再也没有对战的勇气。

日本背叛和德国的约定饶了苏联一命,真的是被朱可夫打怕了吗?

在苏德战场打的最激烈的时候,日本人也不敢轻举妄动就是证明。所以可见,二战轴心国的失败是必然的,除了德军以外,其他国家都不靠谱。

首先得说,即使日本真的出兵,能把苏联打趴下吗?其实并不乐观。从历史上看,日本对苏出兵只能从中国东北出发,而当年苏联的中心区域、工业生产能力和主要人口基本都位于遥远的西方。东北周边稍微重要一点的也就是海参崴这个良港和共青城这个当时刚刚开始建设的工业城市。即使整个滨海边疆区全部损失,对苏联也没有太大的影响。而如果要向更西的方向发展,就触及日军最大的短板之一:后勤。

整个二战期间,其实日本的机械化程度在各主要工业国中相当低,后勤的组织与执行更加处于一个比较原始的状态。在中国战场上,日军的后勤补给往往严重依赖畜力和人力,后来甚至严重依赖就地征发和掠夺;在太平洋战场上,日军糟糕的后勤供应能力让他们遭受了多次惨痛的失败;就算是诺门坎战役中,日军就已经暴露出后勤供应跟不上的问题。而在广阔的西伯利亚的土地上,唯一能指望的交通线就是西伯利亚大铁路。如果苏军在撤退时把铁路破坏掉,以日军可怜的供应能力,超过200公里以外可能就得吃土。那么,从日军铁路供应线的重点满洲里到西伯利亚第一个稍微值得一提的工业城市伊尔库茨克有多远呢?直线距离1000公里,铁路里程1500公里,公路里程2000公里。而这一路上不但城市不多,连居民点都不多,日军想抢都没地方抢。所以,别的且不论,距离对于日军来说,就已经是一个不可克服的困难了。

回到问题,日军没动手,是因为被朱可夫打怕了吗?不完全是。

首先,德意日三国协定里规定的是一国遭到进攻时,其他两国有义务援助。但苏德战争是德国主动进攻苏联,严格来说,是不触发三国协定的。日本不攻击苏联,从理论上是完全说得过去的,也谈不上什么背叛。

其次,日本进攻苏联要面对诸多现实的问题。前文提到的距离与后勤供应能力就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坎。同时,对苏作战准备需要储备的物资也是一个天文数字,而且谁也没底够不够。

再次,日本陆海军之间关于进攻方向的争执由来已久。对与日本来说,南下进攻东南亚可以得到日本紧缺的石油、橡胶和诸多矿产,还能扩大自己的防御圈;而进攻苏联,能得到的只有大片很难利用的冻土地带,别说矿产资源,连种点庄稼都难。作何选择自然就很清楚了。

再者,张鼓峰和诺门坎两场战斗让日军终于认清了自己的战斗力局限。如果说在纯步兵战斗中日军可能还不处下风的话,当面对大规模机械化战争时,日军的笨拙和迟钝就展现得一览无余。二战中的日军,既缺乏大规模机械化战争的装备,又缺乏相关的训练,相关的指挥人才和经验更是约等于零。但很不幸的是,如果日军真的要进攻苏联,他们将面对当时世界上最擅长大规模机械化作战的军队,在最适合机械化作战的西伯利亚平原上战斗,其结果自然可想而知。这个差距,在诺门坎战斗中表现得格外充分。

最后,苏军其实一直在远东对日军有所防备。即使是在欧洲战场最紧张的莫斯科会战和斯大林格勒战役期间,远东地区也一直保持了60万以上的军队规模。虽然远东的军队大都是二线部队,装备也比欧洲部分的略逊一筹,但就算进攻力有未逮,用来防御或者迟滞日军的进攻总还是能够胜任的。

事实上,日军在1941年还真动过进攻苏联的心思,搞了个“关特演”,但动员的总兵力也不过六七十万,在坦克、火炮等技术兵器的数量上还不如远东苏军。靠这点力量进攻未免也太儿戏,所以,日军准备等待苏联远东军西调到过半时,再以优势兵力发动进攻。但按参谋本部的计划,在战略物资上,关东军当时所拥有的弹药仅可满足30个师团2-3个月作战消耗,粮食仅可供16个师团2个月之需,汽油可供16个师团5个月之用。为了准备对苏战争,不得不要从日本本土运去大批作战物资。1941年7月12日,日本参谋本部得到的情报说,苏联远东军兵力西移很少,特别是日军准备攻击的乌苏里江流域地区和黑龙江流域地区尚无移兵迹象。北方的变化未能按日军所预料的那样发展,而在南方日军又遇到极大的阻力。随着日军逐步推行南进政策,日美矛盾愈来愈尖锐。美国罗斯福政府于1941年7月26日宣布冻结日本在美国的资产,1941年8月1日又宣布禁止向日本出口石油等战略物资。另外,日本加紧对中国国民党蒋介石政权的诱降活动也始终没有结果。面对上述形势,日本统治集团不得不考虑新的对策。1941年8月9日,日军参谋本部决定:“无论苏德战场如何演变,取消在1941年内解决北方问题的计划,专心致力于解决南方的方针。”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