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威尔第歌剧《唐卡洛》中唐卡洛音乐形象分析,感受法国战争的残酷

作者:蕴藏冬夏
威尔第歌剧《唐卡洛》中唐卡洛音乐形象分析,感受法国战争的残酷

在阅读文章之前,麻烦您点个“关注”,这样可以与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小编也会持续更新精彩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威尔第歌剧《唐卡洛》中唐卡洛音乐形象分析,感受法国战争的残酷

编辑|蕴藏冬夏

《唐卡洛》歌剧脚本的选择与创作的背景

《唐卡洛》改编自席勒同名著作。在历史上也确有其事,唯一不同的是席勒稍微修改了一下史实。在历史上法国因为与西班牙长达三十年的战争中屡屡处于下风,为了实现和平,法国国王亨利三世把自己的女儿伊丽莎白许配给西班牙王储唐卡洛。

威尔第歌剧《唐卡洛》中唐卡洛音乐形象分析,感受法国战争的残酷

后来由于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的王后病逝,于是菲利普二世就将伊丽莎白纳为自己的王后。这一事件造成了唐卡洛与父亲的感情的严重对立。

再加上一直以来唐卡洛对新教地区弗兰德的同情和对父亲对弗兰德的残暴统治不满,直接导致了菲利普二世借口唐卡洛精神失常而废除了他王储的身份,囚禁于阿卡萨尔要塞,最后年仅23岁的唐卡洛无疾而终。

事实上唐卡洛只是对继母有敬慕之情而无爱恋之意,同时伊丽莎白更加明白自己嫁往西班牙本就是政治的需要,也不可能与唐卡洛产生感情。

在席勒笔下的唐卡洛却与伊丽莎白产生了一定的感情,正憧憬着结为伉俪,但等来的结果却是伊丽莎白却成了王后——自己的后母。这使得席勒的这部戏剧矛盾性更加突出而且更容易吸引观众和引起观众的共鸣,这样戏剧就增加了一条副线——爱情之线。

更让人叹为观止的是席勒以他化腐朽为神奇的文笔,把历史上一幕宫廷悲剧改变成了一部争取民族自由的正剧,更让启蒙主义与封建王权及宗教愚昧之间的矛盾上升为了戏剧的主线。

《命运之力》于 1862 圣彼得堡上演后,巴黎歌剧院邀请威尔第为 1867 年的巴黎万国博览会写一部歌剧。

威尔第歌剧《唐卡洛》中唐卡洛音乐形象分析,感受法国战争的残酷

巴黎观众的需求只是威尔第选择席勒的《唐卡洛》作为歌剧脚本的一个因素,而更为重要的的原因是这个题材与他内心的民主思想以及风靡欧洲的进步,革新的思潮相呼应。

在确定这部歌剧脚本的前几年陆续有威尔奇·柯林斯的《白衣妇人》,乔治·艾略特的《织工马南传》和《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以及维克多·雨果的《悲惨世界》问世,这些著作无一不是批判社会不公,宣扬新时代到来,呼吁人们关注自我和未来。

威尔第歌剧《唐卡洛》中唐卡洛音乐形象分析,感受法国战争的残酷

此外1859年达尔文发表了划时代的《物种起源》,引起了轩然大波,给“上帝创造万物”这一统治了两千多年的学说以致命的打击。

这也使得启蒙主义思潮在欧洲大行其道。很显然威尔第这一站在时代前沿的人物理所当然要为这种进步思潮呐喊助威,所以选择《唐卡洛》这部戏剧作为歌剧脚本便是偶然中的必然。

《唐卡洛》剧情简概

歌剧《唐卡洛》共分五幕,结构相当宏大,这与歌剧创作为了满足巴黎流行的大歌剧需求有关。后世有很多版本都因为他的结构太宏大而把第一幕删除了,但这也必然影响到歌剧的完整性,后来大多数演出又都加上了第一幕。

歌剧从在法国的枫丹白露开始,西班牙王储唐卡洛只身一人来到这里,在这里见到了由侍童特巴尔多陪伴的未婚妻法国公主伊丽莎白,两人一见钟情。

两人互相倾诉爱慕之情,在正入佳境时突然西班牙求婚使者勒尔马伯爵来祝贺伊丽莎白成为西班牙王后。在爱情与国家和平之间,伊丽莎白痛苦的选择了接受成为自己心上人继母的这一事实,而唐卡洛悲痛万分却无能为力。

回到西班牙的唐卡洛十分痛苦,于是他到自己祖父墓前祈祷,一位疑是他祖父查理五世的修士安慰他。这时波萨子爵罗德里哥用解救弗兰德人民的责任激励他,同时要他通过伊丽莎白求得弗兰德总督一职。

威尔第歌剧《唐卡洛》中唐卡洛音乐形象分析,感受法国战争的残酷

紧接着是在圣如斯特修道院外的花园宫女,王后的侍童特巴尔多以及艾伯莉公主唱着歌谣等待着王后,王后忧郁的走来。罗德里哥觐见王后并给她带来唐卡洛要见他的讯息,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她答应了。

唐卡洛见到王后时最终没有掩饰住自己对她的感情,幸好伊丽莎白比较清醒打断了唐卡洛,使他清醒起来并退下。菲利普二世发现王后独处后勃然大怒,将陪伴她的阿伦格伯爵夫人遣送回了法国。

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菲利普二世想收罗罗德里哥为心腹却遭到了拒接,罗德里哥反而劝菲利普二世施行仁政。艾伯莉公主误会唐卡洛爱上了自己,用匿名的方式把唐卡洛约到了王后花园。两人相会后,艾伯莉发现唐卡洛爱的是王后而不是自己大失所望,并发誓要报复。

在菲利普二世对异教徒施行酷刑的圣阿托恰大教堂广场上,唐卡洛因带着弗兰德代表请求国王对弗兰德施行仁政而触怒了国王被关进了监狱。

由于艾伯莉的的报复,国王对王后与唐卡洛的关系产生了怀疑,王后坚贞的表现使得国王幡然悔悟,而且艾伯莉也受到了应有的惩罚。罗德里哥到监狱看望唐卡洛并告诉他:他把支持弗兰德人民起义的责任都揽在自己身上了,唐卡洛马上就可以得到释放。

尾随而来的宗教杀手杀死了罗德里哥。在圣如斯特修道院的回廊,伊丽莎白与唐卡洛道别却被宗教法庭长和菲利普二世误以为是在约会而要逮捕他们,这时查理五世出现了并带走了唐卡洛。

威尔第歌剧《唐卡洛》中唐卡洛音乐形象分析,感受法国战争的残酷

剧中各阶层人物的矛盾关系

剧中最为主要的角色有六个:唐卡洛,伊丽莎白,菲利普二世,罗德里哥,艾伯莉公主,宗教法庭长。另外还有一个在剧中出现的群体:弗兰德代表。唐卡洛,罗德里哥是鲜明的正义派,他们两代表了反对暴政,反对宗教迫害,争取民主和进步的旗帜。

同时他们也是威尔第大声疾呼的和推崇的代表。菲利普二世和宗教法庭长则代表着封建残暴统治,残酷的宗教压榨,桎梏民主和自由进步思想的枷锁,是典型的大反派,也是威尔第对当时的意大利封建统治和宗教压制的直白描绘。

这两大派的对立,压迫与反压迫,追求民主与自由和封建集权与宗教迫害构成了歌剧最主要的戏剧矛盾。伊丽莎白二世和艾伯莉公主从本质上都是受害阶级。

威尔第歌剧《唐卡洛》中唐卡洛音乐形象分析,感受法国战争的残酷

伊丽莎白为了法国人民的和平牺牲了自己的爱情,成为自己爱人的继母,背井离乡,内心备受煎熬,过着忧郁的生活。更让她感到难受的是菲利普二世对她的怀疑和猜忌。艾伯莉是西班牙的公主,本是处于统治阶级,为了虚荣却做了国王的情妇。

因为她面对的是王国的终极统治者,所以她被迫从统治阶级转变成被压迫阶级。艾伯莉公主同时也是一个反面角色,正是由于她的自私,嫉妒使得唐卡洛与父亲的矛盾激化,几乎断送了唐卡洛的性命。但她最后的幡然悔悟也使得这个角色更加丰富多彩。

伊丽莎白,艾伯莉公主以及弗兰德人民代表了意大利各个受压迫的阶层。同时为了突出宗教压迫的强大,剧中连国王都必需听命于宗教法庭长,更加突出了宗教统治的强大。

唐卡洛与剧中人物的矛盾关系

威尔第歌剧《唐卡洛》中唐卡洛音乐形象分析,感受法国战争的残酷

剧中唐卡洛与菲利普二世是父子关系,本是史上最为亲近的关系,但在剧中却是两大阵营的代表,旗帜鲜明的站在对立面。这说明启蒙思想是如何的深入人心,连统治阶级中的新生力量——唐卡洛也深受他的影响,举起了反对封建残暴统治和宗教压迫的旗帜。

唐卡洛与罗德里哥是亲密的战友,共同为了民主自由而努力奋斗,虽然在剧中唐卡洛也对罗德里哥有所误会,但最终冰释前嫌,在威尔第心中,他们代表了意大利人民的希望。

威尔第歌剧《唐卡洛》中唐卡洛音乐形象分析,感受法国战争的残酷

而这正是歌剧的主线——启蒙主义与王权和愚昧的斗争,歌剧的发展完全是沿着这条线展开的。唐卡洛与伊丽莎白关系比较特殊,伊丽莎白本应该成为唐卡洛的妻子,却阴差阳错的成了他的继母。

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唐卡洛与父亲的对立更加激烈化,也使唐卡洛进一步转为追求民主进步和谋求人民的解放。同时唐卡洛与伊丽莎白的爱情也为歌剧增加了一条副线,使歌剧变的更加吸引人,更加重了人们对封建统治阶级反动性的认识。

艾伯莉公主在剧中以为唐卡洛爱上了自己而感到欣喜,最后却发现唐卡洛爱的是王后,所以因爱成恨,造成唐卡洛最后悲剧结果的有她推波助澜的作用。

威尔第歌剧《唐卡洛》中唐卡洛音乐形象分析,感受法国战争的残酷

唐卡洛的人物形象分析

唐卡洛是本部歌剧最为重要的人物,而“只有通过高度典型化和充分戏剧化过程的人物,才具备形象的必备特征和意义,才是形象。”唐卡洛这一歌剧人物在大师的笔下血肉丰满,跃然纸上。经过大师的戏剧化处理更使得人物具有了多面性,上升到了形象的高度。

唐卡洛这一人物形象在其多面性中最为主要的是正义性和悲剧性。唐卡洛所代表的正义性在前面已经阐述的很清楚了,他是威尔第心中希望的代表,是进步力量的集中体现,是时代的呼唤。

而我们也知道,古希腊悲剧是歌剧的来源之一,正因为悲剧是那么的震撼人心,往往给人以极大的冲击力。所以很多戏剧,歌剧,影视作品都是以悲剧性结果结束。唐卡洛这一形象不但有其正义性,更以其悲剧性打动了无数的观众。

首先是爱情的悲剧,唐卡洛与许配给自己的伊丽莎白一见钟情却惨遭父亲横刀夺爱,面对封建王朝的终极统治者菲利普二世,他只能眼睁睁看着爱人变成了母亲。至始至终这种痛苦也折磨着他,这也使得他这一人物形象因悲剧性而更具吸引力。

其次是反抗的悲剧,唐卡洛是正义的代表,是反抗的代表,但他的反抗却以悲剧结束。就其深层次的原因首先是他的反抗不彻底,他把希望寄托于封建统治阶级和宗教统治阶级的妥协上,希望通过大声的疾呼来实现政治和宗教的改革。

威尔第歌剧《唐卡洛》中唐卡洛音乐形象分析,感受法国战争的残酷

就像我们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主席曾说过:“掸子不到,飞尘不走。”唐卡洛这种带有浪漫色彩的幼稚想法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而且他还不讲策略,公然在集会上逼迫国王让步,这更是让人看出了他的幼稚。

当让也以失败而告终——被逮捕入狱了。通过这种方式威尔第也表达了在封建阶级和宗教阶级的双重压迫下,通过细雨和风式的方式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只有进行坚决,彻底的反抗和革命才能取得成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