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持久性失业,何以存在?

作者:古原

作者:漫天雪798

就业是民生之本。世界各国都在为减少失业率、增加就业不遗余力。他们营造了这样一种公众舆论:失业都是市场经济的过错,是资本家冷血的结果;国家是正义的天使,通过各种行政干预为失业大军带来福音。

例如罗斯福在大萧条期间,为了解决失业问题,扩张信贷和举债兴办大型公共工程,实行以工代赈计划,安排年轻人从事西西弗斯式的作业。为了保障劳动者权益,他们召集企业负责人下达命令,不得解雇员工,出台法令规定最低工资和最长工时,通过《瓦格纳法案》允许劳工组织工会,等等。在历史学家的粉饰之下,罗斯福成了拯救饥饿的美国劳工于水火之中的英雄。

但是我们首先要揭示一个历史事实:在罗斯福当政的1934-1940年,平均失业率一直保持在18%的高位;最高时年度失业率为26.7%,即平均每四个人就有一个人失业。到了1941年以后,失业率有所下降,那是因为罗斯福违背了自己的承诺,将700万青年送上了战场。

美国人希望一个照顾自己一切的保姆式国家,甚至想把每个人都变成从联邦政府领取工资的公务员。他们忘记了一个基本的常识:联邦政府不生产一分钱财富,财富都是企业和民众创造的。联邦政府无法安排就业,也没法发放工资,就业都是企业安排的,工资都是企业发的。

事实上,正是罗斯福的一系列干预举措,导致了失业变成了一个持久性、系统性、长期性的现象。他的一系列做法,都是在用更多的错误掩盖原本的错误。

当今世界延续了罗斯福以来的干预主义意识形态,让制度性失业成为社会中最引人关注的问题之一。

导致制度性失业的原因,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1、市场准入限制。市场准入限制,就是通过授予一部分人特权的方式,排斥另一部分人的自由进入。它会导致两个结果,一是获得特权的群体取得高于市场工资率的垄断收益;二是由于限制某一行业的准入,劳动力只能在未被限制的行业寻求工作机会,因此它加大了其他行业的劳动力供给,增加了就业的难度,降低工资率。当经济下行、企业经营不景气时,本身就会导致大规模失业,如果再有干预措施使法定工资水平高于市场工资率,就会加剧失业。

2、产业保护政策。对某一行业产业进行国家投资或者补贴等特殊优待,会将生产要素吸引到这个产业,包括劳动力。国家投资增加多少,民间投资就减少多少,因为国家投资来自于对民间的征敛。它不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会系统性扭曲生产结构。生产结构扭曲带来的后果反映在劳动力市场上,一是减少工作机会;二是导致其他行业劳动力供给不足,必须开出更高工资才能吸引劳动者。但是由于其他行业资本被抽离、要素供给不足,会发生系统性经营困难而亏损乃至破产,由此制造大规模失业。

3、最低工资法。最低工资法就是进行价格管制,设定价格下限。当该价格下限没有超出市场工资率的时候,它就是多此一举;当这个价格下限超出市场工资率时,劳动供给超过需求,那些不能创造出这个工资率对应的边际价值的低技能劳动者,就会被解雇,或者自始至终得不到雇佣。这个道理很简单,当一个苹果市场价格是5块,你却要价7块时,这个苹果就“失业”了——卖不出去。

4、僵化的劳动力市场法规。以保护劳动者之名出台的劳动管制法规,无一例外都是在侵犯企业和劳动者双方的产权、破坏自由契约。限制996的法规,会使那些将劳动带来的物质满足的价值大于休闲的人失去工作机会。僵硬的劳动合同导致企业难以解雇,由此只会在源头上减少雇佣。企业为员工缴纳的任何保险金和福利,最终都会成为企业的用工成本,一个劳动者能够取得的工资,不会高于他能够创造的边际价值产品折现,因此这些保险只会使企业减少雇佣,或者亏损倒闭导致更多失业。

5、西方工会暴力。西方工会是除了警察力量之外唯一可以合法地使用暴力的特权组织。它是一个破坏自由契约的邪恶集团,以所谓集体议价代替个人主权的行使。工会的问题并不是所谓“结社自愿”问题,而是以暴力方式胁迫他人、并且对那些自愿去工作的人进行暴力干预;工会同样也不是“罢工自由”问题,而是不允许别人不罢工。

每个工会组织的目的都在于减少劳动力的供给,他们事实上在承认一条经济学原理:没有资本供给量的增加,劳动者数量的增加只会降低工资率。因此在资本不变的前提下,唯一的办法就是减少劳动力供给,才能维持较高的工资率,这就是他们排斥其他人加入劳动力市场、限制移民、反对资本输出的根源。

哪里有西方式的工会,哪里就没有产权,就没有自由,就是人权的降低。一个不允许他人正常工作,侵犯劳动者自由选择权的社会,才不是什么高人权社会。工会成员的暴力胁迫,会提高工会成员的工资率,但是以降低非工会成员的工资率和让他们更难找到工作为代价。

6、年龄限制。打着维护未成年人权益的旗号出台的保护童工的法律,从一开始就居心不良。它自始至终都没有站在未成年人和他们家庭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而是美国清教徒虔敬派推进自己改造社会议程的一部分,是成年劳工排除竞争、享受较高工资率的一种重要手段。它减少了未成年人和家庭的选择权,将未成年人置于更加不利的境地。

强制性退休年龄的规定,例如禁止超龄农民工从事建筑业,就是“何不食肉糜”,它将60岁以上的农民工排除出劳动力市场,让其失去了工作和谋生的机会。谁要是认为这是在保护农民权益,就是睁眼说瞎话。

7、失业保险。一个可以人为控制的事项,不具备可保险性。失业是不可保的,亏损是不可保的,健康是不可保的,因为它们都可以人为控制,我可以主动选择失业。马萨诸塞、纽约州的失业人员,从联邦政府和州政府领取的失业救济金,已经超过了正常工作的人的工资中位数,并且政客为了谋取选票,还在不断延长失业救济金的领取期限,这就是在系统性地降低找工作的愿望,鼓励失业、懒惰和抢劫他人财富。

8、通货膨胀。当美联储扩张信贷、人为压低利率,会导致企业家发生普遍的判断错误,以为有更多的储蓄可被调用,由此投入到较长时间的迂回生产之中,制造出一片繁荣的景象。但是这种繁荣是虚假繁荣,泡沫繁荣,当利率回升、信贷缩减,错误的投资就会被清算。这时候萧条发生,被纳入较长生产过程的所有要素,都将失去效用,当然包括劳动力这一原始的基本的生产要素,大规模失业随之发生。在萧条期,必须允许这些要素价格降到足够低,企业家重新看到利润前景,才会将互补要素重新配置进入生产过程,启动新一轮生产,否则它们就一直是破铜烂铁。同理,劳动者工资也必须允许自由浮动,下降到足够程度,才能重新被雇佣。如果不允许降工资,那么这些劳动者将一直处于失业状态。灵活的劳动力市场,是解决失业问题的关键。

凯恩斯主义者迷信充分就业,将其作为央行的基本职能之一。他们认为可以通过信贷扩张的办法,使得工资率的上涨落在物价上涨之后,由此稀释货币购买力降低实际工资率,进而解决失业问题。这是一个狡诈而幼稚的阴谋诡计,它需要把工人设定成一个对市场价格毫无感知力的傻子才能实现。而且其结果必然是进一步扭曲生产结构,导致未来更大规模的萧条和更持久的清算。

以上我们都可以称之为干预主义。在一个不受干预的自由市场上,总有资源未被充分利用,总有人的欲望未被满足,因此只要想就业,在灵活的价格体系下,就必然能工作。因此自由市场上的失业,必定是自愿失业,即他还有储蓄可供消耗,将休闲的价值排在工作带来的物质满足之上。除此之外,制度性、系统性、持久性的失业,必定是干预主义的结果。

公号:漫天霾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