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拖欠近20亿税款未缴,SOHO中国陷入债务交叉违约风险,该怎么看?

作者:熊猫贝贝小可爱

#财经新势力#

首发头条平台,抄袭搬运必究!

(有看到抄袭搬运的读者朋友也请帮忙举报一下,原创标签只有在头条平台。感激不尽!)

这是熊猫贝贝的第1920篇原创文章

#SOHO中国#

#SOHO中国表示集团可能出现交叉违约#

中国国内经济环境的风险和问题,进入8月以来,完全可以说得上是接踵而至,特别是在房地产,金融领域,坏消息可谓是一个接一个的出现。

最新的一个新闻,是在国内已经口碑崩塌的潘石屹,他的SOHO中国,可能也要爆雷了。

潘石屹,中国房地产界的知名大人物,SOHO中国的创始人,他的商业成功和个人故事令人瞩目。然而,他的发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也遭遇了不少争议。

潘石屹这个人,过去几年在国内被抨击的非常凶。

最主要原因是:

2014年棚改货币化,潘石屹SOHO开始全力甩卖中国房地产。

两年前还跟美国不动产公司黑石洽谈,想把SOHO卖给黑石。

后来受到阻挠,被收购失败。

现在看来,如果那个时候把股份卖给黑石,美国人就变成高位接盘侠。

现在只需要用1/3的价格就可以回收回来。

当然还有行为方面:随着商业版图的扩张,潘石屹和张欣夫妇积累了巨额财富,名列财富榜。然而,他们的慈善捐赠和回馈祖国的行为却引发争议。与其在美国名校大手笔捐款相比,他们的国内捐献显得相形见绌,引发众多网友的质疑和愤懑。

虽然商人逐利是合情合理的,但潘石屹和张欣的资产转移以及逐渐转向美国的行为引发了诸多质疑,被认为是“崇洋媚外”和不负社会责任的表现。尤其在中国房地产市场经历重要转折时,潘石屹的资本运作备受争议。

近年来,潘石屹夫妇一直在进行“潘跑跑”的行动。他们以“蚂蚁搬家”为招数,不断清仓式地卖掉国内的资产,如上海SOHO海伦广场、上海虹口SOHO以及京沪的13个项目等,将2583个车位全部打包出售。即使市场不看好,营收不断缩水,但他们似乎对此毫不在意,继续着“蚂蚁般”将SOHO中国慢慢掏空。

然而,商业行为和个人选择还不是潘石屹引发争议的关键,怪就怪他没教育好自己的儿子。

潘石屹花重金送到国外名校的儿子,因为在互联网上诋毁英烈的行为,让潘石屹一家,直接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商海沉浮多年,而且还被负面舆论长期裹挟,潘石屹似乎有些厌倦了。

在经过这几年的出售未果之后,他选择将自己隐入“尘烟”。

现在“潘石屹”这个名字被外界提起的次数越来越少,SOHO中国作为地产公司被外界关注的也越来越少。

所以从2014年开始,潘石屹就走上了卖资产之路。

此后七八年间,潘石屹一路“卖卖卖”,且再未拿过任何地块。据不完全统计,自2014年开始,潘石屹陆续通过各种出售套现了约300亿元,而这些资金大多以分红的形式分给了自己。

因此,坊间开始流传潘石屹“跑路”的传闻。直至2021年潘石屹决定整体出售SOHO中国,他的声望直线跌入“谷底”,“别让潘石屹跑了”的声音也到了顶峰。

拖欠近20亿税款未缴,SOHO中国陷入债务交叉违约风险,该怎么看?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俗话说的好,天道有轮回,苍天饶过谁?

时代的浪潮,趋势的洪流,也还是再一次冲到了这个饱受争议的地产老炮和他的SOHO中国身上了。

这篇文章,就将基于对SOHO中国在2023年8月最新发布的2023年中期业绩公告的详细梳理和分析,发现SOHO中国当下所面对的问题和风险,并对接下来SOHO中国后续的可能走向,以及关联的中国经济相应问题走向,进行一次有态度,有深度,有依有据的深入讨论和分析研究。

关注动向,把握本质,看清主线,研判趋势,指导行动。

本文已反复自查合规,不碰红线,语言平和公允,不带价值导向。

内容有依有据,分析理性客观。

硬核内容,错过不再。

以微见著,洞察先机,把握趋势,指导决策。

PS:

  • 文章略长,内容的阅读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并且需要进行思考。
  • 内容不求讨好所有读者,写作分享也是一个阅读群体和写作群体互相选择的过程。
  • 每个人的认知层次不同,不做强求,这篇文章的内容不是什么大路货,也不是什么看完能够带来轻松愉悦精神满足的爽文,请结合自身需要和认知需求理性看待。

(如果这篇文章在其它资讯平台被看到,不用怀疑,就是抄袭搬运,厚颜无耻)

拖欠近20亿税款未缴,SOHO中国陷入债务交叉违约风险,该怎么看?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1

拖欠近20亿税款未缴,SOHO恐暴雷,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SOHO中国这事儿,并不复杂:

8月18日,SOHO中国发布了2023年中期业绩公告,财报显示,截止6月30日,SOHO中国的营业收入约8.215亿元,2022年同期为8.96亿元;上半年毛利为6.78亿元,2022年同期为7.42亿元;公司经营利润约4.9亿元,同比下降约32.99%;净利润约1470万元,同比减少约92.4%;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人民币1361.3万元,同比下降92.86%;毛利率为83%……

拖欠近20亿税款未缴,SOHO中国陷入债务交叉违约风险,该怎么看?

图片来源:SOHO中国中期财报

财报还显示,今年上半年,SOHO中国的租金收入约8.19亿元,投资物业平均出租率已企稳并恢复至约79%。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份公告当中,SOHO中国表示集团可能出现交叉违约。

原因是,旗下的子公司北京望京搜候房地产有限公司未支付19.86亿元的土地增值税和相关滞纳金。

据公告称,SOHO中国的一家子公司北京望京搜候房地产有限公司(简称“北京望京公司”)于2022年8月收到当地税务机关的税项缴纳通知,要求其在2022年9月1日前支付望京SOHO项目塔1和塔2的相关土地增值税人民币17.33亿元,自税款滞纳之日起按日加收滞纳税款万分之五的滞纳金。

SOHO中国在公告中表示,于2023年6月30日,已支付土地增值税人民币3060万元,尚有人民币19.86亿元的土地增值税和相关滞纳金未被偿付。

SOHO中国在公告中称,土地增值税的滞纳导致集团于2023年6月30日合计人民币42.32亿元的银行借款本金有可能出现交叉违约。交叉违约借款本金为人民币42.32亿元,利息为人民币1057.6万元,其中包括根据原合同约定的还款日在2024年6月30日之后到期的借款,由于可能会被各自的借款人要求立即偿还,因此于2023年6月30日将其重分类为流动负债。

此外,SOHO中国还在公告中提示,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当地税务机关可能采取其他强制措施,包括但不限于扣押、查封、依法拍卖或变卖相关物业,以及就滞纳土地增值税处以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至于未来如何缴纳土地增值税和相关滞纳金,SOHO中国给出的方案是:

继续处置若干商业物业。

净利润大跌93%,拖欠近20亿税款未缴纳,SOHO中国当下面对的经营和债务问题,一目了然。

拖欠近20亿税款未缴,SOHO中国陷入债务交叉违约风险,该怎么看?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2

和其他房企相比,SOHO中国当下的问题和风险,关键区别在哪里?

福耀玻璃创始人曹德旺在谈及SOHO中国创始人潘石屹、张欣时,曾表示“他夫妻俩都鬼精鬼精的”。

前年6月,潘石屹、张欣夫妇一度寻求向美国私募基金黑石卖盘,一旦成功,可望套现142.8亿元,但该交易受立案调查后无果而终。在去年9月,创始人潘石屹夫妇已辞去SOHO中国要职。

据悉,潘石屹辞去公司董事会主席、提名委员会主席、和ESG委员会主席等职务。潘石屹的妻子、同为公司创办人的张欣女士也辞去行政总裁。公告称,潘石屹夫妇两人卸下重要职务,以专注于支持艺术和慈善事业,两人惟保留公司的执行董事。

目前,担任SOHO中国联席行政总裁的是徐晋女士和钱霆先生。

从经营第一线转入幕后,可能是创始人潘石屹夫妇有心推动职业经理人机制,另一方面,也可能是风险隔离的一种安排。

但是,这一次SOHO中国遇到的暴雷风险,和其他国内房企集中在债务上的问题,本质有着完全的不同。

据公告称,SOHO中国的一家子公司北京望京搜候房地产有限公司(简称“北京望京公司”)于2022年8月收到当地税务机关的税项缴纳通知,要求其在2022年9月1日前支付望京SOHO项目塔1和塔2的相关土地增值税人民币17.33亿元,自税款滞纳之日起按日加收滞纳税款万分之五的滞纳金。

SOHO中国在公告中表示,于2023年6月30日,已支付土地增值税人民币3060万元,尚有人民币19.86亿元的土地增值税和相关滞纳金未被偿付。

拖欠近20亿税款未缴,SOHO中国陷入债务交叉违约风险,该怎么看?

图片来源:网络

和其他房企是债务偿还遭遇暴雷相比,SOHO中国也是要还钱,只不过对象不一样,这一次,SOHO中国欠钱的对象,是国家管理部门。

性质就完全不一样了。

根据SOHO中国的财报显示,截止6月30日,SOHO中国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6.27亿元,银行贷款及其他贷款约160.46亿元,总负债约315.19亿元,总资产约689.2亿元。

同时,SOHO中国在财报中也提到了,土地增值税的滞纳导致集团于2023年6月30日合计人民币42.32亿元的银行借款本金有可能出现交叉违约。

但是相应的,其也给出了解决办法。

SOHO中国称,公司已持续与当地税务机关就尚未偿付的土地增值税和相关滞纳金开展沟通,并就具体偿付计划达成一致,将继续处置若干商业物业,用以偿付部分土地增值税。

如今,潘石屹已退出了集团管理,也已经和SOHO中国做了“隔离”,至于SOHO中国未来,出售可能还会持续。

即使潘石屹已经表面上“隐退”,但是从商业逻辑和因果关系来说,当下的大坑,其实就是潘石屹当年挖出来的。

拖欠近20亿税款未缴,SOHO中国陷入债务交叉违约风险,该怎么看?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3

时代的缩影和转折:接下来,中国房地产经济和行业的债务问题,怎么看?

潘石屹夫妇辞任不足一年,SOHO中国危机终于爆发,欠税19.86亿元,这个事情,无论是情理还是预料,都很符合逻辑。

时代不一样了。透过现象看本质,有些逻辑关系,值得拿出来仔细分析一下:

研究经济学,主要是要研究历史经验

凡是国家希望通过去搞房地产把房价去推高拉动经济增长,最后一定要付出非常沉重的代价。

这是一个铁的规律,世界上每一个国家都没有逃脱过这个规律。

房价涨了多少倍,现在要跌回去多少,这是非常自然的事情。

今天资产价格大幅下降,由此引发的就是债务危机。

说的更严重一点其实就是金融危机。但是这是中国这个国家未来能够卸下包袱,发力前行的一个关键选择,而当下来看,国家层面,已经有了决策。

市场出清对中国经济长期来讲是好事。

尽管短期会很痛苦,但是没有别的办法。

该有的过程,以及阵痛,都是绕不开的成本。在这个过程中,有的人将会原形毕露,当然,有的人也会被误伤。都很正常。

既然是成本,那么就都要接受时代洪流的洗刷和考验。

这里有一个重要的背景值得重视,那就是中国在2023年下半年,已经正式打响了汇率反击战。

选择稳定汇价,还有独立的人行货币政策,牺牲的就是资本的自由流动。

在这个背景下,资本的严格管制在未来一定是主线趋势。

一心想跑的潘老板,这一次不把欠债问题解决好,恐怕也是跑不了的,至少,心安理得,体面规矩,肯定是需要把原来的坑填上的。

更不用说其他有心思想着烂摊子留给国内,自己拿着积累的财富出国花天酒地的各路同行了。

资本管制主线之下,核心逻辑就是“肉烂在锅里”都好说,而老惦记着把肉往外拿,自己独享的,接下来,恐怕没有那么容易了。

拖欠近20亿税款未缴,SOHO中国陷入债务交叉违约风险,该怎么看?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写在最后:

潘石屹能不能跑掉不是关键问题,而是要看清一个时代的结束,才更重要

事情,就是这么一个事情,从事件本身的因果关系和现实来说,并不复杂。

但是从事件对应的信号出发,这个信号,就不简单了。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SOHO中国的国家债务,被拿到台面上来说事,这个时间点和环境背景,就很值得重视了。

很多人应该还没有意识到,属于中国房地产经济,行业,还有市场,那个驱动中国经济增长,能够承载海量资本,野蛮成长的时代,因为这个信号,已经正式结束了。

这就好比一场盛宴的散场,核算成本,清点账单,结业盘点的工作全面拉开序幕,是一个意思。

2023年,全球经济大环境暗流涌动,危机四伏,中国这边已经有了明确的思路和选择,对应的是很多玩法和逻辑发生了本质的改变。

请记住:

任何国家和经济体,一旦开始对资本流动实施管制,以确保国内经济和金融的安全稳定,那么,资产领域就不再有任何的想象力。

所以,当下中国的楼市和股市的现实表现,有没有把这个逻辑说清楚?

一个时代已经结束,而在国运博弈没有分出胜负以前,新的时代也很难正式开启。

这或许,就是SOHO中国风险事件释放出来,最有价值的一个关键信号。

至于说潘石屹也好,还有更多曾经依托时代红利发家的富豪也好,想不想跑,能不能跑,以及以后的好日子还能过多久,和普通人,老百姓,有多大关系?

以上,就是对SOHO中国最新的风险事件,进行的一次专题分析梳理和深入讨论内容,和各位头条的读者朋友们,进行一个交流和分享。

拖欠近20亿税款未缴,SOHO中国陷入债务交叉违约风险,该怎么看?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最新规定,本文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关于置业,投资等行为的明确建议,入市风险自担。)

以上正文,来自@熊猫贝贝小可爱

交个敢说真话,会说实话,善于观察的年轻人朋友,可好?

原创写作分享不易,如果觉得文章不错,欢迎转发点赞。关注本人

实力原创,头条独家,如有抄袭搬运侵权行为,必究!

有问题欢迎留言,再不行就私信也行,文明交流,有问必答,谢谢各位。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