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把背锅侠做到底的曹操,到底做对了什么?刘协与曹操不得不说的事

作者:非凡的7音

文: 张楠

#头条创作挑战赛#一说到“挟天子令诸侯“首先想到的就是曹操。但是看了史书之后,觉得这事啊,曹操真的是背锅了。

首先咱先来看一下,在曹操挟天子之前,都谁挟过天子。

把背锅侠做到底的曹操,到底做对了什么?刘协与曹操不得不说的事

第一个就是董卓。董卓令到诸侯了吗?董卓的令诸侯导致了十路诸侯围殴自己,三国演义中说十八路,其实史书里说得是十路。之后董卓被吕布王允合谋刺杀,那吕布王允呢?吕布败逃,王允被杀,就这下场。

接下来挟天子的是李傕郭汜,这俩人有令到哪个诸侯吗?一个也没,而且还内斗得皇帝都跑了。皇帝跑出关中的时候,势力最大的袁绍袁术,当时并没人搭理这个皇帝。高高在上的袁绍甚至压根就不承认汉献帝。

袁术的情况,则是憋着自己当皇帝的想法在那暗戳戳的使劲。哎,皇帝当到汉献帝这个份上,也没谁了!

既然大军阀没人搭理,小军阀曹操这才考虑去管一下,毕竟是大汉天子呢,其实曹操最初是一个有情怀的臣子,他的家族是依托于汉室皇族起家的,因此对于一个有情怀的文臣武将,曹操最初是忠于汉室的,甚至渴望为大汉皇室做出一番功绩来,奈何此时的汉室皇帝已经到了穷途末路之时,实在是扶不起的阿斗。

就这样,曹操在提出迎接汉献帝的时候,手下武将几乎是集体反对,觉得这是个烫手的山芋,谁拿着谁倒霉。但是文臣愿意啊,文臣心里也是有大汉情结的。

把背锅侠做到底的曹操,到底做对了什么?刘协与曹操不得不说的事

别管曹操此时是心系大汉、还是想收拢天下文官,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曹操如果不去挟这个天子,汉献帝有可能得饿死。

据《后汉书·献帝纪》中说:皇帝跑到洛阳的时候,洛阳被董卓烧没了,百官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只能靠着残墙断壁睡觉,而且也没吃的,尚书郎以下的人,得自己出去采摘野果子吃,好多饿死的。

所以这个时候的汉献帝一定很后悔自己当初出逃的决定,还不如回长安让李傕郭汜挟着呢,至少不会饿肚子啊。所以曹操这个时候来迎接天子,汉献帝心里不仅不恨,反而全是感动。

把背锅侠做到底的曹操,到底做对了什么?刘协与曹操不得不说的事

曹操对汉献帝如何呢?

并不是像文艺作品里说的,曹操独揽大权,对汉献帝就跟对小鸡子似的呼来喝去,不当回事。

事实上在刚开始曹操跟汉献帝可以说配合得那叫一个默契,官渡之战曹操能打胜,其中就有汉献帝的功劳的,别忘了荀彧是什么官,尚书令,那是汉献帝的人。即便是后来曹操的权力越来越膨胀,曹操也没敢跟汉献帝说过一句难听的话。

把背锅侠做到底的曹操,到底做对了什么?刘协与曹操不得不说的事

《后汉书》里还记载了一个事:“有一次曹操去拜见汉献帝,汉献帝质问曹操:你要是能辅佐我,就把权力交出来,要是不能,你就废了我。”

这话说得够硬的吧,曹操怎么回答?曹操连忙磕头认错,之后再也不敢来上朝了。

《后汉书》是南朝刘宋人写的,新朝代的文官自然向着自家主子,肯定不会说曹操什么好话,但就这样也得承认,曹操不敢把皇帝怎么样。所以像演义里说的曹操对皇帝那样其实都是扯淡,曹操一辈子也没有篡位,那曹操到底想不想当皇帝呢?

唯才是举—论汉朝的用人制度

“唯才是举”这个成语都不陌生。

但是第一个说出来的人是曹操,形容只要有才能的人就应该被重用。

咱们现在听起来觉得很正常啊,那有才能的人当然要被重用了!

把背锅侠做到底的曹操,到底做对了什么?刘协与曹操不得不说的事

古人不知道吗?为什么曹操第一个提出来呢?

这就要说汉朝的用人制度。汉朝没有公务员考试,甚至那会连科举都还没有呢,那朝廷怎么用人呢?

汉武帝发明了察举制,就是考生通过举孝廉被朝廷任用, “孝廉”这俩字一看就知道当时的用人标准主要看重的是品德。那谁有举荐的资格呢?一般都是地方长官,那你就清楚,能被推举的人基本上要么是自家的孩子,要么是领导的孩子,普通老百姓家几乎是没机会的。

曹操自己就是被举孝廉进入的仕途。那曹操既然是旧体制的受益者,为啥又要唯才是举呢?在史书中,曹操一共发布了三次求贤令,“唯才是举”是建安十五年发布的第一次求贤令。

第二次是发布在四年后建安十九年,叫“取士勿废偏短”,意思就是用人不要只考虑他的缺点,这个听起来也说得过去吧,毕竟人各有优缺点。

第三次是发布在三年后的建安二十二年,叫“举贤勿拘品行”,就是说用人可以不考虑这个人品德好坏,哪怕是个坏人,只要有才,也能用。

把背锅侠做到底的曹操,到底做对了什么?刘协与曹操不得不说的事

这听起来就有点不恰当了吧,要知道一个才华横溢的人,如果心术不正,那么给社会带来的破坏会更大啊,曹操疯了,为啥要这样?

这三个求贤令其实说明一个问题,就是曹操手里越来越没人可用了,那你说不对啊,曹操怎么会没人用呢?

手下猛将如云,谋士一大堆。那就要看发布这三个求贤令的这几年里都发生了什么。

建安十三年,曹操被封为丞相,大汉朝当时已经二百多年没有丞相了,曹操被封为丞相,说明当时曹操的权力已经大过汉献帝了,同时当了丞相就要组建自己的行政班底,所以这个时候曹操是急需人手的,这个人手并不是行军打仗的人手,而是处理日常政务的行政人员。

说白了就是跟汉献帝分家了,以前曹操只管打仗就行,行政这块汉献帝管,现在曹操自己分出来单干了,所以在十五年的时候曹操发布了第一个求贤令。

把背锅侠做到底的曹操,到底做对了什么?刘协与曹操不得不说的事

建安十八年曹操被封为魏公,要知道在此之前大汉朝只有一个人被封过公爵,这人就是王莽。

大家眼看曹操是要重蹈王莽的覆辙了。曹操却在建安十九年发布了第二次求贤令,说明这几年曹操并没有招上来什么有用的人,反而岗位缺口更大了。

建安二十一年,曹操被封魏王,这在大汉朝是件天大的事,老祖宗刘邦的“白马盟誓”曾说过,非刘姓称王者,天下共诛之。这件事触动了整个大汉朝的神经。似乎所有人都觉得曹操下一步就要废皇帝了。

所以我们就理解了,为什么曹操第三个求贤令说得这么无底线,居然坏人都能来当官了,这说明全天下的文官都不在为曹操干活了,在他们眼里,曹操就是王莽在世,不可原谅。所以曹操不得已,就要降低自己的用人标准,但是他可能不知道,他的这个决定,会带来之后三百多年的动乱。唯才是举,其实是曹操无人可用的一种无奈。

曹操为啥非要当这个魏王呢?

把背锅侠做到底的曹操,到底做对了什么?刘协与曹操不得不说的事

刘协与曹操的权力斗争

刘协是谁?就是汉献帝,“挟天子令诸侯”里面的那个天子。刘协可以说算是个苦命的皇帝,但绝对不是个认命的皇帝。刘协9岁在董卓的安排下当的皇帝,对于一个9岁的孩子来说,他能左右得了局面吗?

自然是董卓说了算的,董卓被杀后,王允吕布挟起了皇帝,王允作为传统贵族,看不起吕布这些当兵的,于是在西北军的安置问题上犯了错误,导致李傕郭汜杀进长安。

在面对这些西北军的时候,年仅12岁的刘协面无惧色,还当面呵斥这俩人,这是个懦弱的皇帝吗?

《后汉书》里还记载了一件事,说有一次闹旱灾,老百姓没有吃了的,然后汉献帝让御史侯汶去太仓里取粮赈灾,这侯汶呢觉得皇帝小,于是自己贪污了好多粮食,骗皇帝说粮食不够,导致赈灾就没有效果。刘协一看就当场拿着粮食熬粥,多少粮食能熬出多少粥,算的明明白白的,说得侯汶哑口无言,承认自己贪污了。然后刘协并没有杀侯汶,而是说:这大灾之年,大家都不容易,只是打了侯汶50棍子。

当时刘协才13岁啊,不仅聪明,还懂得了这种恩威并施的御人之术。

把背锅侠做到底的曹操,到底做对了什么?刘协与曹操不得不说的事

后来西北军内乱,刘协跑出了长安,在无人问津的情况下,是曹操过去迎接的皇帝,曹操当时的势力不算很强,这个举动甚至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因为洛阳当时已经被董卓烧了,居无住所的刘协只好到了曹操的许县。

到了许县,刘协就真的很听曹操的话吗?

史书中记载:刚开始的时候可以说刘协和曹操相处得很融洽,《后汉书》中说刘协到许县第一件事是罢免了杨彪和张喜的职务,把太尉腾出来给了袁绍,司空给了曹操。

这个可以理解,毕竟当时袁绍的实力很强大,曹操得罪不起,刘协也得罪不起,所以要拉拢袁绍。就把大将军和太尉两个最大的职务给了袁绍,曹操次一级得了司空和代理车骑将军。

第二年袁术称帝了。此时对于刘协来说,最大的敌人是谁?是不是袁术?当然了,这么大个诸侯不但不承认刘协的身份,反而自己称帝,而此时的曹操呢,立刻就对袁术宣战,别管曹操心里怎么想,至少从行为上是站在刘协的立场上的。

把背锅侠做到底的曹操,到底做对了什么?刘协与曹操不得不说的事

孙策剧照

史书中说这个时候孙策都派使者来跟汉献帝上贡了。之后发生了什么,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史书记载:第三年,刘协派自己的心腹裴茂讨伐西北军李傕,并夷灭了李傕三族。

你敢想象吗?三年前还是李傕追着皇帝跑呢,到了曹操这三年,汉献帝已经有反杀李傕的实力了。他哪来的兵还用我说吗?

跟小说里说的不一样,汉献帝是有实权的,要不他怎么去灭的李傕?

但是随着汉献帝的实力越来越强,他也会有想法的。为了平衡曹操的实力,汉献帝也在扶持其他人,比如董承,建安四年,汉献帝封董承为车骑将军,这就是在有意扶持董承,所以为啥董承整了个“衣带诏”出来呢?

“衣带诏”是真的假的,已经无从考证。因为汉献帝没有承认这个事,但如果是真的。那只能说这刘协太狡诈了,很明显他拿董承当枪使,一旦事成了,他打压了曹操势力,而一旦董承败了,跟他也没有关系。

不管真假,说明这个时候汉献帝是有动作的。你要看过整个大汉朝皇帝和大臣之间的斗争,那就能明白刘协的这点心思都不叫事。只是说董承跟曹操真的没法比,差太远了,根本没有胜率。除了扶持董承,这段时间,汉献帝也在大肆发展自己的实力,比如设置尚书左右仆射,就是增加自己身边的秘书,还让百官举荐人才,这些都是汉献帝的动作,能说他没有实权吗?

把背锅侠做到底的曹操,到底做对了什么?刘协与曹操不得不说的事

曹操跟袁绍在官渡对峙,谁在为曹操筹备粮草?荀彧,荀彧是什么职务,尚书令,就是汉献帝的秘书,那背后就是汉献帝的支持。

有人说汉献帝怎么会支持曹操,你想一下,对于汉献帝而言,如果挟他的不是曹操,是袁绍会怎么样?袁绍曾经可是一直都不承认汉献帝的。

所以说官渡之战的胜利其实是曹操和刘协两个人的胜利。而之后曹操平定冀州,又大破乌桓,面对这样的功劳,你汉献帝能怎么样?假装看不见吗?

把背锅侠做到底的曹操,到底做对了什么?刘协与曹操不得不说的事

最后的结语:

并不是曹操追着汉献帝要丞相,魏公乃至魏王的,而是曹操的功绩达到了这样的封赏条件,汉献帝没有办法不封。至于很多人说曹操抢了汉献帝的权力,你只要想一个问题,如果没有在曹操这里,汉献帝会怎样?汉献帝不是一个懦弱之君,更不是一个昏君,只是面对曹操这样的大臣,他是真的玩不转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