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J-35、运-30……为什么中国飞机的型号“注水”这么厉害?

作者:流石雪菜

B站和知乎精选第21期,大家看个乐,没事多来公众号(流石雪菜)看一看也是可以的嘛。

J-35、运-30……为什么中国飞机的型号“注水”这么厉害?

今天来盘点一下各国飞机型号上的“注水”问题,什么是“注水”呢?就是型号不按照顺序来,各种跳过,一点也不怕阿拉伯数字不够用的问题。

首先从中国的飞机开始说,中国的军用飞机通常是从5开始命名的,J-5、J-6、J-7、J-8、J-9(双发重型机方案,后来黄了)、J-10、J-11、J-12(超轻型战斗机,后来也黄了),画风似乎很正常,但J-13和J-14就消失了,然后是J-15和J-16,也很正常,J-17到J-19又消失了,之后才是J-20,之后可能会有J-35,不过中间呢?所以说这就是“注水”。

J-35、运-30……为什么中国飞机的型号“注水”这么厉害?

↑看看这个运-20有啥不一样

运输机方面,运-5(轻型活塞螺旋桨运输机,安-2)、运-6(以伊尔-14为基础研发,后来黄了)、运-7(安-24)、运-8(安-12)、运-9(运-8升级版)、运-10(客机方案,飞了几次,最后遗憾只留下原型机)、运-11(活塞轻型飞机)、运-12(双涡桨轻型飞机),之后一下子就到了运-20,而下一代中型运输机可能会被命名为运-30。

J-35、运-30……为什么中国飞机的型号“注水”这么厉害?

↑轰-6K

轰炸机,轰-5(伊尔-28)、轰-6(图-16,后来改得越来越离谱,后缀字母用到了N),歼轰-7,而没有公开的轰炸机应该就是轰-20了,一步到20。

当然还有非常规的命名法——预警机,中国最早的预警机是空警1号,用图-4改的,后来长期没有预警机,直到空警-2000(基于伊尔-76平台)和空警-200(基于运-8平台)的推出。

直升机的话,从直-5开始,到直-11,之后是直-15,直-18、直-19,直-20,中间没有太多“水分”,还算可以。

一下子跨越到20的做法是很正常的,这是中国航空领域的全方面“20”的计划,代表重大的时代进步。

说起注水,谁能比得了苏联呢?图波列夫设计局,开始还算老实,图-4(B-29的仿品)、图-16(双涡喷的后掠翼轰炸机,大家比较熟悉,被中国改得“面目全非”了)、图-22(超音速的轰炸机,注意和图-22M是两种飞机,后者也叫图-26),后来开始疯狂,图95(经典轰炸机型号,飞得很快的螺旋桨飞机)、图-98(没有投产的超音速轰炸机,但是没完全凉透,见下文),再后来直接进入100时代, 图-104(客机,图-16改的)、图-114(拿图-95改的客机,那噪音……)、图-119(核动力轰炸机,要多疯狂有多疯狂)、图-124(小号的图-104)、图-128(拿图-98轰炸机改的“战斗机”,个头非常 大)、图-134(客机,图-124换了发动机,顺便改了气动)、图-144(超音速客机)、图-154(三发客机,就是事故率略高)、图160(超音速轰炸机,世界最大的轰炸机,目前还在复产)、图-204(客机)、图-334(客机)(应该能看出来,图波列夫的客机都是4结尾型号)。安东诺夫设计局,开始也很守规矩,安-2(很有年代感的螺旋桨双翼飞机,被大量用于喷农药,运-5的原型)、安-12(四涡桨的中型运输机)、安-22(最重型的螺旋桨飞机)、安-24(双涡桨运输机)……之后就离谱了,安-124(目前世界最大的运输机)、安-225(曾经世界最大的运输机,被炸了,目前二毛在研究复产),最夸张的是伊留申设计局,本来好好的,突然推出了伊尔-476(伊尔-76运输机的现代化改型,实际型号是伊尔-76MD-90A)。

图-95↓

J-35、运-30……为什么中国飞机的型号“注水”这么厉害?

不仅是大号的飞机,小号的战斗机也没令人省心,米高扬-格列维奇设计局还算可以,从米格-1到米格-31,基本上所有奇数都占了,然而之后为了赶时髦就出了个没人愿意买的米格-35。疯狂的还是苏霍伊设计局,苏霍伊本来还算凑合,但苏-37(只有原型机的型号,主要工作是飞航展)开始就乱了,之后是苏-47(前掠翼飞机,没量产)、苏-57(俄罗斯的五代机)、苏-75(还在设计中的单发五代机)。

J-35、运-30……为什么中国飞机的型号“注水”这么厉害?

米亚西舍夫:都来学我好了,一共就米亚-4↑(四发涡轮喷气轰炸机,像大号的图-16)这一个型号。其实很多人觉得米亚-4很有前途的,换个发动机不比图-95差,至少噪音肯定比图-95低。

美国的飞机也没好哪去,拿最熟悉的战斗机来说,命名可以说是乱七八糟,二战及之前暂且不提,二战后进入喷气时代,先是F-86(朝鲜战场上和米格-15对垒的战斗机),之后进入了三位数时代,从F-100到F-117,但与F-104(以事故率高闻名)几乎同时还发展了F-4(“鬼怪”,一直是二代机的反面教材)和F-5(轻型的双发机,后来改成了单发的F-20),然后又跳跃到F-14(“汤姆猫”,美国拿它当舰载机,还卖给伊朗一部分,现在还没退役),之后F-15(“鹰”,和F-16搭配的重型机型号)、F-16(单发轻型机,产量惊人地多,大量出口,目前已经停产,但二手机还卖得不错),F/A-18(“虫”,舰载机,也推销给别国当非舰载机使用,但没人买),F-20(F-5的改进版,轻型机,由原来的两台袖珍涡喷换成了一台F-404涡扇,推重比提高了一大截,可惜还是没人买,美国自己都不要),F-22(“猛禽”,第一款五代机,性能不错就是腿短,已经停产)。之后一下子就推出了F-35(“肥电”,主打是便宜,虽然外销价一点也不便宜,能陆基、能舰载、能短距起飞)。

那F-2是什么?那个是日本的飞机(F-16改的),C-2也是日本的。

美国的轰炸机和运输机型号也很浪,轰炸机在B-52之后(其实还有一个B-58,超音速轰炸机,只不过实在没什么存在感)一下子又回到了B-1(追求超音速,结果发现超音速根本无卵用,现在和B-52一样当巡航导弹发射平台)和B-2(隐身轰炸机,特点是比金子还贵,一共也没造几架),然后是B-21(就是刚首飞的那个,在B-2的基础上降低成本,4个发动机缩成2个,使用成本也不那么高了),乱七八糟,运输机也有C-141这种大数型号。

可以看出,型号永远都是开始守规矩,到后来越来越浪,当然还有完全没有规律的命名法,例如英国和法国的飞机,基本上就是觉得什么好听就叫啥,这就给我们对其属性的判断造成了一定的障碍,还有像台风那样的反复改名的案例,可以说从型号看不出什么东西的,像苏-27家族都乱成一锅粥了,苏-35前后还分两种。型号的混淆可不是什么好事,之前一起民航客机的空难就是换了型号相近的零件造成实际使用中的不适配问题导致的,美国为了识别非北约的军用飞机还搞出了“北约代号”这种东西,就是用英语单词来取绰号,F开头的是战斗机(苏-27家族的代号就是Flanker,侧卫)、C开头的是运输机、B开头的是轰炸机等。

型号的跃进更能体现出进步的巨大,不然严格按照数字顺序来,一个世纪也未必出得去20,谁知道一个世纪后还有没有常规的飞机了?

名字是活的,就像当初史克威尔出了好几款RPG(不是火箭推进榴弹,是角色扮演游戏),都失败了,最后放手一搏,名字直接叫Final Fantasy(《最终幻想》),再不成功就不干了,之后竟然成功了,结果到现在FF都快出到16代了。

只要活着,就没有最后,青山不倒、绿水长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