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应急科普丨地震来了,科学救援与防护,一起转发了解!

作者:余音绕家梁
应急科普丨地震来了,科学救援与防护,一起转发了解!

近年来,地震作为一种自然灾害,频频发生,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为了提高人们对地震的认识和应对能力,我们需要对地震充分了解。

一、分类

地震按震级大小大致划分为四类:

1、弱震:震级一般在3级以下,通常这种地震人体是不易察觉的。

2、有感地震:震级一般是在3级以上、5级以下,这种地震人体能够感觉得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

3、中强震:震级在5级以上、7级以下,能够对地球表面造成破坏的地震。

4、强震:震级在7级以上,能够造成严重破坏。

应急科普丨地震来了,科学救援与防护,一起转发了解!

二、震前预兆

地震到来前都会有一些震前预兆。这些预兆包括地面的微震、动物的异常行为、地下水位的变化和地光的出现等,部分地区还会反复发生地面鼓包。

人们应该密切关注这些预兆,尤其是当地震预警系统发出警报时,要立即采取行动。在震前,我们应该确保自己身处安全的地方,远离高楼大厦、玻璃窗和其他可能坍塌的建筑物。

三、震中自救

当地震发生时,我们需要知道如何在震中自救。首先要保持冷静,不要惊慌失措。

如果我们在室内,应该迅速找到一个结实的桌子或者床下躲避,保护头部和颈部。

如果我们在室外,应该远离建筑物、电线杆和其他可能坠落的物体。

此外,我们还应该避免靠近山体、河流和海岸线,以免发生滑坡、泥石流或海啸等次生灾害。

应急科普丨地震来了,科学救援与防护,一起转发了解!

四、震后注意事项

地震过后,我们还需要注意一些事情。

首先,要小心余震。余震可能会继续发生,所以我们应该保持警惕,避免返回受损的建筑物。其次,我们应该尽快与家人和朋友取得联系,告知自己的安全情况。

然后,我们还应该关注当地政府和媒体发布的灾害信息,以便及时了解灾情和救援措施。

最后,我们应该尽量避免使用明火,以免引发火灾。

除此之外,我们还应准备一个地震紧急避难包,当灾难发生时可以派上用场。

里面可以装有巧克力、压缩饼干、饮用水、急救用品、衣服、鞋子、哨子、打火机、手电筒等。

应急科普丨地震来了,科学救援与防护,一起转发了解!

地震是一种破坏力较强的的自然灾害,我们需要提高对地震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同时,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强地震预警系统的建设和宣传,提高公众的地震应对能力。

只有共同努力,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地震带来的挑战。

附:菏泽市发布39处应急避难场所名单:

应急科普丨地震来了,科学救援与防护,一起转发了解!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