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是情敌,更是知己——盘点历代后宫中的那些“好闺蜜”(七)

作者:大圣夫人镕铟姐姐1

#头条创作挑战赛#

本人所发所有文章,均为本人原创。

女人在她的一生中,总会有那么一个或几个密友。哪怕她历经铅华、子孙满堂,都不会妨碍她们结交好友。即便是在古时候,姑娘们也都会有自己的“手帕交”,其中也包括那些身在深宫的后妃们。

是情敌,更是知己——盘点历代后宫中的那些“好闺蜜”(七)

虽然后宫的女人们只为一个男人而存在,彼此之间是竞争的关系,但是在长期的交往中,她们往往会在其中找到与自己三观一致、身世相仿的朋友,久而久之便成为了好闺蜜。今天我就来继续和大家聊聊这些后宫中的好闺蜜们,也是本系列的最终篇。

  • 清圣祖妃——瓜尔佳氏VS佟佳氏、王氏VS陈氏、乌雅·玛琭VS万琉哈氏

瓜尔佳氏,(1683-1768年),满洲镶黄旗人,三品协领祜满的女儿,清圣祖康熙帝玄烨的妃子。佟佳氏,(1668-1743年),满洲镶黄旗,佟国维的女儿,孝懿仁皇后的妹妹,康熙帝的表妹兼妻妹,也是他的妃子。

是情敌,更是知己——盘点历代后宫中的那些“好闺蜜”(七)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佟佳氏进宫,诏封为妃(妃级,无封号),未行册封礼。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佟佳氏晋为贵妃。因当时宫中没有皇后和皇贵妃,所以佟佳氏是宫中位份最高的女人。康熙帝对佟佳氏礼遇隆盛,非常信任她。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瓜尔佳氏进宫选秀中选,于两年后封为和嫔。瓜尔佳氏受到了康熙帝的宠爱,曾经生有一个皇女,但是早夭,后来没有再生育。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瓜尔佳氏进为和妃。

在康熙帝晚年,和妃瓜尔佳氏与贵妃佟佳氏都得到皇帝的信任,因当时宫中没有皇后与皇贵妃,所以康熙帝让二人一同协理六宫事。和妃和佟佳贵妃虽然彼此相差了15岁,但因为经常共同合作,互动颇多,慢慢地成为了好友。

是情敌,更是知己——盘点历代后宫中的那些“好闺蜜”(七)

康熙帝很疼爱皇四子胤禛的儿子弘历,特意将他接进宫生活一段时间。为了更好地照顾这个孙子,康熙帝特意安排和妃与佟佳贵妃一起看护、抚育弘历。二人对弘历关爱有加,悉心教育,让弘历一直铭记于心。因为这个缘故,和妃和佟佳贵妃在后来的雍正朝和乾隆朝,都受到礼遇。

雍正帝继位后,尊佟佳氏和瓜尔佳氏同为皇考贵妃,在康熙帝遗妃中以二人为最尊。乾隆元年(1736年),乾隆帝尊佟佳氏为寿祺皇贵太妃,尊封瓜尔佳氏为皇祖温惠贵太妃。两位贵太妃得到乾隆帝的优待,在宫中过着安逸幸福的晚年生活。

是情敌,更是知己——盘点历代后宫中的那些“好闺蜜”(七)

乾隆八年(1743年),佟佳氏去世。因她对乾隆帝曾有养育之恩,故乾隆帝亲诣寿祺皇贵太妃宫致祭,并追谥其为“悫惠皇贵妃”。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瓜尔佳氏去世,时年85岁,乾隆帝追谥她为惇怡皇贵妃。乾隆帝特意修建了双妃园寝,专门安葬佟佳氏和瓜尔佳氏,位于康熙帝景陵妃园寝的正前方。

王氏,(?-1744年),汉军旗人,知县王国正的女儿,康熙帝的妃子。陈氏,生年不详,汉军旗人,后抬入满洲镶黄旗,二等侍卫陈希阂之女,康熙帝的妃子。

是情敌,更是知己——盘点历代后宫中的那些“好闺蜜”(七)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王氏以李煦嫡母诰封夫人黄氏家族的内务府包衣身份入宫。据此推测,王氏应该是李煦特意从民间寻来“孝敬”康熙帝的,并且王氏进宫后非常得宠,是康熙帝中年时期最宠爱的妃子之一。

王氏得宠后,连生了三个皇子:皇十五子愉恪郡王胤禑、皇十六子庄恪亲王胤禄、皇十八子胤祄(早夭)。但王氏身份低微,尽管得宠却一直没有得到正式的封号,仅有嫔号,人称“王嫔”。如果是满军旗的女子,连生三个皇子,至少可以得到妃位。

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陈氏通过内务府选秀进宫,成为宫女。陈氏有姿色,得到了康熙帝的召幸,后生下皇十七子果毅亲王胤礼。不过,因为陈氏出身汉军旗,她一直没有得到正式的册封。

是情敌,更是知己——盘点历代后宫中的那些“好闺蜜”(七)

王氏和陈氏在宫中得宠且生育子嗣,但却很长时间没有得到封号,直到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康熙帝统一册封了一批生育过但没有封号的庶妃,王氏和陈氏才有了正式的封号。王氏封为密嫔,陈氏封为勤嫔。

王氏和陈氏年纪相仿,脾气相投,经历也相似,还都是汉军旗出身,因此她们在宫中的关系一直都很友好,比其他嫔妃多了很多亲近感。不仅如此,她们两个人的儿子,在后来的九子夺嫡中都站到了皇四子胤禛(雍正帝)的阵营中,她们二人也因此得到了胤禛的尊敬和优待。

是情敌,更是知己——盘点历代后宫中的那些“好闺蜜”(七)

雍正帝继位后,尊王氏为密妃,尊陈氏为勤妃。王氏的儿子胤禄和陈氏的儿子胤礼均在雍正帝继位后得到了重用,王氏和陈氏依仗儿子的功劳,在宫中的生活比其他嫔妃要优越很多。尤其是勤妃陈氏,她的儿子胤礼是除了怡亲王胤祥之外,最得雍正帝宠信的宗亲。雍正帝为了表示对胤礼的器重,还特意给其母亲陈氏的家族抬了旗。

乾隆帝继位后,延续了雍正帝对王氏和陈氏的优待与礼遇,尊封王氏为皇祖顺懿密太妃,尊封陈氏为皇祖纯裕勤太妃。此后,王氏和陈氏共同居于寿康宫养老,过着安逸又顺心的晚年生活。

是情敌,更是知己——盘点历代后宫中的那些“好闺蜜”(七)

乾隆九年(1744年),顺懿密妃王氏去世,根据推断她的终年应该在七十岁以上。王氏去世后,陈氏痛失好友,心情很难过。为了安慰陈氏,让陈氏转移注意力,乾隆帝特意安排她抚养富察皇后所生的固伦和敬公主。这从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乾隆皇帝对陈太妃的信任。乾隆十八年(1754年),陈氏去世,根据推测,她的年纪应该在七十岁以上。

乌雅·玛琭,(1660-1723年),正黄旗包衣(后抬入正黄旗满洲),包衣护军参领、后追封一等承恩公魏武的女儿,康熙帝的妃子,雍正帝的生母。万琉哈氏,(1661-1757年),小名妞妞,满洲正黄旗,正五品郎中拖尔弼的女儿,康熙帝的妃子。

是情敌,更是知己——盘点历代后宫中的那些“好闺蜜”(七)

乌雅·玛琭和万琉哈氏的出身都不高,只能参加一年一度的内务府选秀(即宫女选秀)。巧的是,乌雅氏和万琉哈氏恰好是同一天进宫,同一天选秀,甚至是同一批参选的秀女,很有缘分。也因此,她们二人刚进宫就相识,后来又因为脾气相投,关系很好。

乌雅·玛琭容貌姣好,得到了康熙帝的宠爱,接连生下了皇四子胤禛、皇六子胤祚、皇七女、皇九女、皇十二女及皇十四子胤禵等六个子女,地位也由德嫔升为了德妃,为康熙四妃之一,非常得宠。

相比之下,万琉哈氏的境遇就差了很多。虽然没有正式的官方记载,但一些史学家推测出,万琉哈氏是得到了乌雅氏的举荐,后被康熙帝宠幸。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万琉哈氏生下皇十二子履懿亲王允祹。但万琉哈氏不是康熙帝宠妃,此后数十年都没有进封,仅为没有封号的庶妃。

是情敌,更是知己——盘点历代后宫中的那些“好闺蜜”(七)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康熙帝同时册封了一批资格较老,又生育过的庶妃,万琉哈氏这才被封为定嫔。而此时,万琉哈氏已经57岁了。而德妃乌雅氏虽然在康熙朝也再没有进封,但她的地位和影响力并不差。

雍正帝即位后,尊生母乌雅氏为圣母皇太后,拟上徽号曰仁寿皇太后。但乌雅氏认为自己是德妃直接封为皇太后,礼遇已经颇高,坚持不同意上徽号。同时,乌雅氏又向雍正帝说起定嫔万琉哈氏是当年与自己同一天进宫的好友,理应得到尊封。

雍正帝按照母亲的吩咐,在康熙帝的遗妃中,最先将万琉哈氏尊封为定妃,并为此专门下了一道谕旨。随后,定妃到自己的儿子履亲王府中养老。

是情敌,更是知己——盘点历代后宫中的那些“好闺蜜”(七)

雍正帝继位半年后,皇太后乌雅氏去世,享年64岁,追谥为孝恭仁皇后。

定妃的晚年生活十分舒心,儿子儿媳都很孝顺,孙子孙女也都很有出息。定妃生活安逸,因此非常长寿。虽然没有再被进封,但定妃受到的礼遇却十分隆盛。乾隆朝每逢岁时节日,乾隆帝必迎定妃入宫,赋诗献寿,被称为宫中盛事。定妃九十大寿时,乾隆帝还亲至府邸祝贺。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97岁的定妃万琉哈氏去世,乾隆帝亲自到定妃金棺前奠酒。万琉哈氏是历史上寿命最长的嫔妃。

  • 清世宗妃——钮祜禄氏、耿氏

钮祜禄氏,(1693-1777年),满洲镶黄旗,加封一等承恩公、四品典仪官凌柱的女儿,清世宗雍正帝爱新觉罗·胤禛的妃子,乾隆皇帝的生母。耿氏,(1689-1784年),管领耿德金的女儿,雍正帝的妃子。

是情敌,更是知己——盘点历代后宫中的那些“好闺蜜”(七)

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钮祜禄氏被康熙帝指给四阿哥胤禛为侍妾,称“格格”。康熙五十年(1711年),钮祜禄氏生下胤禛的第四子弘历(乾隆帝)。钮祜禄氏并不是得宠的妾室,即便是生下了儿子,她在府中的地位也没有得到提升。

耿氏出身于汉军旗家庭,为人聪慧,在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进入雍正(当时为皇四子)府中为侍女。随后,耿氏得到了胤禛的宠幸,成为他的侍妾,人称“格格”。耿氏生下了胤禛的第五子弘昼(和亲王)。

史书记载,耿氏很有酒量,雍正帝经常让她陪着一起喝酒。耿氏和乾隆帝的生母钮祜禄氏的关系非常好,二人在雍正潜邸时就交好。雍正后来专宠年氏,失宠的耿氏和钮祜禄氏就一同养育儿子,互相作伴,度过了漫长的岁月。

是情敌,更是知己——盘点历代后宫中的那些“好闺蜜”(七)

钮祜禄氏的儿子弘历自幼聪颖,得到了康熙帝的喜爱,被接到宫中养育。康熙帝非常看重弘历,让宫中身份最为贵重的二位妃子养育他。弘历聪明过人,康熙帝称弘历“是福过于予”(意思是比自己有福气),后来还专门为此接见了弘历的生母钮祜禄氏,连连赞她是有福之人。因为这个缘故,胤禛对钮祜禄氏开始另眼相看,从此钮祜禄氏的待遇才有了好转。

胤禛继位为雍正帝后,封钮祜禄氏为熹妃,后又进熹贵妃。而耿氏先是册封为裕嫔,数年后又进为裕妃。熹贵妃和裕妃在宫中的关系更进一步,熹贵妃后来料理六宫之事,指名要裕妃协同,可见对她的信任。

是情敌,更是知己——盘点历代后宫中的那些“好闺蜜”(七)

雍正帝驾崩后,钮祜禄氏的儿子弘历继位,即乾隆帝。乾隆帝尊生母为皇太后,后加尊号“崇庆皇太后”。乾隆帝对母亲非常孝顺,对母亲言听计从,凡出游必带着母亲一起。为了让钮祜禄氏高兴,在她八十岁寿辰的时候,已经年过花甲的乾隆帝还亲自跳舞给母亲贺寿。

而钮祜禄氏和裕妃之间的和睦关系,也影响到了乾隆帝。乾隆帝对耿氏和耿氏的儿子弘昼一直都不错,继位后不仅尊封耿氏为皇考裕贵妃,而且对弘昼也是大加重用。弘昼犯了错,乾隆帝从来不舍得责备他,反而还会赏赐给他不少好东西。

乾隆帝的生母钮祜禄氏后来被尊为皇太后,和耿氏一起过着愉悦的晚年生活。而乾隆帝每当给太后请安后,必会问候贵太妃(即耿氏),可见他们之间的关系很和谐。

是情敌,更是知己——盘点历代后宫中的那些“好闺蜜”(七)

钮祜禄氏可以说是历代皇太后中最有福气的一个人,国泰民安,儿子孝顺,身边有知己好友,自己又很长寿。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钮祜禄氏因感染风寒在圆明园去世,享年86岁,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太后,谥号“孝圣宪皇后”。

钮祜禄氏去世后,乾隆帝更是将耿氏视为另一个母亲,对她非常优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帝晋尊耿氏为皇考裕皇贵太妃。耿氏身体健康,很长寿。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96岁的耿氏去世,谥号“纯懿皇贵妃”(《清史稿》中记载为“纯悫皇贵妃”)。

  • 清高宗妃——陈氏、巴林氏

陈氏,(1717-1807年),陈延璋的女儿,清高宗乾隆帝弘历的妃子。巴林氏,(1731-1800年),蒙古镶红旗人,都统兼轻车都尉纳亲的女儿,乾隆帝的妃子。

是情敌,更是知己——盘点历代后宫中的那些“好闺蜜”(七)

陈氏是雍正年间被赐予皇四子弘历的数位格格之一,不过并不受宠。乾隆帝登基后,仅封她为常在,次年进为贵人。十年后,陈氏以资历较深进为婉嫔,当时的她已经33岁了。陈氏不得宠,没有生育,此后的46年再也没有得到过进封。乾隆帝仅在每年婉嫔的生日时,才会想起她,象征性地给她一些赏赐。

巴林氏通过外八旗选秀,被选中进宫,初封常在,后进那贵人。乾隆十六年(1751年),巴林氏进为颖嫔,八年后进为颖妃。颖妃没有生育,但由于她出身蒙军旗,父亲又是重臣,所以乾隆帝对她比较宠爱,地位也较高。

是情敌,更是知己——盘点历代后宫中的那些“好闺蜜”(七)

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已经八十多岁的乾隆帝感怀前尘往事,发现宫中还有一位在潜邸时就跟着他的婉嫔仍然健在。这让乾隆帝非常感慨,特意召见了已经78岁的陈氏。两位老人在一起追忆往事,怀念故人。这次见面后,乾隆帝将陈氏进封为婉妃,此后时常召见她,与她聊聊当年的人和事。

嘉庆三年(1798年),太上皇乾隆帝下旨晋巴林氏为颖贵妃。不久后,乾隆帝驾崩。嘉庆帝尊巴林氏为颖贵太妃,尊陈氏为婉贵太妃,并让二人同住于寿康宫。

婉妃陈氏和颖妃巴林氏在乾隆帝禅位之前,关系应该只是一般,史料中并没有记载她们此前有多少交往。但同住于寿康宫之后,两人的友谊与日俱增。这主要应该归结于婉妃陈氏,她的性格和心态特别好,在宫中的人缘不错。

是情敌,更是知己——盘点历代后宫中的那些“好闺蜜”(七)

住进寿康宫之后,婉妃和颖妃相互作伴。颖妃巴林氏的身体不太好,比她年长的婉妃陈氏积极为她寻医问药,还经常送颖妃喜欢的蒙古饮食给她。在颖妃最后的岁月中,婉妃对她来说非常重要,排遣了她的孤独寂寞。

嘉庆五年(1800年),颖贵太妃巴林氏去世,终年七十岁。嘉庆十二年(1807年),90岁的婉贵太妃陈氏去世。陈氏平时的人缘不错,因她没有子女,怕她独自下葬太过凄凉,乾隆帝还健在的遗妃都前往祭奠。本身就患病的鄂贵人西林觉罗氏,还亲自到静安庄送别即将入葬妃园寝的陈氏。

  • 清宣宗妃——尚佳氏、清德宗妃——他他拉氏

尚佳氏,(1816-1897年),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闲散人英启的姐姐,清宣宗道光帝绵宁的嫔妃。他他拉氏,(1874-1924年),满洲镶红旗人,原任户部右侍郎长叙的女儿,清德宗光绪帝载湉的妃子。

是情敌,更是知己——盘点历代后宫中的那些“好闺蜜”(七)

尚佳氏和他他拉氏算是一对跨越辈分的忘年交,二人之间有着58岁的年龄差,但依然成为了好朋友。

道光十年(1830年),尚佳氏经内务府选秀而入宫,得到道光帝宠幸后,封为玲常在。尚佳氏年轻时的脾气不好,虽然自己是宫女出身,但是成为常在后,却对自己身边的宫女苛责虐待。

根据宫中档案记载,尚佳氏先后数次毒打责罚身边的宫女,招致了道光帝的反感,于道光二十年(1840年)将尚佳氏降为答应,且在道光帝在世时再也没有被进位。咸丰帝继位后,尊尚佳氏为皇考尚常在。同治帝继位后,尊尚佳氏为皇祖尚贵人。

是情敌,更是知己——盘点历代后宫中的那些“好闺蜜”(七)

同治十三年(1874年),同治帝病危。为了给同治帝冲喜,两宫太后大封后宫嫔妃。道光帝健在的遗妃也得到了进封,尚佳氏因此被进封为皇祖豫嫔。尚佳氏年长之后,脾气逐渐变得宽和,与年轻时迥然不同。

光绪十四年(1888年),他他拉氏与妹妹(即后来的珍妃)通过选秀进宫,被封为瑾嫔。不久后,因慈禧太后六十大寿,他他拉氏进为瑾妃。光绪二十年,因妹妹珍妃忤逆太后而受株连,瑾妃降为贵人;次年复升为妃。

瑾妃不得宠,但她性格非常好,宽厚仁善,尊重长辈。进宫后,瑾妃除了按例给慈禧太后请安之外,她也经常去探望道光帝及咸丰帝的遗妃们。瑾妃因此与道光帝豫嫔尚佳氏相识,并很快成为了忘年交。

是情敌,更是知己——盘点历代后宫中的那些“好闺蜜”(七)

尽管尚佳氏与瑾妃之间有58岁的年龄差,但二人却一见如故。尚佳氏上了年纪,可是性格开朗,还特别善于劝解开导。瑾妃不得宠,也不被慈禧太后喜欢,所以总是很郁闷。这些烦恼,瑾妃不会对妹妹珍妃吐露,而是经常去向尚佳氏倾诉,而尚佳氏每次都会适当地开导她,并给她一些过来人的忠告。

瑾妃称尚佳氏为“祖太嫔”,二人之间的互动很频繁。清宫档案中记载了很多她们在年节彼此赠送礼物,以及她们在对方过生日时,赠送对方喜欢的食物和绣品的事情。瑾妃曾在某年冬至过节时,给前朝遗妃们送礼钱,特意将给豫太嫔尚佳氏的钱和给祺贵太妃的一样多,可见瑾妃的用心。

是情敌,更是知己——盘点历代后宫中的那些“好闺蜜”(七)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尚佳氏去世,时年81岁。尚佳氏去世的当天,消息传到了瑾妃宫里。瑾妃一直都和尚佳氏关系很好,对于她的离世非常难过。清宫档案里明确记录了瑾妃在尚佳氏死后,特意花了六两银子,让御膳房准备了一桌供饭送到了尚佳氏的灵前,算是送自己这位忘年交最后一程。

  • 清穆宗妃——赫舍里氏、西林觉罗氏

赫舍里氏,(1856-1932年),自号懒梦山人,满洲正蓝旗,广东雷州府知府崇龄的女儿,清穆宗同治皇帝爱新觉罗·载淳的妃子。西林觉罗氏,(1856-1933年),满洲镶蓝旗,主事罗霖的女儿,同治帝的妃子。

是情敌,更是知己——盘点历代后宫中的那些“好闺蜜”(七)

赫舍里氏和西林觉罗氏是同一批秀女,均在同治十一年(1872年)被选进宫。赫舍里氏容貌秀丽,精通文墨,被封为瑜嫔。西林觉罗氏性格内向,被封为瑨贵人。西林觉罗氏自从进宫后,就和赫舍里氏关系亲密,赫舍里氏颇有主见,在二人的关系中起着主导作用。

因为赫舍里氏聪明有文采,慈禧太后非常喜欢她。同治帝当时专宠皇后阿鲁特氏,但偶尔也会召幸赫舍里氏。赫舍里氏在一同进宫的数位妃子中,得到的宠幸是最多的,而西林觉罗氏得到的宠幸非常稀少。

同治十三年(1874年),同治帝病重。为了给同治帝冲喜,两宫太后给阖宫嫔妃晋级。瑜嫔因此被进为瑜妃,西林觉罗氏进为瑨嫔。然而不久后,同治帝还是驾崩了。

是情敌,更是知己——盘点历代后宫中的那些“好闺蜜”(七)

光绪帝继位后,妃晋级,瑜嫔因此被进为瑜妃。可惜,同治帝还是在不久后驾崩了。光绪帝继位后,尊瑜妃为瑜贵妃,瑨嫔晋封为瑨妃。

瑜妃有见识,在宫中时常翻阅介绍外国的文章和书籍。相比于其他不问世事,性格懦弱的嫔妃,瑜妃算是一个很有处事能力的人。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进北京,慈禧太后带着光绪帝和皇后瑾妃出逃,却将咸丰帝、同治帝的所有遗妾丢在了北京,任其自生自灭。

宫中咸丰所遗两妃年迈难靠,同治帝慧妃毫无见识,只能日日以泪洗面。瑜妃主动担责,打起精神稳定宫中下人,关门护卫,并召了在京的一些外臣来商议对策。幸运的是联军并不入后宫抢掠,统帅“见了穆宗瑜妃,犹致敬礼”,宫中众人都没有受什么伤害。此事成为瑜妃一生最闪光的一页。

是情敌,更是知己——盘点历代后宫中的那些“好闺蜜”(七)

宣统皇帝继位后,晋尊赫舍里氏为瑜皇贵妃,尊西林觉罗氏为瑨贵妃。清王朝灭亡后,逊帝溥仪在民国政府的优待下,继续保持着小朝廷的统治,尊赫舍里氏为敬懿皇贵太妃,尊西林觉罗氏为荣惠皇贵妃。

民国十三年(1924年),瑜妃和瑨妃一起出宫,居住在荣寿固伦公主府。两个人相依为命,度过了人生最后的一段时光。民国二十一年除夕(1932年),赫舍里氏病死,终年七十七岁。溥仪的伪满朝廷追封赫舍里氏为献哲皇贵妃。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西林觉罗氏去世,终年七十八岁。溥仪的伪满朝廷追封西林觉罗氏为敦惠皇贵妃。

跟着@大圣夫人镕铟姐姐1看历史,带你看看你可能不知道的那些历史故事。欢迎点赞,关注,评论。#历史开讲##历史##原创##我要上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