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这些地震逃生自救知识点 希望用不到 但一定得知道!

作者:日常恶魔
这些地震逃生自救知识点 希望用不到 但一定得知道!

图片来源:中国地震台网速报

根据国家地震台网消息,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08月06日02时33分在山东德州市平原县(北纬37.16度,东经116.34度)发生5.5级地震。本次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震中位于德州市平原县王打卦镇王打卦村附近。

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而产生的一种自然现象。

虽然目前人类无法避免和控制,但只要掌握正确的地震知识及科学的避震方法,也可以将损失和伤害降至最低!

这些地震逃生自救知识点 希望用不到 但一定得知道!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地震灾害是什么?

地震灾害,是指由地震引起的强烈地面振动及伴生的地面裂缝和变形,使各类建(构)筑物倒塌和损坏,设备和设施损坏,交通、通信中断和其他生命线工程设施等被破坏,以及由此引起的火灾、爆炸、瘟疫和有毒物质泄漏、放射性污染、场地破坏等造成人畜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次生灾害。

地震震级如何划分?

按震级大小可以将地震划分为七类:

超微震:震级小于1级。

弱震:震级小于3级。

有感地震:震级大于等于3级、小于4.5级。

中强震:震级大于等于4.5级、小于6级。

强震:震级大于等于6级、小于7级。

大地震:震级大于等于7级。

特大地震:震级大于等于8级。

余震:是在主震之后接连发生的小地震。

强度一般比主震小,持续时间可达数月,甚至上百年。

这些地震逃生自救知识点 希望用不到 但一定得知道!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

据网友们反馈,北京市、山东省、河北省等地均收到地震预警。

地震预警功能非常重要,在紧急时刻提前几秒钟的预警,都是紧急避险的宝贵时间。

注意,地震预警并不是地震预报,而是警报。收到预警信息,表明已经地震了。

它指的是在地震发生后,迅速向破坏性地震波尚未到达区域发出避险警报,一般只有几秒至几十秒,主要是为了一些特殊行业、公众争取紧急处置、避难逃生时间。

不过,地震预警也有局限性。越接近震中的地区预警时间越短。收到以后,广大市民一定要保持沉着冷静,通过图片、灯光报警、声音报警、语音提示等,正确辨识地震预警信息,结合所处的环境采取相应的避险措施。

防患于未然,仅需十秒钟,请大家都打开地震预警功能!

不同手机地震预警功能如何设置?

这些地震逃生自救知识点 希望用不到 但一定得知道!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

大陆大部分地震多发地区的居民家中还安装了地震预警系统专用终端。

一旦地震来袭,地震波抵达倒计时等预警信息就会出现在屏幕上,提醒用户赶快避险。

收到地震预警后怎么办?

根据不同的环境采取不同的应对。

这些地震逃生自救知识点 希望用不到 但一定得知道!

图片来源: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网站

地震预警避险策略

1.基本原则:不慌张、不跳楼、不乘电梯;

2.避险措施:应根据预警时间、所在地点避险到就近安全地点的时间选择合理的避险措施。

这些地震逃生自救知识点 希望用不到 但一定得知道!

图片来源: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网站

避险注意事项

(1)室内低层,关闭火源,紧急疏散到安全地带;

(2)室内高层,关闭火源,保护好自己的头部,躲避在就近的活命三角区(厕所等较小空间),就近安全地点避险,伏地、遮挡、手抓牢。不乘坐电梯;

(3)避险时要远离悬挂物、高楼、烟囱、女儿墙、高压线等;

(4)避险时远离镜子、玻璃、照明设备等物品。

地震发生时,如何第一时间科学避震?

视频来源: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震时就地避险,震后迅速撤离,是应急避震的基本准则。

地震逃生要点:大地震时不要急、远离危险区域莫慌乱、先找安全藏身处、被困时要保存体力。

发生地震时,一旦震动停止,要迅速撤离到安全地点,警惕余震来袭,听从救援人员的指挥疏散。

地震过后,还会存在很多安全隐患,一定要听从安排,避免受到二次伤害。

地震中,哪种求生姿势最有效?

身体尽量蜷曲缩小,卧倒或蹲下;用手或其他物件护住头部,一手捂口鼻,另一只手抓住一个固定的物品。如果没有任何可抓的固定物或保护头部的物件,则应采取自我保护姿势:头尽量向胸靠拢,闭口,双手交叉放在脖后,保护头部和颈部。

若被掩埋,如何自救?

坚定求生意志。

挣脱手脚,清除压在身上,尤其是腹部的重物,就地取材加固周围的支撑。

尽量向有光、通风的地方移动。

用毛巾、衣服掩住口鼻。

在可以活动的空间中寻找食物和水。

注意保存体力,不发生喊叫呼救,可用敲击方式与外界沟通,听到救援者靠近时再呼救。

在封闭室内不可使用明火。

若被困, 废墟中如何撑过72小时?

这些地震逃生自救知识点 希望用不到 但一定得知道!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

一般来说,一个健康的人在没有水和食物的情况可以坚持72小时,所以,震后72小时被救援人员称为“黄金72小时”。万一被埋压到废墟中,如何撑过72小时等待救援非常重要。

震后余震活动特点及防范措施?

地震专家提醒,避震不分主震和余震,切不可以掉以轻心。

一是要严防次生灾害发生。例如山体滑坡、水库溃堤、堰塞湖泄漏崩塌等,在搭建临时避震场所时,必须远离这些区域。

二是要防范危房进一步破坏伤人。主震后余震持续不断,在专业部门尚未对房屋进行安全鉴定之前,即使自家房屋尚未倒塌,震后也不要贸然进入或居住。

三是救援人员和互救人员,在震后短时间内的余震密集活动期间必须要有一定的防护措施,提高防范余震的意识和技能,减少余震伤亡。

平时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

学习和掌握防震减灾知识、救护常识、消防设备使用技能等。

视频来源:中国地震台网速报

准备好“家庭地震应急包”:

生活用品:水、食物、衣服、毛毯

常用药品:感冒药、外伤用药等

照明用品:应急灯、手电筒、蜡烛

重要物品:身份证件

(注意:地震应急包要放在室内最安全、最好拿到的地方,定期检查,及时更换。)

如何识别地震谣言?

视频来源:中国地震台网速报

“地震云”是个伪科学概念,包括“果树二次开花”等都是自然界中的一些特殊现象,与地震没有关系。

地震突发,过程短暂。正确判断自己所处的环境,迅速采取科学合理的避险措施,这一点对于我们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中国地震局 中国地震台网 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网站 人民日报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