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数据中心(机房)解决方案

数据中心当前面临的五大挑战:

1、 大数据需要大管道

2、 业务快速上线,网络需要池化和自动化。

3、 威胁挑战全面升级,安全需要服务化部署。

4、 业务的连续性是重中之重,网络需提供可靠的基石。

5、 应用动态随迁,流量激增,数据中心需要运维智能化。

面对以上5大挑战,云数据中心网络解决方案,打造基于意图驱动的极简、超宽、安全、可靠、智能的云数据中心网络。

极简:采用SDN控制器,构建拖拽式定义逻辑网络模型,云网联运感知,分钟级业务上线。

超宽:采用数据中心交换机,具有业界3倍的交换机容量,采用SDN控制器,管理大规模设备,构建弹性大规模网络。

安全:按payg模式提供各类vas(增值业务)服务,业务链实现增值业务灵活编排,微分段实现细粒度安全隔离。

可靠:采用SDN控制器,设备支持故障自愈,网络主动防环,资源隔离防串扰,主备数据中心容灾倒换服务。

智能:采用SDN控制器,应用-逻辑-物理三层互视,日常监视业务运行情况、消耗逻辑资源和物理资源情况,VM间真实的路径探测,助力业务故障快速定位,打造智能运维系统。

大二层网络:为了满足资源虚拟化的要求,必须构建一个大二层网络,在云计算背景下,计算资源需要池化,根据计算资源虚拟化的要求,VM需要在任意地点创建、迁移、而不需要对IP地址或都默认网关进行修改,这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数据中心架构,针对传统的网络三层架构,必须将二三网络的分界点设置在核心交换机,核心交换机以下都为二层网络,这样一来汇聚层作为网关的作用就不复存在了,网络逐渐向没有汇聚层的二层网络演变。汇聚层被弱下另一个原因是安全、QoS、网络分析等业务的外移,在传统数据中心,服务器的平均利用只有10%-15%,网络带宽并不是主要瓶颈,但是在云数据中心,服务器的规模和利用率大幅提高,IP流量每年都呈指数增长,风络转发性能也成倍增长,因此QoS、等业务分析不会再部署在数据中心内部,而防火墙一般部署在网关设备附近,所以汇聚层就可有可无了,最后三层架构在网络中,在进行横向扩展时,只能通过增加二层广播域方式进行扩展,这样汇聚层增加给核心层增加很大的压力,导致核心交换机的端口密度增加。

数据中心流量分类:

南北向流量:客户端发住数据中心服务器的流量,或是服务器访问外部网络的流量。

东西流量:数据中心内部之间的数据流量。

跨数据中心流量:不同数据中心间的流量。

在传统数据中心中,业务往往采用专用模式进行部署,通常一个业务只会部署在一台或几台物理服务器上,并和其它系统进行物理隔离,所以在传统数据中心,东西流量少,南北流量占用数据中心80%流量。而在云数据中心中,一个业务多个组件通常分布在多个虚拟机或容器中,业务运行不再由单台或几台物理服务器来完成,而是多台服务器协同完成,这就导致了东西流量规模的快速增长。

另一方面,大数据的业务逐渐兴起,使得分布式计算基本上成了云数据中心的标本,数据分布在数据中心成千上百的服务器中,多台服务器进行并行计算,这也导致东西流量大幅增加。

东西流量的大幅提升使得东西流量取代了南北流量,成为数据中心占比最高的流量,而保证东西流量的无阻塞转发成为云数据中心网络的关键需求。

而传统的三层网络架构是针对南北流量设计的,面对东西流量力不从心,具体原因如下:

1、 传统三层架构在东西流量业务时必须过汇聚层和核心层进行转发,数据经过了许多不必要的节点,流量每转发就要过一个节点,都会导致非常明显的性能衰减。

2、 东西向流量经过设备层级变多可能会导致流量 的来回路径不一致,不同路径的时延不同,使得整体的流量时延没法预测,这对于大数据敏感的业务来说是不可接受的。

##数据中心用到的技术:跨设备链路聚合技术:

跨设备链路聚合技术是为了解决终端双归属接入问题,双归接入导致网络成环,mstp不能解决双归属接入成环问题,设备单归属接入可靠性差,类似于虚拟化,但是虚拟化对外逻辑上是单台设备,所以天然可支持双归属接入,终端或交换机只需要通过链路聚合和虚拟机系统进行对接即可,但虚拟技术的控制平台完全耦合会导致一些问题,跨链路聚合继承了虚拟化的技术思想,不同的是,跨设备聚合不需要所有交换机的状态信息完全同步,仅同步一些链路聚合的相关信息,跨设备聚合技术本质上还是控制平面虚拟化,但控制平面的耦合性低,理论上的可靠性相对虚拟化技术更好,另外两台设备可以独立升级,业务中断时间短。

跨设备聚合技术各厂家都有内部的技术方法和名称:思科的VPC(虚拟端口通道),华为的M-LAG(跨设备链路聚合组)。

数据中心(机房)解决方案

DFS-group:动态交换服务组协议,同步双归设备间接口状态、表项等信息同步。

Peer-link:一条二层链路,用于协商报文交互及部分流量的传输,该接口不能再配置其它服务。

Keepalive链路:心跳链路,承载心跳报文,主要是进行双主检测,注意keepalive和peer-link是不同的两条链路,作用也不一样,keepalive不会参与peer-link任务行为,只在故障场景下,检查是否出现双主的情况,keepalive可以利用外网进行检测IP网络互通,也可以单独连接一条三层的线路进行检测(比如管理接口)。

M-LAG成员接口:双归接入接口,两个M-LAG成员接口的状态需要同步。

单归设备:单归一般不推荐。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