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做学问要“经世济民”不能当空头经济学家——专访著名经济学家刘诗白

作者:泸州范儿

□ 四川在线记者 梁晨璐 王福永 罗/温晓玉阳/Instagram

12月22日,第四届刘世柏经济学奖(2018)颁奖典礼暨《刘世柏选集》在北京举行。《刘世白选集》共13卷17卷,近500万字,收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刘世白教授70多年的著作、论文和手稿。

12月22日,93岁的刘世白教授在北京接受记者专访。

做学问要“经世济民”不能当空头经济学家——专访著名经济学家刘诗白
做学问要“经世济民”不能当空头经济学家——专访著名经济学家刘诗白
做学问要“经世济民”不能当空头经济学家——专访著名经济学家刘诗白

由四川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的《刘世白选集》共13卷,汇集了刘世白生平的主要作品。

核心观点

不能做一个短命的经济学家,做学习为国家服务,为社会服务

任何改革创新都必须有突破口。没有突破,这是改革吗?

坚持借鉴前人、国外经济的成就,但不盲目抄袭;坚持党和政府制定的主要原则,却不辛苦

为什么衣服一夜之间会有不同的颜色?更多尺码的鞋子?盆地上的新模式?这就是改革的力量

做学问要“经世济民”不能当空头经济学家——专访著名经济学家刘诗白

记者:纵观您的学术研究过程,四个阶段都比较清晰,第一阶段是1958年提出的集体生产应该以小团队为基础;第二阶段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所有制形式的多样性、公有制的具体形式等多层次的"三"观点;第三阶段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提出了新的产权理论,推动了国有企业改革;20世纪90年代末,第四阶段提出了新观点,进一步丰富了新条件下的劳动价值理论。

四个阶段,共同的特点是国民经济遇到困难,改革遇到阻力。那么,您如何看待一些人称您为改革派经济学家?

刘世白:你总结得很好。我的学术研究和成果,都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都是针对具体历史条件的问题,这是以问题为导向的,也可以说是另一种"生危"。

以20世纪50年代末为例,当受到极左思想的影响时,我国无视客观经济规律,搞大公社、大食堂、"一大两公",受此影响,人民的自治权被大大剥夺,农民种田,连种都无所谓,生产积极性受到了极大的挫折, 国民经济陷入极端困难。

在改革开放过程中,老问题得到解决,新问题出现,各种观点纷争,社会各界难以达成共识,改革的联合力量难以形成,困境难以突破,全社会非常焦虑,非常困惑, 非常困惑。

记者:在困难时期挺身而出,拿出解决方案,肯定会面临很大的风险和压力,是什么力量支持你这样做?

刘世白:思维的惰性、利益的藩篱、权力的限制、三股力量,都可能成为改革的阻力。面对这些压力,经济学家的使命是澄清理解的迷雾,让国家的船只回到正确的轨道上。

古人说"天人与民",意思是让社会繁荣昌盛,人民幸福,这是古圣人统治世界和读者的最高理想,崇尚个人知识,有能力奉献社会,个人的志向成为造福于广大人民的人才。

作为一名社会主义经济学家,我在这个领域工作了几十年,牢记圣贤的教诲,不恰当的短头经济学家,强调学习的实用价值,治理与治理的有机联系,为国家服务,为社会服务。

經濟學家不是神,他們最大的價值觀是比別人看得更遠,更早找到,找到別人暫時看不到的東西,為國家做一個社會的好員工。

记者:这些新理论、新思想的实际效果如何?

刘世白:效果非常明显。比如,通过扩大企业自主权,实现了企业权益和责任的统一,企业的积极性突然高涨。为什么衣服一夜之间就有不同的颜色?鞋厂鞋有更多尺码吗?盆厂的新模式?这就是改革的力量。

做学问要“经世济民”不能当空头经济学家——专访著名经济学家刘诗白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