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JVM -- 本地方法接口,本地方法栈,学习路线,堆本地方法接口本地方法栈学习路线堆

本地方法接口

JVM -- 本地方法接口,本地方法栈,学习路线,堆本地方法接口本地方法栈学习路线堆

什么是本地方法

简单地讲,一个Native Method就是一个Java调用非Java代码的接口。一个Native Method是这样一个Java方法:该方法的实现由非Java语言实现,比如C。这个特征并非Java所特有,很多其它的编程语言都有这一机制,比如在C++中,你可以用extern "C"告知C++编译器去调用一个C的函数。

在定义一个native method时,并不提供实现体(有些像定义一个Javainterface) ,因为其实现体是由非java语言在外面实现的(native关键字和Abstract是冲突的)。本地接口的作用是融合不同的编程语言为Java所用,它的初衷是融合C/C++程序。

为什么要使用Native Method ?

Java使用起来非常方便,然而有些层次的任务用Java实现起来不容易,或者我们对程序的效率很在意时,问题就来了。

  • 与Java环境外交互

有时Java应用需要与Java外面的环境交互,这是本地方法存在的主要原因。你可以想想Java需要与一些底层系统,如操作系统或某些硬件交换信息时的情况。本地方法正是这样一种交流机制: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简洁的接口,而且我们无需去了解Java应用之外的繁琐的细节。

  • 与操作系统交互:

JVM支持着Java语言本身和运行时库,它是Java程序赖以生存的平台,它由一个解释器(解释字节码)和一些连接到本地代码的库组成。然而不管怎样,它毕竟不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它经常依赖于一些底层系统的支持。这些底层系统常常是强大的操作系统。通过使用本地方法,我们得以用Java实现了jre的与底层系统的交互,甚至JVM的一些部分就是用C写的。还有,如果我们要使用一些Java语言本身没有提供封装的操作系统的特性时,我们也需要使用本地方法。

现状

目前该方法使用的越来越少了,除非是与硬件有关的应用,比如通过Java程序驱动打印机或者Java系统管理生产设备,在企业级应用中已经比较少见。因为现在的异构领域间的通信很发达,比如可以使用Socket通信,也可以使用web Service等等,不多做介绍。

本地方法栈

  • Java虚拟机栈用于管理Java方法的调用,而本地方法栈用于管理本地方法的调用。
  • 允许被实现成固定或者是可动态扩展的内存大小。(在内存溢出方面是相同的)
  • 它的具体做法是Native Method stack中登记native方法,在Execution Engine执行时加载本地方法库(动态链接)。

 当某个线程调用一个本地方法时,它就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并且不再受虚拟机限制的世界。它和虚拟机拥有同样的权限。

  • 本地方法可以通过本地方法接口来访问虚拟机内部的运行时数据区。
  • 它甚至可以直接使用本地处理器中的寄存器
  • 直接从本地内存的堆中分配任意数量的内存。

并不是所有的JVM都支持本地方法。因为Java虚拟机规范并没有明确要求本地方法栈的使用语言、具体实现方式、数据结构等。如果JVM产品不打算支持native方法,也可以无需实现本地方法栈。

在Hotspot JVM中,直接将本地方法栈和虚拟机栈合二为一。

学习路线

JVM -- 本地方法接口,本地方法栈,学习路线,堆本地方法接口本地方法栈学习路线堆
JVM -- 本地方法接口,本地方法栈,学习路线,堆本地方法接口本地方法栈学习路线堆

堆的核心概述

  • Java堆区在JVM启动的时候即被创建,其空间大小也就确定了。是JVM管理的最大一块内存空间(也可称得上最重要的内存空间,垃圾回收重点区域)。堆内存的大小是可以调节的。
  • 《Java虚拟机规范》规定,堆可以处于物理上不连续的内存空间中,但在逻辑上它应该被视为连续的。
  • 所有的线程共享Java堆,在这里还可以划分线程私有的缓冲区(Thread  Local Allocation Buffer TLAB) 。(完整的堆空间的所有都是共享的吗?不是的因为有TLAB,原理是堆是多线程共享的,为了避免线程安全问题,如果用同步锁处理,并发性会变差。所以在堆空间中分出一部分空间,每个线程拿这部分空间中的一小块,每个小块就是线程独有的,称之为TLAB)

设置堆空间大小:选中当前类——Run——Edit Configuration——

JVM -- 本地方法接口,本地方法栈,学习路线,堆本地方法接口本地方法栈学习路线堆

根据IDEA提示路径找到当前的JDK,在其中找到如下工具

JVM -- 本地方法接口,本地方法栈,学习路线,堆本地方法接口本地方法栈学习路线堆

双击运行

JVM -- 本地方法接口,本地方法栈,学习路线,堆本地方法接口本地方法栈学习路线堆
  • 《Java虚拟机规范》中对Java堆的描述是:所有的对象实例以及数组都应当在运行时分配在堆上。(The heap is the run-time data area fromwhich memory for all class instances and arrays is allocated )       ----->  我要说的是:“几乎”(也有可能在栈上--逃逸分析)所有的对象实例都在这里分配内存。—从实际使用角度看的。
  • 数组和对象可能永远不会存储在栈上,因为栈帧中保存引用,这个引用指向对象或者数组在堆中的位置。
  • 在方法结束后,堆中的对象不会马上被移除,仅仅在垃圾收集的时候才会被移除(GC线程不可能立即执行回收,因为考虑到GC线程不能和用户线程并行,频繁回收会影响用户线程)。
  • 堆,是GC ( Garbage collection,垃圾收集器)执行垃圾回收的重点区域。(栈中没有垃圾回收)
JVM -- 本地方法接口,本地方法栈,学习路线,堆本地方法接口本地方法栈学习路线堆

堆的核心概述:内存细分。现代垃圾收集器大部分都基子分代收集理论设计,堆空间细分为:

  • Java 7及之前堆内存逻辑上分为三部分:新生区+养老区+永久区
  • Java 8及之后堆内存逻辑上分为三部分:新生区+养老区+元空间
JVM -- 本地方法接口,本地方法栈,学习路线,堆本地方法接口本地方法栈学习路线堆
JVM -- 本地方法接口,本地方法栈,学习路线,堆本地方法接口本地方法栈学习路线堆

设置堆内存大小与OOM

堆空间大小设置 (年轻代和老年代,永久代不受控)

  • Java堆区用于存储Java对象实例,那么堆的大小在JVM启动时就已经设定好了,大家可以通过选项"-Xmx"和"-Xms"来进行设置。“-Xms"用于表示堆区的起始内存,等价于-XX: InitialHeapsize“-Xmx"则用于表示堆区的最大内存,等价于-XX:MaxHeapsize 
  • 一旦堆区中的内存大小超过“-Xmx"所指定的最大内存时,将会抛出outOfMemoryError异常。
  • 通常会将-Xms和一Xmx两个参数配置相同的值,其目的是为了能够在java垃圾回收机制清理完堆区后不需要重新分隔计算堆区的大小,从而提高性能。
  • 默认情况下,初始内存大小:物理电脑内存大小/ 64最大内存大小:物理电脑内存大小/4

都设置成600M,然而实际显示是574M,为什么呢? 因为真正能被算入空间的只有伊甸园区和一个新生者区(始终有一个新生者区是空的)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返回java虚拟机中的堆内存总量
        long initialMemory = Runtime.getRuntime().totalMemory();
        // 返回java虚拟机中试图使用的最大堆内存量
        long maxMemory = Runtime.getRuntime().maxMemory();
        System.out.println("initialMemory:" + initialMemory/1024/1024 + "M");  // 184M
        System.out.println("maxMemory:" + maxMemory/1024/1024 + "M");  // 2709M
           

如何查看设置的参数,cmd命令行   jps    /    jstat   -gc   进程id

JVM -- 本地方法接口,本地方法栈,学习路线,堆本地方法接口本地方法栈学习路线堆

异常和错误有别,注意面试时候问的到底是哪个? 你可以问问面试官问的是广义上的异常还是狭义上的异常

年轻代与老年代

存储在JVM中的Java对象可以被划分为两类:一类是生命周期较短的瞬时对象,这类对象的创建和消亡都非常迅速。另外一类对象的生命周期却非常长(某些连接操作,放到老年代,以免虚拟机频繁判断该对象是否要回收),在某些极端的情况下还能够与JVM的生命周期保持一致。

Java堆区进一步细分的话,可以划分为年轻代(YoungGen)和老年代(oldGen)其中年轻代又可以划分为Eden空间、Survivor0空间和survivor1空间(有时也叫做from区、to区)。

JVM -- 本地方法接口,本地方法栈,学习路线,堆本地方法接口本地方法栈学习路线堆

配置新生代与老年代在堆结构的占比。

  • 默认-XX:NewRatio=2,表示新生代占1,老年代占2,新生代占整个堆的1/3
  • 可以修改-XX:NewRatio=4,表示新生代占1,老年代占4,新生代占整个堆的1/5
JVM -- 本地方法接口,本地方法栈,学习路线,堆本地方法接口本地方法栈学习路线堆

一般情况下不会修改新生代与老年代内存占比,除非你的程序有些特殊情况,例如程序中含有大量生命周期非常长的对象,那相应的老年区占比增大。

另一种查看方式

JVM -- 本地方法接口,本地方法栈,学习路线,堆本地方法接口本地方法栈学习路线堆
  • 在Hotspot中,Eden空间和另外两个survivor空间缺省所占的比例是8:1:1
  • 当然开发人员可以通过选项“-XX : survivorRatio”调整这个空间比例。比如-XX :SurvivorRatio=8
  • 几乎所有的Java对象都是在Eden区被new出来的。 (如果对象大到Eden 直接进入老年代)
  • 绝大部分的Java对象的销毁都在新生代进行了。IBM 公司的专门研究表明,新生代中80% 的对象都是“朝生暮死”的。
  • 可以使用选项”-xmn"设置新生代最大内存大小(一般设置总空间和比例就间接确定了新生代内存大小),这个参数一般使用默认值就可以了。

实际使用中我们发现实际是6:1:1   显式加上  -XX :SurvivorRatio=8 设置成8:1:1

-XX:-UseAdaptiveSizePolicy    关闭自适应的内存分配策略  (暂时用不到)  开启就换成加号  

JVM -- 本地方法接口,本地方法栈,学习路线,堆本地方法接口本地方法栈学习路线堆

图解对象分配过程

为新对象分配内存是一件非常严谨和复杂的任务,JVM的设计者们不仅需要考虑内存如何分配、在哪里分配等问题,并且由于内存分配算法与内存回收算法密切相关,所以还需要考虑cc执行完内存回收后是否会在内存空间中产生内存碎片。

  1. new的对象先放伊甸园区。此区有大小限制。
  2. 当伊甸园的空间填满时,程序又需要创建对象,JVM的垃圾回收器将对伊甸园区进行垃圾回收(Minor GC),将伊甸园区中的不再被其他对象所引用的对象进行销毁。再加载新的对象放到伊甸园区
  3. 然后将伊甸园中的剩余对象移动到幸存者0区。
  4. 如果再次触发垃圾回收,此时上次幸存下来的放到幸存者0区的,如果没有回收,就会放到幸存者1区。
  5. 如果再次经历垃圾回收,此时会重新放回幸存者0区,接着再去幸存者1区。
  6. 啥时候能去养老区呢?可以设置次数。默认是15次。·可以设置参数:-XX:MaxTenuringThreshold=<N>进行设置。
JVM -- 本地方法接口,本地方法栈,学习路线,堆本地方法接口本地方法栈学习路线堆

Eden区满了触发YGC (yangGC) 幸存者区满了不会触发,因为YGC被触发后会将Eden和幸存者区一起回收。

JVM -- 本地方法接口,本地方法栈,学习路线,堆本地方法接口本地方法栈学习路线堆
JVM -- 本地方法接口,本地方法栈,学习路线,堆本地方法接口本地方法栈学习路线堆

上图中长条上的数字表示该对象经过多少次垃圾回收后依然幸存。每一次Eden满了触发GC都判断Eden和from区,无用对象被销毁,剩下有用的都被放到to区了。(to不是某个新生者区,而是空的那个新生者区) 

关于垃圾回收:频繁在新生区收集,很少在养老区收集,几乎不在永久区/元空间收集。

JVM -- 本地方法接口,本地方法栈,学习路线,堆本地方法接口本地方法栈学习路线堆
JVM -- 本地方法接口,本地方法栈,学习路线,堆本地方法接口本地方法栈学习路线堆

常用调优工具

  • JDK命令行  (jinfo  jps  javap  jmap)
  • Eclipse : Memory Analyzer Tool.
  • Jconsole
  • visualVM.
  • Jprofiler
  • Java Flight Recorder.
  • ccviewer
  • GC Easy

Minor GC、Major GC、Full GC

MinorGC等价于YangGC 。MajorGC是针对老年代的垃圾回收。(JVM调优本质上就是希望GC出现得少一些,以免过多干预用户线程)三个GC中 MajorGC和FullGC占用时间是第一个的10倍往上,自然这两个GC也是调优的重点对象。 (minor 未成年人,)

JVM在进行GC时,并非每次都对上面三个内存区域(新生代,老年代,方法区)一起回收的,大部分时候回收的都是指新生代。

针对HotSpot VM的实现,它里面的GC按照回收区域又分为两大种类型:一种是部分收集(Partial Gc) ,一种是整堆收集(Full GC)

部分收集:不是完整收集整个Java堆的垃圾收集。其中又分为:

    新生代收集(Minor GC / Young GC):只是新生代的垃圾收集。老年代收集(Major GC / old GC):只是老年代的垃圾收集。

        √目前,只有CMS GC会有单独收集老年代的行为。(言外之意其他的会不止收集老年代)

        √注意,很多时候Major GC会和Full GC混淆使用,需要具体分辨是老年代回收还是整堆回收。

    混合收集(Mixed Gc):收集整个新生代以及部分老年代的垃圾收集。

        √目前,只有G1 GC会有这种行为

整堆收集(Full GC):收集整个java堆和方法区的垃圾收集。

年轻代GC(Minorl GC)触发机制:

  • 当年轻代空间不足时,就会触发Minor GC,这里的年轻代满指的是Eden代满,Survivor满不会引发GC。(每次Minor GC会清理整个年轻代的内存。)
  • 因为Java对象大多都具备朝生夕灭的特性,所以Minor GC非常频繁,一般回收速度也比较快。 
  • Minor GC会引发STW,暂停其它用户的线程,等垃圾回收结束,用户线程才恢复运行。
JVM -- 本地方法接口,本地方法栈,学习路线,堆本地方法接口本地方法栈学习路线堆

老年代GC (Major GC/Full GC)触发机制:

  • 指发生在老年代的GC,对象从老年代消失时,我们说“Major GC”或“Full GC发生了。
  • 出现了Major GC,经常会伴随至少一次的Minor GC(但非绝对的,在Parallel scavenge收集器的收集策略里就有直接进行Major GC的策略选择过程)。 √也就是在老年代空间不足时,会先尝试触发Minor GC。如果之后空间还不足,则触发Major GC
  • Major GC的速度一般会比Minor GC慢10倍以上,STW的时间更长。
  • 如果Major GC后,内存还不足,就报OOM了。

Full GC触发机制:(后面细讲)触发Full GC执行的情况有如下五种:

(1)调用system.gc()时,系统建议执行Full GC,但是不必然执行

(2)老年代空间不足   (shift + enter 富文本编辑器段落内换行)

(3)方法区空间不足

(4)通过Minor GC后进入老年代的平均大小大于老年代的可用内存

(5)由Eden区、survivor spacee (From Space)区向survivor space1 (Tospace)区复制时,对象大小大于To Space可用内存,则把该对象转存到老年代,且老年代的可用内存小于该对象大小

说明: full gc是开发或调优中尽量要避免的。这样暂时时间会短一些。

实例演示:

JVM -- 本地方法接口,本地方法栈,学习路线,堆本地方法接口本地方法栈学习路线堆

堆空间分代思想

为什么需要把Java堆分代?不分代就不能正常工作了吗?

其实不分代完全可以,分代的唯一理由就是优化GC性能。如果没有分代,那所有的对象都在一块,就如同把一个学校的人都关在一个教室。GC的时候要找到哪些对象没用这样就会对堆的所有区域进行扫描。而很多对象都是朝生夕死的,如果分代的话,把新创建的对象放到某一地方,当GC的时候先把这块存储“朝生夕死”对象的区域进行回收,这样就会腾出很大的空间出来。

内存分配策略

对象晋升老年代的年龄阈值,可以通过选项–XX:MaxTenuringThreshold来设置。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对象分配原则如下所示:

  • 优先分配到Eden
  • 大对象直接分配到老年代(编程中尽量避免程序中出现过多的大对象,因为大对象再老年代,需要MajorGC,STW更长,更痛苦的是过多的大对象还是朝生暮死的)
  • 长期存活的对象分配到老年代
  • 动态对象年龄判断,如果survivor区中相同年龄的所有对象大小的总和大于survivor空间的一半,年龄大于或等于该年龄的对象可以直接进入老年代,无须等到MaxTenuringThreshold中要求的年龄。
  • 空间分配担保   -XX: HandlePromotionFailure (大量的对象在GC后任然存活)

代码演示

public class YoungOldArea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byte[] buffer = new byte[1024 * 1024 * 20]; // 20
    }
}
           

设置如下:

JVM -- 本地方法接口,本地方法栈,学习路线,堆本地方法接口本地方法栈学习路线堆

可以看到过大对象直接保存在老年区

JVM -- 本地方法接口,本地方法栈,学习路线,堆本地方法接口本地方法栈学习路线堆

为对象分配内存: TLAB

  • 从内存模型而不是垃圾收集的角度,对Eden区域继续进行划分,JVM为每个线程分配了一个私有缓存区域,它包含在Eden空间内。
  • 多线程同时分配内存时,使用TLAB可以避免一系列的非线程安全问题,同时还能够提升内存分配的吞吐量,因此我们可以将这种内存分配方式称之为快速分配策略。
  • 据我所知所有openJDK衍生出来的JVM都提供了TLAB的设计。
  • 尽管不是所有的对象实例都能够在TLAB中成功分配内存,但JVM确实是将TLAB作为内存分配的首选。
  • 在程序中,开发人员可以通过选项“-XX:UseTLAB”设置是否开启TLAB空间。默认情况下,TLAB空间的内存非常小,仅占有整个Eden空间的1%,当然我们可以通过选项“-XX:TLABWasteTargetPercent”设置TLAB空间所占用Eden空间的百分比大小。
  • 一旦对象在TLAB空间分配内存失败时,JVM就会尝试着通过使用加锁机制确保数据操作的原子性,从而直接在Eden空间中分配内存。
JVM -- 本地方法接口,本地方法栈,学习路线,堆本地方法接口本地方法栈学习路线堆

实例:测试TLAB是否开启

JVM -- 本地方法接口,本地方法栈,学习路线,堆本地方法接口本地方法栈学习路线堆
JVM -- 本地方法接口,本地方法栈,学习路线,堆本地方法接口本地方法栈学习路线堆

小结堆空间的参数设置

官网说明:https://docs.oracle.com/javase/8/docs/technotes/tools/unix/java.html

  1. -XX:+PrintFlagsInitial :查看所有的参数的默认初始值 

    (具体查看某个参数的指令:jps :查看当前运行中的进程  jinfo -fLag survivorRatio 进程id)

  2. -XX:+PrintFlagsFinal :查看所有的参数的最终值

    (:= 代表已修改的项)(可能会存在修改,不再是初始值)  

  3. -Xms:初始堆空间内存(默认为物理内存的1/64)
  4. -Xmx:最大堆空间内存(默认为物理内存的1/4)
  5. -Xmn:设置新生代的大小。(初始值及最大值)
  6. -XX:NewRatio:配置新生代与老年代在堆结构的占比(默认2)
  7. -XX: survivorRatio:设置新生代中Eden和s0/s1空间的比例

    (默认8 如果该值过大,幸存者区就会过小,对象很容易进入老年区,minorGC起不到作用。反之设置过小,YGC很容易触发,STW过多)

  8. -XX: MaxTenuringThreshold:设置新生代垃圾的最大年龄
  9. -XX:+PrintGcDetails:输出详细的GC处理日志   

    (打印gc简要信息: -XX:+PrintGC  -verbose:gc)

  10. -XX:HandLePromotionFailure:是否设置空间分配担保 
  11. 通过选项“-XX: +PrintEscapeAnalysis"查看逃逸分析的筛选结果。

在发生Minor GC之前虚拟机会检查老年代最大可用的连续空间是否大于新生代所有对象的总空间。

  • 如果大于,则此次Minor GC是安全的
  • 如果小于,则虚拟机会查看-XX:HandlePromotionFailure设置值是否允许担保失败。

    如果HandlePromotionFailure=true,那么会继续检查老年代最大可用连续空间是否大于历次晋升到老年代的对象的平均大小。

       √如果大于,则尝试进行一次Minor GC,但这次Minor GC依然是有风险的;

       √如果小于,则改为进行一次Full GC。

    √如果HandlePromotionFailure=false,则改为进行一次Full GC。

在JDK6 Update24之后(JDK7) ,HandlePromotionFailure参数不会再影响到虚拟机的空间分配担保策略,观察openJDK中的源码变化,虽然源码中还定义了HandlePromotionFailure参数,但是在代码中已经不会再使用它。JDK6 Update24之后的规则变为只要老年代的连续空间大于新生代对象总大小或者历次晋升的平均大小就会进行Minor GC,否则将进行Full GC。

堆是分配对象的唯一选择吗

在《深入理解Java虚拟机》中关于Java堆内存有这样一段描述:

随着JIT编译期的发展与逃逸分析技术逐渐成熟,栈上分配、标量替换优化技术将会导致一些微妙的变化,所有的对象都分配到堆上也渐渐变得不那么“绝对”了。

在Java虚拟机中,对象是在Java堆中分配内存的,这是一个普遍的常识。但是,有一种特殊情况,那就是如果经过逃逸分析(Escape Analysis)后发现,一个对象并没有逃逸出方法的话,那么就可能被优化成栈上分配。这样就无需在堆上分配内存,也无须进行垃圾回收了。这也是最常见的堆外存储技术。

此外,前面提到的基于openJDK深度定制的TaoBaoVM,其中创新的GCIH ( GC invisible heap)技术实现off-heap,将生命周期较长的Java对象从heap中移至heap外,并且GC不能管理GCIH内部的Java对象,以此达到降低GC的回收频率和提升GC的回收效率的目的。

逃逸分析:

如何将堆上的对象分配到栈,需要使用逃逸分析手段。这是一种可以有效减少Java程序中同步负载和内存堆分配压力的跨函数全局数据流分析算法。通过逃逸分析,Java Hotspot编译器能够分析出一个新的对象的引用的使用范围从而决定是否要将这个对象分配到堆上。

逃逸分析的基本行为就是分析对象动态作用域:  (如何快速的判断是否发生了逃逸分析,大家就看new的对象是否有可能在方法外被调用。)

  • 当一个对象在方法中被定义后,对象只在方法内部使用,则认为没有发生逃逸。
  • 当一个对象在方法中被定义后,它被外部方法所引用,则认为发生逃逸。例如作为调用参数传递到其他地方中。

没有发生逃逸的对象,则可以分配到栈上,随着方法执行的结束,栈空间就被移除。

JVM -- 本地方法接口,本地方法栈,学习路线,堆本地方法接口本地方法栈学习路线堆
JVM -- 本地方法接口,本地方法栈,学习路线,堆本地方法接口本地方法栈学习路线堆

上述代码返回的sb有可能被其它对象方法调用,发生了逃逸。   如果想要stringBuffer sb不逃出方法,可以这样写:

JVM -- 本地方法接口,本地方法栈,学习路线,堆本地方法接口本地方法栈学习路线堆
JVM -- 本地方法接口,本地方法栈,学习路线,堆本地方法接口本地方法栈学习路线堆
JVM -- 本地方法接口,本地方法栈,学习路线,堆本地方法接口本地方法栈学习路线堆

JDK7以后,默认开启逃逸分析

使用逃逸分析,编译器可以对代码做如下优化:

一、栈上分配  将堆分配转化为栈分配。如果一个对象在子程序中被分配,要使指向该对象的指针永远不会逃逸,对象可能是栈分配的候选,而不是堆分配。

二、同步省略  如果一个对象被发现只能从一个线程被访问到,那么对于这个对象的操作可以不考虑同步。

三、分离对象或标量替换  有的对象可能不需要作为一个连续的内存结构存在也可以被访问到,那么对象的部分(或全部)可以不存储在内存,而是存储在CPU寄存器中。

结论:开发中能使用局部变量的,就不要使用在方法外定义。

代码优化

栈上分配

JIT编译器(Just-In-Time Compiler,中文意思是即时编译器)在编译期间根据逃逸分析的结果,发现如果一个对象并没有逃逸出方法的话,就可能被优化成栈上分配。分配完成后,继续在调用栈内执行,最后线程结束,栈空间被回收,局部变量对象也被回收。这样就无须进行垃圾回收了。

如下演示代码第一次运行参数设置为 -Xmx1G -Xms1G -XX:-DoEscapeAnalysis -XX:+PrintGCDetails,后一次改为:-Xmx1G -Xms1G -XX:+DoEscapeAnalysis -XX:+PrintGCDetails

public class StackAllocatio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long start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for (int i=0;i<10000000;i++) alloc();
        long end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System.out.println("花费时间为:" + (end - start) + " ms");
        try {
            Thread.sleep(100000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private static void alloc() {
        User user = new User();
    }
    static class User{}
}
           

可以看出开启逃逸分析(JDK7以后默认开启)后,运行时间大大缩短(之前为127ms) 而且内存中User对象也不是排第一了。 

JVM -- 本地方法接口,本地方法栈,学习路线,堆本地方法接口本地方法栈学习路线堆

同步省略

线程同步的代价是相当高的,同步的后果是降低并发性和性能。

在动态编译同步块的时候,JIT编译器可以借助逃逸分析来判断同步块所使用的锁对象是否只能够被一个线程访问而没有被发布到其他线程。如果没有,那么JIT编译器在编译这个同步块的时候就会取消对这部分代码的同步。这样就能大大提高并发性和性能。这个取消同步的过程就叫同步省略,也叫锁消除。

如下例子:

JVM -- 本地方法接口,本地方法栈,学习路线,堆本地方法接口本地方法栈学习路线堆

代码中对hollis这个对象进行加锁,但是hollis对象的生命周期只在f()方法中,并不会被其他线程所访问到,所以在JIT编译阶段就会被优化掉。优化成:

JVM -- 本地方法接口,本地方法栈,学习路线,堆本地方法接口本地方法栈学习路线堆

标量替换

标量(Scalar)是指一个无法再分解成更小的数据的数据。Java中的原始数据类型就是标量相对的,那些还可以分解的数据叫做聚合量(Aggregate) ,Java中的对象就是聚合量,因为他可以分解成其他聚合量和标量。

在JIT阶段,如果经过逃逸分析,发现一个对象不会被外界访问的话,那么经过JIT优化,就会把这个对象拆解成若干个其中包含的若干个成员变量来代替。这个过程就是标量替换。

JVM -- 本地方法接口,本地方法栈,学习路线,堆本地方法接口本地方法栈学习路线堆

可以看到,Point这个聚合量经过逃逸分析后,发现他并没有逃逸,就被替换成两个聚合量了。那么标量替换有什么好处呢?就是可以大大减少堆内存的占用。因为一旦不需要创建对象了,那么就不再需要分配堆内存了(减少GC)。

标量替换为栈_上分配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参数-XX: +EliminateAllocations:开启了标量替换(默认打开),允许将对象打散分配在栈上。

JVM -- 本地方法接口,本地方法栈,学习路线,堆本地方法接口本地方法栈学习路线堆

逃逸分析在服务器端开启,客户端默认没有这个。

逃逸分析并不成熟

  • 关于逃逸分析的论文在1999年就已经发表了,但直到JDK 1.6才有实现,而且这项技术到如今也并不是十分成熟的。
  • 其根本原因就是无法保证逃逸分析的性能消耗--定能高于他的消耗。虽然经过逃逸分析可以做标量替换、栈上分配、和锁消除。但是逃逸分析自身也是需要进行一系列复杂的分析的,这其实也是一个相对耗时的过程。一个极端的例子,就是经过逃逸分析之 后,发现没有一个对象是不逃逸的。 那这个逃逸分析的过程就白白浪费掉了。
  • 虽然这项技术并不十分成熟,但是它也是即时编译器优化技术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手段。注意到有一些观点,认为通过逃逸分析,JVM会在栈上分配那些不会逃逸的对象,这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但是取决于JVM设计者的选择。据我所知,Oracle HotspotJVM中并未这么做,这一点在逃逸分析相关的文档里已经说明,所以可以明确所有的对象实例都是创建在堆上。
  • 目前很多书籍还是基于JDK 7以前的版本,JDK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intern字符串的缓存和静态变量曾经都被分配在永久代上,而永久代已经被元数据区取代。但是,intern字符串缓存和静态变量并不是被转移到元数据区,而是直接在堆上分配,所以这一点同样符合前面一点的结论:对象实例都是分配在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