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C++11中的std::atomic保证的原子性是什么前言C++中的atomic一个简单的自增运算通过加锁把自增变为原子操作使用atomic来保证自增的原子性总结

文章目录

  • 前言
  • C++中的atomic
  • 一个简单的自增运算
  • 通过加锁把自增变为原子操作
  • 使用atomic来保证自增的原子性
  • 总结

前言

提到atomic这个词,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呢?作为一个长时间混迹于编程世界的菜鸟,我首先想到的一个词是“原子性”,接着飞入脑海的是 “ACID” 这个缩写词组,既然提到了

ACID

我们就来简单的复习一下。

ACID

是指事务管理的4个特性,常见于数据库操作管理中,它们分别是: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和持久性。

  • 原子性(Atomicity)是指事务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工作单位,事务中的操作要么都执行,要么都不执行。
  • 一致性(Consistency)是指事务前后数据的完整性必须保持一致,完全符合逻辑原运算。
  • 隔离性(Isolation)是指在多个用户并发访问数据库时,数据库为每一个用户开启的事务,不能被其他事务的操作数据所干扰,多个并发事务之间要相互隔离,无需感知其他事务的存在。
  • 持久性(Durability)是指一个事务一旦被提交,它对数据库中数据的改变就是永久性的,接下来即使数据库发生故障也不应该对数据造成损坏。

C++中的atomic

原子(atom)是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分割基本微粒,而编程世界中的原子性也是取自这里的不可分割的含义,不可分割与事务管理中的原子性含义一致,指的是一个操作或者一系列操作只能全都执行或者都不执行,不会只执行其中一部分,那么C++11中引入atomic有什么用?不使用atomic能不能保证原子性呢?

其实C++11中引入atomic主要还是降低了编程的复杂度,如果不使用atomic同样可以使用锁机制来保证原子性,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为什么需要原子性。

一个简单的自增运算

i++

是个再简单不过的语句了,我们可以使用它来做一个计数器,每次自增加1,假设我们有一个工程项目有两条商品生产的流水线,每个流水线生产出一件商品则需要计数器加1,这时我们用两个线程来模拟两条流水线,每个线程函数来调用自增的计数器,来看看有什么问题?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thread>

int i = 0;

void func(int n)
{
    for (int k = 0; k < n; k++) i++;
}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int n = argc > 1 ? atoi(argv[1]) : 100;
    
    std::thread t1(func, n);
    std::thread t2(func, n);
    
    t1.join();
    t2.join();
    
    std::cout << "i=" << i << std::endl;
}
           

测试代码如上所示,执行

g++ -std=c++20 -O0 -pthread main.cpp && ./a.out 10

命令编译并运行得到结果

i=20

,貌似很正常,一共两个线程,每个线程执行10次自增操作,结果就应该是20啊,先别太早下结论,增大自增范围试试。

执行

g++ -std=c++20 -O0 -pthread main.cpp && ./a.out 100000

得到结果

i=112831

,多次执行发现每次运行结果都不太一样,但是数据范围在

100000~200000

,这就有些奇怪了,每个线程执行循环执行一条语句,那么程序结果应该等于

2n

才对,为什么结果总是小于

2n

呢,难道有些循环没有执行?

其实不是这样的,

i++

从C++语言的层面来看确实是一条语句,但是真正再和机器打交道时一般会解释成类似于下面这样3条汇编指令:

// x86 msvc v19.latest
        mov     eax, DWORD PTR _i$[ebp]
        add     eax, 1
        mov     DWORD PTR _i$[ebp], eax
           

3条指令的含义可以理解为读取、自增,设置共三步,既然不是真正的一条语句,那么在多线的环境下就会生语句的交叉执行,比如第一个线程执行读取变量i的值之后,第二个线程也读取了变量i的值,这样两个线程都进行后续的自增和设置指令后,会发现比预期的值少了一个,这种情况在循环次数较多时尤为明显。

通过加锁把自增变为原子操作

既然每个自增操作可能会被分解成3条指令,那么我们可以加锁来将3条指令捆绑,当一个线程执行自增操作时加锁来防止其他进程“捣乱”,具体修改如下,可以在自增操作前直接加锁: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thread>
#include <chrono>
#include <mutex>

int i = 0;
std::mutex mt;

void inc()
{
    std::lock_guard<std::mutex> l(mt);
    i++; 
}

void func(int n)
{
    for (int k = 0; k < n; k++) inc();
}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int n = argc > 1 ? atoi(argv[1]) : 100;
    std::chrono::steady_clock::time_point start = std::chrono::steady_clock::now();
    
    std::thread t1(func, n);
    std::thread t2(func, n);
    
    t1.join();
    t2.join();
    
    std::cout << "i=" << i << std::endl;
    std::chrono::duration<double> duration_cost = std::chrono::duration_cast<
        std::chrono::duration<double> >(std::chrono::steady_clock::now() - start);
    std::cout <<  "total cost " << duration_cost.count() << " seconds." << std::endl;
    
    return 0;
}
           

执行

g++ -std=c++20 -O0 -pthread main.cpp && ./a.out 10000000

命令后运行结果如下:

i=20000000
total cost 2.39123 seconds.
           

通过加锁,我们已经保证了结果的正确性,但是我们知道加锁的额外消耗还是很大的,有没有其他的方式来实现原子操作呢?

使用atomic来保证自增的原子性

其实在C++11之前可以通过嵌入汇编指令来实现,不过自从C++11引入atomic之后,类似的需求变得简单了许多,可以直接使用autmic这个模板类来实现,代码几乎不需要修改,只需将变量

i

改为

atomic<int>

类型,再把锁去掉就可以了,修改后的代码如下: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thread>
#include <chrono>
#include <mutex>
#include <atomic>

std::atomic<int> i = 0; // int -> atomic<int>
std::mutex mt;

void inc()
{
    //std::lock_guard<std::mutex> l(mt);  //remove lock
    i++; 
}

void func(int n)
{
    for (int k = 0; k < n; k++) inc();
}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int n = argc > 1 ? atoi(argv[1]) : 100;
    std::chrono::steady_clock::time_point start = std::chrono::steady_clock::now();
    
    std::thread t1(func, n);
    std::thread t2(func, n);
    
    t1.join();
    t2.join();
    
    std::cout << "i=" << i << std::endl;
    std::chrono::duration<double> duration_cost = std::chrono::duration_cast<
        std::chrono::duration<double> >(std::chrono::steady_clock::now() - start);
    std::cout <<  "total cost " << duration_cost.count() << " seconds." << std::endl;
    
    return 0;
}
           

执行

g++ -std=c++20 -O0 -pthread main.cpp && ./a.out 10000000

命令后运行结果如下:

i=20000000
total cost 1.6554 seconds.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使用

std::atomic

模板类之后,在保证了结果正确的同时,相比于加锁实现原子性速度上有了明显的提升。

总结

  • ACID

    是指事务管理中的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和持久性4个特性。
  • 加锁(写锁)的目的通常是将可能同时发生的操作串行化,以此来避免对资源的竞争出现问题
  • 操作的并行加快了任务的处理速度,而“加锁”使部分操作回归到串行,两者相互配合是为了在更短的时间内得到正确的结果
  • std::atomic

    降低了原子性操作编程的难度,同时相比于加锁实现原子性还有了性能的提升

==>> 反爬链接,请勿点击,原地爆炸,概不负责!<<==

时光时光慢些吧,不要再让你变老了,我愿用我一切,换你岁月长留~
时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真的是这样吗?我觉得未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