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孙毓敏自述.下 | 加入梅剧团被批不会唱,传承荀派收徒已达一百余名

作者:倚竹听琴
注:本文摘自《爱京剧不是一阵子,而是一辈子》,孙毓敏口述,原文载于《国韵京剧——梨园弟子口述历史》,学苑出版社2021年版。图片素材源自网络。侵删。
孙毓敏自述.下 | 加入梅剧团被批不会唱,传承荀派收徒已达一百余名

加入梅剧团

1963年左右,梅剧团调走了一部分人成立实验京剧团,梅葆玖得了肝炎,养病休息,李慧芳声带长了小结,需要做手术,剧团人手不足,没人当主演了,而我正好到了梅剧团。

我加入梅剧团后也不太顺利,虽然是主演,却被拉胡琴的老师批评:"你这样还是主演?你唱的不灵,你不会唱。"

当时我特别着急,找了一位业余的先生学了十出梅派戏。他叫闻时清,是外文出版社的翻译家,非常喜欢乐器,会弹月琴,也会拉二胡。

孙毓敏自述.下 | 加入梅剧团被批不会唱,传承荀派收徒已达一百余名

刚开始闻先生说:你是主演,还需要找我学吗,我是业余的,水平不行。我说,您有水平,我必须得跟您学。

闻先生和葆玖是初中同学,对梅派特别有研究,记了许多笔记,我就借过来抄。

比如他在笔记中写道:1939年梅先生右手上举,左指前方,1941年此处已改,双手平拂向左转身,双手绕指左前方。闻先生能记得如此清楚。

业余的人没有太多功利心,我想跟他学戏,闻先生就愿意认真教我。虽然他做不出动作,但是看得很多,可以给我讲解。我一直特别感谢闻先生对我的无私帮助。

后来我才明白为什么拉胡琴的老师说我不会唱,因为我们的流派不同,梅派是很简单的音,而荀派的唱腔更"活"。后来我排的《生死牌》《蝴蝶杯》《智斩鲁斋郎》等剧目,都是按照梅派唱的,最起码不是荀味,他才承认我的主演身份。

孙毓敏自述.下 | 加入梅剧团被批不会唱,传承荀派收徒已达一百余名

爱京剧不是一阵子,而是一辈子

我在(此处删除5个字)中摔骨折了,瘫痪5年,之后又重新走上舞台。

1978年我调回北京,从1978年到1991年当演员,1991年以后去学校当校长。我现在70多岁,已经退休11年了。

1978年我重新回到北京唱《红娘》,面临着一个难题。这出戏有十余个圆场,一跑就得跑起来。宋长荣腿脚快,跑完三个圆场,开门,撩起袖子,研墨,观众"哗"的叫好。我因为腿疾,圆场只能跑一个半,所以需要通过其他方法来制造高潮。

孙毓敏自述.下 | 加入梅剧团被批不会唱,传承荀派收徒已达一百余名

我只能用表情和唱腔。我的嗓子不错,就在重点的地方好好强调,突出意境美。

比如有一段叫佳期颂,突出一个颂字,我要唱得很真情,再加上眼神的运用,"我红娘成全他们鱼水和谐",赞成小姐和张生进屋。

老戏在这个地方的情节是吃醋,红娘被关在门外生气了。新戏改成了红娘非常单纯,"老夫人,你枉费心机",老夫人拦了半天,他们俩又和好了,红娘要成全他们鱼水和谐。我在这一段通过手指动作,加上眼神和表情,好似芭蕾舞一样,意境优美,观众照样叫好。

再比如,有一个也是【四平调】"不羡神仙",红娘赞成他们俩和好,用儿童化的腔调歌颂这段比神仙还美的爱情。我在这个地方绷好了,时间合适,间隙恰当,营造出美好的意境,观众也都纷纷叫好。

孙毓敏自述.下 | 加入梅剧团被批不会唱,传承荀派收徒已达一百余名

有一次国际台的朋友给我打电话说,我们办了一台英语晚会,没有京剧,你能不能来一段?我觉得这个想法非常有意思,就把"苏三离了洪洞县"这段,让人翻译录音,背了许多遍,学会了英文版的词。之后,我又准备了一个日文版的。

现在它成了我的保留节目,唱完《荀灌娘》或者慢板《金玉奴》,返场的时候,我说那就给大家逗一哏,唱个《苏三起解》,中文、英文、日文三种语言对照,观众能叫六个好。

孙毓敏自述.下 | 加入梅剧团被批不会唱,传承荀派收徒已达一百余名

我时常会去大学讲学,上京剧欣赏课,算是新开辟的项目。讲学也需要懂得心理学,比如台底下坐的是业余爱好者,我就教一些基础的东西。面对大学生,我就讲大学生应该懂得美,要多看古典诗词,这样写情书才有文采,想写含蓄的、有味道的、文化水平高的诗,就可以从京剧戏词里找。

再比如照相,要懂得什么是子午式,就是大方向朝前,身子往侧边转点,还要做到"四微":微侧身、微提气、微笑、微瞪眼,这样照出来才好看。

我会告诉人们一些京剧的音韵窍门,通过这种深入浅出的方法普及京剧知识,既有意思,又有深度。

正如人们所说,欣赏京剧的艺术,就像打开一扇窗户,看到一片天地,这片天地外还有一扇门,这扇门外又是一片天地。热爱京剧,不是一阵子,而是一辈子。

孙毓敏自述.下 | 加入梅剧团被批不会唱,传承荀派收徒已达一百余名

传承荀派

我现在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是荀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我学戏的时间长,学的戏也多,而且我很爱收徒弟,目前有132名徒弟,其中78名是拜过师的,还有一部分是业余的。

我认为是否拜师不重要,他们唱荀派就是在宣传这个流派,他们还在舞台上活跃着,就代表这个流派没有灭亡,这就是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孙毓敏自述.下 | 加入梅剧团被批不会唱,传承荀派收徒已达一百余名

孙毓敏与弟子王岳凌

有人说别教徒弟,徒弟净是白眼狼,我不管这些,我真心对他们是为了传承事业。师傅对我特别好,教了我许多能耐。

荀派的很多戏都是戏保人,像《红娘》《红楼二尤》《玉堂春》《金玉奴》《霍小玉》《勘玉钏》等等,可以演一个星期不重样,非常受人欢迎,所以才能引来那么多人主动找我拜师。

有的人都65岁了,我俩相差不到10岁,为了拜师都要给我跪下磕头,这样的人我肯定得收。我认为这些人热爱的是荀派的风格,是这份事业,而我只是作为传承人,也可以说是传声筒,所以我会真心地对待他们。我因此人缘还不错,大家都说孙校长人好,实诚不虚伪,愿意真心教我们。

我待学生如同自己的孩子,不管他们去哪演出,我上台都会先说这是我的学生,希望你们能像捧我一样捧他,这样他们演出受欢迎,慢慢地就能出名了。

我认为人活着总要有意义,不能像行尸走肉一般。我现在主要的任务,就是尽责地继承和宣传荀派艺术,努力教好每一个愿意向我学习的徒弟。

孙毓敏自述.下 | 加入梅剧团被批不会唱,传承荀派收徒已达一百余名

我、刘长瑜、宋长荣,常被人们称为荀派三巨头。我是带头的,经常办活动,等一切事宜都准备妥当后,我才会邀请刘长瑜和宋长荣参加,这是对他们的尊重。

因为刘长瑜知名度很高,而宋长荣比我年长,他现在都82岁了。恢复老戏后,宋长荣是第一个唱《红娘》的人,这些年算下来,这出戏他大概唱了3000多场,我唱了1000多场。

我这一辈子都是以荀派为主,也有一些创作的剧目,一共22出创作戏,但真正留下的没有几出,大概就是《痴梦》《狮吼记》《陈三两》《宋宫奇冤》这四个戏。

孙毓敏自述.下 | 加入梅剧团被批不会唱,传承荀派收徒已达一百余名

孙毓敏 宋宫奇冤

唱戏非常难,因为需要不断地创新。我们戏曲演员,只有演出的两个半小时,1000名观众都在看,我们在台上必须演好,不然今晚就是失败。只有观众相信我们演出卖力气,而且真有水平,下次才会再来看。

孙毓敏自述.下 | 加入梅剧团被批不会唱,传承荀派收徒已达一百余名

我现在70多岁,大概在80岁前我还可以出点力。2017年是荀慧生诞辰117周年,我准备在全国再办个活动,以荀派艺术研究会的名义,对一些演出荀派艺术比较有成就的演员,分两个档次进行评选,一个叫最佳传承人,一个是针对年轻演员的,叫优秀传承人。

我们还提出创立荀学,将荀派作为一门学问,进行理论研究,撰写文章,出版论文集。比如"三化三感",具体表现在哪出戏,又是如何体现的。

此外,我们要开一个纪念大会,对积极传播荀派艺术的表演者,对好琴好鼓好配演都给予表彰。

流派传承是长期的工作,必须要培养接班人,然后他们再去培养下一代。

孙毓敏自述.下 | 加入梅剧团被批不会唱,传承荀派收徒已达一百余名

龚苏萍

我在南京有一位学生叫龚苏萍,算是大徒弟,她就教得很好。还有很多三四十岁的青年人也都在努力培养新兴力量,就如同接力赛似的。因此,我深信荀派艺术不会灭亡,京剧事业也不会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