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层
通信系统
三大部分:源系统(或发送端、发送方)、传输系统(或传输网络)、目的系统(或接收端、接收方)。
信道基本概念
1、通信方式
单向通信(单工)
双向交替通信(半双工)
双向同时通信(全双工)
2、基带信号:来自信源的信号。
带通信号:经过载波条之后的信号。
基本带通调制方法:调幅(AM)、调频(FM)、调相(PM)。
信道复用技术
频分复用FDM:所有用户在同样的时间占用不同的频率带宽资源。
时分复用TDM:则是将时间划分为一段段等长的时分复用帧(TDM 帧)。
统计时分复用 STDM:是改进的时分复用,明显地提高信道的利用率。
波分复用 WDM :光的频分复用。
码分复用 CDM :常用的名词是码分多址 CDMA: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
码分复用是比较重要的需要掌握。
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使用的信道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1)点对点信道:使用一对一的点对点通信方式。使用点对点协议PPP。(2)广播信道:这种信道使用一对多的广播通信方式。
点对点信道的数据链路层
1、链路:是一条无源的点到点的物理线路,中间没有任何其他的交换结点。
2、数据链路 :把实现这些协议的硬件和软件加载链路上。
现在最常用的方法是使用适配器(即网卡)来实现这些协议的硬件和软件。一般的适配器都包括了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这两层的功能。
3、传输的数据叫做帧
所能传送的帧的数据部分长度上限——最大传送单元MTU
封装成帧
就是在一段数据的前后分别添加首部(帧开始符SOH 01)和尾部(帧结束符EOT 04),然后就构成了一个帧。(数据部分<=长度限制MTU)首部和尾部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进行帧定界。
帧定界是分组交换的必然要求。
透明传输
为了达到透明传输(即传输的数据部分不会因为包含SOH和EOT而出错),在数据中出现控制字符“SOH”或“EOT”的前面插入一个转义字符“ESC”(十六进制1B)
透明传输避免消息符号与帧定界符号相混淆
差错检测
现实通信链路中比特在传输中会产生差错,传输错误的比特占比称为误码率BER,为了保证可靠性,通常通过循环冗余检验CRC来做差错检测。
差错检测防止无效数据帧浪费后续路由上的传输和处理资源
点对点协议
PPP协议的组成部分
一个将 IP 数据报封装到串行链路的方法
链路控制协议 LCP
网络控制协议 NCP
网络层
网络层提供的服务
(1)无连接的网络服务(数据报服务)
(2)面向连接的网络服务(虚电路服务)
网络协议
1.地址解析协议ARP:是解决同一个局域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的IP地址和硬件地址的映射问题。
2.逆地址解析协议RARP:是解决同一个局域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的硬件地址和IP地址的映射问题。(现在弃用)
3.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提供差错报告和询问报文,以提高IP数据交付成功的机会
4.网际组管理协议IGMP::用于探寻、转发本局域网内的组成员关系。
虚拟互连网络
物理层中间设备:转发器(repeater)
数据链路层中间设备:网桥或桥接器(bridge)
网络层中间设备:路由器(router)
网络层以上的中间设备:网关(gateway)
IP地址
IP 地址就是给每个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分配一个在全世界范围是唯一的 32 位的标识符。由因特网名字与号码指派公司ICANN进行分配。
每一类地址都由 网络号 net-id和 主机号 host-id组成.
IP地址与硬件地址
硬件地址是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使用的地址
IP地址是网络层和以上各层使用的地址,是一种逻辑地址
IP地址放在IP数据报的首部,而硬件地址放在MAC帧的首部。当数据报放入数据链路层的MAC帧中后,整个IP数据报就成为MAC帧的数据,因而在数据链路层看不见数据报的IP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