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什么叫做SQL注入式攻击,如何防范?

所谓SQL注入式攻击,就是攻击者把SQL命令插入到Web表单的输入域或页面请求的查询字符串中,欺骗服务器执行恶意的SQL命令。在某些表单中,用户输入的内容直接用来构造(或者影响)动态SQL命令,或作为存储过程的输入参数,这类表单特别容易受到SQL注入式攻击。

防范SQL注入式攻击闯入并不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情,只要在利用表单输入的内容构造SQL命令之前,把所有输入内容过滤一番就可以了。过滤输入内容可以按多种方式进行。

● 替换单引号,即把所有单独出现的单引号改成两个单引号,防止攻击者修改SQL命令的含义。

● 删除用户输入内容中的所有连字符,防止攻击者顺利获得访问权限。

● 对于用来执行查询的数据库账户,限制其权限。用不同的用户账户执行查询、插入、更新、删除操作。由于隔离了不同账户可执行的操作,因而也就防止了原本用于执行SELECT命令的地方却被用于执行INSERT、UPDATE或DELETE命令。

● 用存储过程来执行所有的查询。SQL参数的传递方式将防止攻击者利用单引号和连字符实施攻击。此外,它还使得数据库权限可以被限制到只允许特定的存储过程执行,所有的用户输入必须遵从被调用的存储过程的安全上下文,这样就很难再发生注入式攻击了。

● 检查用户输入的合法性,确信输入的内容只包含合法的数据。数据检查应当在客户端和服务器端都执行。之所以要执行服务器端验证,是为了弥补客户端验证机制脆弱的安全性。在客户端,攻击者完全有可能获得网页的源代码,修改验证合法性的脚本(或者直接删除脚本),然后将非法内容通过修改后的表单提交给服务器。因此,要保证验证操作确实已经执行,唯一的办法就是在服务器端也执行验证。

● 将用户登录名称、密码等数据加密保存。加密用户输入的数据,然后再将它与数据库中保存的数据比较,这相当于对用户输入的数据进行了“消毒”处理。用户输入的数据不再对数据库有任何特殊的意义,从而也就防止了攻击者注入SQL命令。

● 检查提取数据的查询所返回的记录数量。如果程序只要求返回一个记录,但实际返回的记录却超过一行,那就当做出错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