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国内游戏开发商发展探秘

行业中,同僚们一提到代理起家的大运营商们也许都会

保留一种异样的眼光——先积累资本,然后转型自主研发。这个对于代理起家的游戏巨头(盛大、久游)似乎都是一个固定的模式,那么细心地人

不会不留意到,巨头中除了老牌的网易,金山等老牌列强等,还有2个不是以代理起家的游戏公司,那就是 巨人和完美时空。

巨人由于有着其之前做保健品积累的巨大资本的前提,也不再我现在想讨论的范围之内,我想重点讨论的是这个纯系的研发商

起家的完美时空。

下面的例子,我想关心游戏产业的朋友都会比较熟悉。。

我国2003年诞生的研发商型游戏公司有好多,上海我熟知的有维塔士、灵禅、预言、皿鎏。。北京就以完美时空为例。

初期都是研发商,都是依靠核心技术创业,为什么到了现在,完美时空发迅速展到了研发实力全国首屈一指,而其他几家公司

即使同样是研发,也可见其不同的商业模式。维塔士等几家都是着力于外包,但是完美却是彻头彻尾走向原创巨头。

在中国外包模式是一个不死人的风险较小的发展模式。而自主研发之后自己代理除了技术上的优势,还要有运营的商业潜力

和目光。这里的差异我们也暂时不要理睬,只管追究技术上的差异。其实,成立初期的完美时空对于其他几个外包公司就有巨大

的技术优势:

(1)团队的配置齐全,策划、程序、美术都有核心技术,甚至运营领域的探究也已经打下坚实基础。

(2)研发人员的实力强悍,大都是出自清华北大的优秀毕业生或工作经验丰富的成员。

(3)强悍的研发力量的作用下,事先已经准备了自己的引擎,几乎能够和世界知名的GB,U3等抗衡。

(4)优势而健全的研发力量,给与企业今后的研发团队发展留有很大的方法规范和技术支撑,就好像一个成功的战车设计图纸,

     只要运转起来,加入的新人很快按照需求批量生产坦克。

(5)软件开发的流程有条不紊,一代定型,一代研发,一代生产。

这五点,决定了完美时空在发展过程中表现的像一个战争机器,而不是已经上路却还在摸索前进的普通军团。目前完美时空生产力

之强大,令行业巨头们深感不安和恐怖!仿佛是二战后期的苏联,坦克月产量2000辆,飞机1万架,大大压垮了纳粹德国,使得

一般的研发企业很快倒在其战争机器的钢铁洪流之中。

再来分析一般同一时期走向外包行业的研发商们的商业模式特点:

(1)美术外包起家,程序部门逐渐发展,策划一般实力相对孱弱。

(2)没有健全的整体游戏生产体系,核心技术较弱,甚至没有什么核心技术。就是说,企业在创业之前,缺乏有深度的核心技术积累,

     而是在发展过程中,再来摸索建立自己的核心技术。

(3)迷信”梦幻武器“,指的是,迷信国外大型商业引擎的作用,觉得以廉价劳动力即可完成复杂的高品质网络游戏。于是,不惜血本购买

     大型国外高端游戏引擎,但是忽略了研发团队自身素质的要求。

     其实,做出一款好的游戏,大多数外包商都觉得有了好的策划案就能够保证gameplay,即可制胜。其实并没有那么简单,一个优秀的

  作品背后,核心技术能够解决很多瓶颈,策划的优质思想也是核心范畴技术之一。

(4)在每个技术领域的设计环节都很孱弱。表现为,美术方面——原创原画实力弱;程序方面——大型整体系统架构实力弱,一般缺乏

     服务器端人才。策划方面——没有了解国情和玩家的合格网络游戏策划能力。这就导致:美术部分外包——拿到原画,只负责3d建模;

  程序部分——拿到系统框架或游戏引擎,负责移植,功能修改;策划方面——nothing。

(5)商业运营能力几乎没有,也不敢贸然尝试高风险的投资和运作。这个对于他们也是对的,因为满足保持稳定发展的需求即可。

所以说,外包公司扩张得再快,也是数量规模上的扩张,外包商整体收益利润很低,要实现质的飞跃,还有个漫长的过程。

这样类型的企业,不光包括国内的外包企业,即使是国外外企的中国分部,也是在做着同样的事情,中国的游戏市场以网游为主,

所以这些企业在中国不会大有的作为,只是作为默默无闻的一支研发力量而存在。

据数据显示,全国前十大企业就占据了游戏市场的95%的利润。这就像是一个食物链,在国内巨头纷争的游戏市场上,外包企业为本土原创企业充当了无名的代工,令人想起在食物链上属于

低于本土原创企业一个等级。像完美时空这样的本土原创的大型企业已经发展成型,并且以中国旗号打入国外市场,掀起瓜分

全球游戏市场的风潮,然而在新的风潮中外包企业走向何处,还要看未来的机遇、外部环境冲击和企业内部商业模式的升级。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