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最全的跨域总结

在面试中不止一次被问到了对跨域的理解,总是答得不尽人意,今天就来总结一下跨域中的方方面面。

1. 浏览器的同源策略

浏览器执行

javascript

脚本时,会检查这个脚本属于哪个页面,如果不是同源页面,就不会被执行。所谓“同源”指的是:协议相同、域名相同、端口相同。

举例来说,

http://www.example.com/dir/page.html

这个网址,协议是

http://

,域名是

www.example.com

,端口是

80

(默认端口可以省略)。

同源策略的本意是保护用户隐私信息,防止身份伪造等(读取Cookie)。

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同源政策"越来越严格。如果非同源,会有三种行为受到限制。

  • Cookie、LocalStorage 和 IndexDB 无法读取。
  • DOM 无法获得。
  • AJAX 请求不能发送。

2. 跨域

注:跨域并不是请求发不出去,请求能发出去,服务端能收到请求并正常返响应,只是响应被浏览器拦截了。

那我们为什么非要实现跨域呢?

一是前端和服务器分开部署,接口请求需要跨域,二是我们可能会加载其它网站的页面作为

iframe

内嵌。

3. 常见的跨域请求方法有以下几种

⑴ CORS

CORS需要浏览器和服务器同时支持。目前,所有浏览器都支持该功能,IE浏览器不能低于IE10。

整个CORS通信过程,都是浏览器自动完成,不需要用户参与。对于开发者来说,CORS通信与同源的AJAX通信没有差别,代码完全一样。浏览器一旦发现AJAX请求跨域,就会自动添加一些附加的头信息,有时还会多出一次附加的请求,但用户不会有感觉。

因此,实现CORS通信的关键是服务器。只要服务器实现了CORS接口,就可以跨源通信。

浏览器将CORS请求分成两类:简单请求和非简单请求。其中简单请求需要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 请求方法是以下三种方法之一:

    HEAD

    GET

    POST

  • HTTP请求的头信息不超出以下几种字段:
Accept
Accept-Language
Content-Language
Last-Event-ID
Content-Type:只限于三个值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multipart/form-data、text/plain
           

下面就简单请求详细说一下它的细节:

❶ 简单请求

对于简单请求,浏览器直接发出CORS请求。具体来说,就是在头信息之中,增加一个Origin字段。下面是一个例子,浏览器发现这次跨源AJAX请求是简单请求,就自动在头信息之中,添加一个

Origin

字段。

GET /cors HTTP/1.1
Origin: http://api.bob.com
Host: api.alice.com
Accept-Language: en-US
Connection: keep-alive
User-Agent: Mozilla/5.0...
           

上面的头信息中,

Origin

字段用来说明,本次请求来自哪个源(协议 + 域名 + 端口)。服务器根据这个值,决定是否同意这次请求。

如果

Origin

指定的源,不在许可范围内,服务器会返回一个正常的

HTTP

回应。浏览器发现,这个回应的头信息没有包含

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字段,就抛出一个错误,这个错误被

XMLHttpRequest

onerror

回调函数捕获。

注:这种错误无法通过状态码识别,因为

HTTP

回应的状态码有可能是

200

如果

Origin

指定的域名在许可范围内,服务器返回的响应,会多出几个头信息字段。即:

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http://api.bob.com
Access-Control-Allow-Credentials: true
Access-Control-Expose-Headers: FooBar
Content-Type: text/html; charset=utf-8
           

上面的头信息之中,有三个与CORS请求相关的字段,都以

Access-Control-

开头。

  • 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该字段是必须的。它的值要么是请求时

    Origin

    字段的值,要么是一个

    *

    ,表示接受任意域名的请求。
  • Access-Control-Allow-Credentials

    该字段可选。它的值是一个布尔值,表示是否允许发送

    Cookie

    。默认情况下,

    Cookie

    不包括在

    CORS

    请求之中。而设为

    true

    ,即表示服务器允许

    Cookie

    包含在请求中,一起发给服务器。这个值也只能设为

    true

    ,如果服务器不要浏览器发送Cookie,删除该字段即可。

如果要把

Cookie

发到服务器,一方面要服务器同意,指定

Access-Control-Allow-Credentials: true

字段。另一方面,开发者必须在

AJAX

请求中打开

withCredentials

属性。

var xhr = new XMLHttpRequest();
xhr.withCredentials = true;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要发送

Cookie

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就不能设为星号,必须指定明确的、与请求网页一致的域名。同时,

Cookie

依然遵循同源政策,只有用该服务器域名设置的

Cookie

才会上传,其他域名的

Cookie

并不会上传,且(跨源)原网页代码中的

document.cookie

也无法读取服务器域名下的

Cookie

有时,如果省略

withCredentials

设置,有的浏览器还是会一起发送

Cookie

。这时,可以显式关闭

withCredentials

xhr.withCredentials = false;
           
  • Access-Control-Expose-Headers

该字段可选。CORS请求时,

XMLHttpRequest

对象的

getResponseHeader()

方法只能拿到6个基本字段:

Cache-Control

Content-Language

Content-Type

Expires

Last-Modified

Pragma

。如果想拿到其他字段,就必须在

Access-Control-Expose-Headers

里面指定。上面的例子指定,

getResponseHeader('FooBar')

可以返回

FooBar

字段的值。

❷ 非简单请求

非简单请求是那种对服务器有特殊要求的请求,比如请求方法是

PUT

DELETE

,或者

Content-Type

字段的类型是

application/json

。非简单请求的CORS请求,会在正式通信之前,增加一次

HTTP

查询请求,称为"预检"请求,通常是

OPTIONS

请求。浏览器先询问服务器,当前网页所在的域名是否在服务器的许可名单之中,以及可以使用哪些HTTP动词和头信息字段。只有得到肯定答复,浏览器才会发出正式的

XMLHttpRequest

请求,否则就报错。头信息里面,关键字段是

Origin

,表示请求来自哪个源。

OPTIONS /cors HTTP/1.1
Origin: http://api.bob.com
Access-Control-Request-Method: PUT
Access-Control-Request-Headers: X-Custom-Header
Host: api.alice.com
Accept-Language: en-US
Connection: keep-alive
User-Agent: Mozilla/5.0...
           

除了

Origin

字段,"预检"请求的头信息包括两个特殊字段。

  • Access-Control-Request-Method

    该字段是必须的,用来列出浏览器的CORS请求会用到哪些

    HTTP

    方法,上例是

    PUT

  • Access-Control-Request-Headers

    该字段是一个逗号分隔的字符串,指定浏览器CORS请求会额外发送的头信息字段。

服务器收到"预检"请求以后,检查了

Origin

Access-Control-Request-Method

Access-Control-Request-Headers

字段以后,确认允许跨源请求,就可以做出回应。

HTTP/1.1 200 OK
Date: Mon, 01 Dec 2008 01:15:39 GMT
Server: Apache/2.0.61 (Unix)
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http://api.bob.com
Access-Control-Allow-Methods: GET, POST, PUT
Access-Control-Allow-Headers: X-Custom-Header
Content-Type: text/html; charset=utf-8
Content-Encoding: gzip
Content-Length: 0
Keep-Alive: timeout=2, max=100
Connection: Keep-Alive
Content-Type: text/plain
           

上面的HTTP回应中,关键的是

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字段,表示

http://api.bob.com

可以请求数据。该字段也可以设为星号,表示同意任意跨源请求。

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
           

如果浏览器否定了"预检"请求,会返回一个正常的

HTTP

回应,但是没有任何CORS相关的头信息字段。这时,浏览器就会认定,服务器不同意预检请求,因此触发一个错误,被

XMLHttpRequest

对象的

onerror

回调函数捕获。控制台会打印出如下的报错信息。

XMLHttpRequest cannot load http://api.alice.com.
Origin http://api.bob.com is not allowed by 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服务器回应的其他CORS相关字段如下。

Access-Control-Allow-Methods: GET, POST, PUT
Access-Control-Allow-Headers: X-Custom-Header
Access-Control-Allow-Credentials: true
Access-Control-Max-Age: 1728000
           
  • Access-Control-Allow-Methods

    该字段必需,它的值是逗号分隔的一个字符串,表明服务器支持的所有跨域请求的方法。注意,返回的是所有支持的方法,而不单是浏览器请求的那个方法。这是为了避免多次"预检"请求。
  • Access-Control-Allow-Headers

    如果浏览器请求包括

    Access-Control-Request-Headers

    字段,则

    Access-Control-Allow-Headers

    字段是必需的。它也是一个逗号分隔的字符串,表明服务器支持的所有头信息字段,不限于浏览器在"预检"中请求的字段。
  • Access-Control-Allow-Credentials

    该字段与简单请求时的含义相同。
  • Access-Control-Max-Age

    该字段可选,用来指定本次预检请求的有效期,单位为秒。上面结果中,有效期是20天(1728000秒),即允许缓存该条回应1728000秒(即20天),在此期间,不用发出另一条预检请求。

一旦服务器通过了"预检"请求,以后每次浏览器正常的CORS请求,都和简单请求一样,会有一个

Origin

头信息字段。服务器的回应,也都会有一个

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头信息字段(具体过程参考简单请求)。

⑵ JSONP

我们发现凡是拥有”

src

”这个属性的标签都拥有跨域的能力,比如

<\script>

<\img>

<\iframe>

。比如

</script>

标签的

src

属性不会被同源策略所约束,可以获取任意服务器上的脚本并执行。

jsonp

通过插入

script

标签的方式来实现跨域,参数只能通过

url

传入,仅能支持

get

请求。

利用这一点,

JSONP

的一个要点就是允许用户通过

<\script>

标签传递一个

callback

参数给服务端,然后服务端返回数据时会将这个

callback

参数作为函数名来包裹住

JSON

数据,这样客户端就可以随意定制自己的函数来自动处理返回数据了。

实现原理:

⑴ 创建

callback

方法;

⑵ 插入

script

标签;

⑶ 后台接受到请求,解析前端传过去的

callback

方法,返回该方法的调用并且数据作为参数传入该方法;

⑷ 前端执行服务端返回的方法调用。

来个例子,我们在本地服务器

localserver.com

下有个

jsonp.html

页面定义一个函数,然后在远程服务器

remoteserver.com

根目录下有个

remote.js

文件中传入数据进行调用。

jsonp.html

页面代码如下:

<!DOCTYPE html PUBLIC "-//W3C//DTD XHTML 1.0 Transitional//EN" "http://www.w3.org/TR/xhtml1/DTD/xhtml1-transitional.dtd">
<html xmlns="http://www.w3.org/1999/xhtml">
<head>
    <title></title>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var localHandler = function(data){
        alert('我是本地函数,可以被跨域的remote.js文件调用,远程js带来的数据是:' + data.result);
    };
    </script>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http://remoteserver.com/remote.js"></script>
</head>
<body>

</body>
</html>
           

remote.js

文件代码如下:

localHandler({"result":"我是远程js带来的数据"});
           

运行之后页面成功弹出提示窗口,显示本地函数被跨域的远程js调用成功,并且还接收到了远程js带来的数据。 到这里跨域远程获取数据的目的基本实现了,但是我怎么让远程js知道它应该调用的本地函数叫什么名字呢?毕竟是

jsonp

的服务者都要面对很多服务对象,而这些服务对象各自的本地函数都不相同,可以这样做。

只要服务端提供的js脚本是动态生成的就行了呗,这样调用者可以传一个参数过去告诉服务端

“我想要一段调用XXX函数的js代码,请你返回给我”

,于是服务器就可以按照客户端的需求来生成js脚本并响应了。

jsonp.html

页面的代码:

<!DOCTYPE html PUBLIC "-//W3C//DTD XHTML 1.0 Transitional//EN" "http://www.w3.org/TR/xhtml1/DTD/xhtml1-transitional.dtd">
<html xmlns="http://www.w3.org/1999/xhtml">
<head>
    <title></title>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 得到航班信息查询结果后的回调函数
    var flightHandler = function(data){
        alert('你查询的航班结果是:票价 ' + data.price + ' 元,' + '余票 ' + data.tickets + ' 张。');
    };
    // 提供jsonp服务的url地址(不管是什么类型的地址,最终生成的返回值都是一段javascript代码)
    var url = "http://flightQuery.com/jsonp/flightResult.aspx?code=CA1998&callback=flightHandler";
    // 创建script标签,设置其属性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etAttribute('src', url);
    // 把script标签加入head,此时调用开始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head')[0].appendChild(script); 
    </script>
</head>
<body>

</body>
</html>
           

这回不再直接把远程js文件写死,而是编码实现动态查询,而这也正是

jsonp

客户端实现的核心部分,本例中的重点也就在于如何完成

jsonp

调用的全过程。

我们看到调用的

url

中传递了一个

code

参数,告诉服务器我要查的是CA1998次航班的信息,而

callback

参数则告诉服务器,我的本地回调函数叫做

flightHandler

,所以请把查询结果传入这个函数中进行调用。

服务器很聪明,这个叫做

flightResult.aspx

的页面生成了一段这样的代码提供给

jsonp.html

flightHandler({
    "code": "CA1998",
    "price": 1780,
    "tickets": 5
});
           

⑶ CORS和JSONP的区别

  • 都能解决

    Ajax

    直接请求普通文件存在跨域无权限访问的问题;
  • JSONP

    只能实现

    GET

    请求,而

    CORS

    支持所有类型的HTTP请求;
  • 使用

    CORS

    ,开发者可以使用普通的

    XMLHttpRequest

    发起请求和获得数据,比起

    JSONP

    有更好的错误处理;
  • JSONP

    主要被老的浏览器支持,它们往往不支持

    CORS

    ,而绝大多数现代浏览器都已经支持了

    CORS

⑷ postmessage

postMessage

通过用作前端页面之前的跨域,如父页面与iframe页面的跨域。

window.postMessage

方法,允许跨窗口通信,不论这两个窗口是否同源。

postMessage

方法的第一个参数是具体的信息内容,第二个参数是接收消息的窗口的源(

origin

),即"协议 + 域名 + 端口"。 也可以设为

*

,表示不限制域名,向所有窗口发送。来看一个例子:

//发送信息页面 http://localhost:63342/index.html
<html >  
<head>  
    <meta charset="UTF-8">  
    <title>跨域请求</title>   
</head>  
<body>  
    <iframe src="http://localhost:3000/users/reg" id="frm"></iframe>  
    <input type="button" value="OK" onclick="run()">  
</body>  
</html>  
<script>  
   function  run(){  
        var frm=document.getElementById("frm");  
        frm.contentWindow.postMessage("跨域请求信息","http://localhost:3000");  
   }  
</script>  
           
//接收信息页面 http://localhost:3000/message.html
 window.addEventListener("message",function(e){  //通过监听message事件,可以监听对方发送的消息。
  console.log(e.data);  
},false);  
           

(5)nginx

使用

nginx

反向代理实现跨域,只需要修改

nginx

的配置即可解决跨域问题。

A网站向B网站请求某个接口时,向B网站发送一个请求,

nginx

根据配置文件接收这个请求,代替A网站向B网站来请求。

nginx

拿到这个资源后再返回给A网站,以此来解决了跨域问题。

例如nginx的端口号为 8090,需要请求的服务器端口号为 3000。(localhost:8090 请求 localhost:3000/say)

nginx

配置如下:

server {
    listen       8090;

    server_name  localhost;

    location / {
        root   /Users/liuyan35/Test/Study/CORS/1-jsonp;
        index  index.html index.htm;
    }
    location /say {
        rewrite  ^/say/(.*)$ /$1 break;
        proxy_pass   http://localhost:3000;
        add_header '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
        add_header 'Access-Control-Allow-Credentials' 'true';
        add_header 'Access-Control-Allow-Methods' 'GET, POST, OPTIONS';
    }
    # others
}
           

(6)websocket

Websocket

是 HTML5 的一个持久化的协议,它实现了浏览器与服务器的全双工通信,同时也是跨域的一种解决方案。

Websocket

不受同源策略影响,只要服务器端支持,无需任何配置就支持跨域。首先

websocket

要进行握手阶段,建立握手的过程大致如下:

当Web应用程序调用

newWebSocket(url)

接口时,客户端就开始了与地址为

url

WebServer

建立握手连接的过程。

  • 客户端与服务端通过TCP三次握手建立连接,如果这个建立连接失败,那么后面的过程就不会执行,Web应用程序将收到错误消息通知。
  • 在TCP建立连接成功后,客户端通过HTTP协议传送WebSocket支持的版本号、协议的字版本号、原始地址、主机地址等等一些列字段给服务器端。
  • 服务端收到客户端发送来的握手请求后,如果数据包数据和格式正确、客户端和服务端的协议版本号匹配等等,就接受本次握手连接,并给出相应的数据回复,同样回复的数据包也是采用HTTP协议传输。
  • 客户端收到服务端回复的数据包后,如果数据包内容、格式都没有问题的话,就表示本次连接成功,触发

    onopen

    ,此时Web开发者就可以在此时通过

    send()

    向服务器发送数据。否则握手连接失败,Web应用程序触发

    onerror

    ,并且能知道连接失败的原因。

这个握手很像HTTP,但是实际上却不是,它允许服务器以HTTP的方式解释一部分handshake的请求,然后切换为websocket。

一个浏览器发出的WebSocket请求报文类似于:

GET /chat HTTP/1.1
Host: server.example.com
Upgrade: websocket
Connection: Upgrade
Sec-WebSocket-Key: x3JJHMbDL1EzLkh9GBhXDw==  // 是浏览器生成的Base64编码的16字节随机字符串,进行安全校验
Sec-WebSocket-Protocol: chat, superchat
Sec-WebSocket-Version: 13
Origin: http://example.com
           

服务端WebSocket回复报文:

HTTP/1.1 101 Switching Protocols
Upgrade: websocket
Connection: Upgrade
Sec-WebSocket-Accept: HSmrc0sMlYUkAGmm5OPpG2HaGWk=
Sec-WebSocket-Protocol: chat
Sec-WebSocket-Origin: null
Sec-WebSocket-Location: ws://example.com/
           

前端页面在 8080 的端口。

let socket = new WebSocket('ws://localhost:3000'); //协议是ws
socket.onopen = function() {
    socket.send('Hi,你好');
}
socket.onmessage = function(e) {
    console.log(e.data)
}
           

服务端 3000端口。可以看出websocket无需做跨域配置。

let WebSocket = require('ws');
let wss = new WebSocket.Server({port: 3000});
wss.on('connection', function(ws) {
    ws.on('message', function(data) {
        console.log(data); //接受到页面发来的消息'Hi,你好'
        ws.send('Hi'); //向页面发送消息
    });
});
           

转自:

CORS:http://www.ruanyifeng.com/blog/2016/04/cors.html

JSONP:https://blog.csdn.net/yzx0xyz/article/details/83686549

https://juejin.im/post/5cbd1e33e51d45789161d053#heading-11

postmessage:https://www.cnblogs.com/dolphinX/p/3464056.html

刘小夕:https://juejin.im/post/5cbd1e33e51d45789161d053#heading-11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