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从北大燕园到樱花之国,一位程序员的心路独白

"IT有得聊”是机械工业出版社旗下IT专业资讯和服务平台,致力于帮助读者在广义的IT领域里,掌握更专业、实用的知识与技能,快速提升职场竞争力。 点击蓝色微信名可快速关注我们!

日本有一家没有菜单、没有卫生间,却价格高昂,只有10个座位的小寿司店,然而就这样一家小店却要提前一个月预约,而且被认为是“值得用一生去排队的小店”,还曾连续两年荣获美食圣经《米其林指南》三颗星最高评价!它就是工匠精神寿司之神——小野二郎的寿司店。小野二郎对食材的选用,和食品的处理有着近乎疯狂和苛刻要求。他在日复一日重复的基础上诞生新作,在平淡的重复中不失创新。他对寿司的独到见解是他不断思索创新的结果,最终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寿司文化。

在日本,拥有高难度专业技能的人被称为职人。小野二郎自称职人,也履行职人的本分:对细节一丝不苟,对技艺的完美追求,在重复中精益求精。

从优秀到卓越,对技术人员来说,同样缺少不了工匠精神。因为它代表了技术人员本身的耐心、专注、坚持、严谨、极致、精益求精等一系列优秀的职业素养,更重要的是,它也是本行业的代表与典范——拥有着无价的文化与精神财富。

今天我们介绍的颜廷吉老师,在到日本之初就下定决心,要“师夷长技以制夷”——把日本的品质相关技术等引进国内。他十多年来在日本一直从事一线软件开发工作,也切实地感受到了世界先进品质管理技术带给日本的各种利益,也很庆幸能够多次参加NTTDATA品质管理第一人——西川先生的培训,并曾多次与其探讨品质管理问题,与品质相关的国内外各种资料等,这十多年间阅读过近百本上万页。

今天我们与大家分享颜廷吉老师的访谈视频及实录文字,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启发。

(视频文件较大,请在wifi环境下观看)

Q:您进行“软件架构师成长之路”系列教材创作的因缘是什么?

A:有没有朋友,用过或者见过一款风靡全球的索尼随时听呢?

我来日本之前,在大一曾经用过这款索尼的迷你随身听,当时就感觉这东西好的不得了。就想他们是怎么做出来了,对此非常的好奇。后来还听说了一个关于这款随身听研发的故事。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在开发这款产品时,技术总监把样品拿给总经理,让总经理进行最终的拍板定案。进行技术说明时,非常自豪第说,我们很多技术指标都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已经可以定型了。可是总经理拿在手里,来回看后,就让助手端来一盆水,然后把样品机放入盆里,让技术总监看有什么结果。然后问技术总监:你看到了什么?技术总监说,看到了气泡。总经理就说,那说明还有压缩的可能性,回去继续努力。然后技术总监回去召集各类技术专家一起研讨,如何进行空间的进一步压缩,来提高品质。这种苛刻的几乎不可能实现的要求,才使得其品质有了质的飞跃。也才有了这款风靡全球索尼随声听。

因此,怀着这种解密的情怀,2007年毕业之后,就来到了日本。

Q:我们知道匠心之路是一项非常有挑战性的事情,您是怎么完成的呢?

A:​的确,自己当初只是抱着玩的心态——想搞明白他们制造优质产品是怎么做出来的。当随着自己深入的研究,自己渐渐明白了日本品质管理之道,而且也受益匪浅,因此就想把这个成果分享出去。所以就借助软件架构师成长之路这个题材,来完成这个匠心之路。也是以身作则,来实践工匠精神。

回想起来,之所以能够完成,最为关键的因素就是刚才所说的探索与分享的情怀!当有了这种情怀,内心也就有了这个强大的愿力,进而也就有了兴趣。有了兴趣就会有这种持之以恒而不为各种诱惑与困难所动摇的信念。正是这份持之以恒的坚持,就会渐渐地聚集各种能量与因缘,最终会天时地利人和,而成为这个领域的佼佼者,这就是工匠精神的核心所在!

● 天时

早在10年前我就进行了准备,那个时候很少有人提及什么是工匠精神。只是现在我们经济发展了,希望从一个经济大国变成一个经济强国,而变成经济强国所需要的核心就是工匠精神......

● 地利

我现在是在日本研究与实践着工匠精神,而这个工匠精神正是他们从我们古圣先贤大唐时代继承而来,也可以说是来重拾大唐工匠精神。而且是在他们最大的软件公司,技术最强、最核心的部门,我周围基本都是名牌大学的博士等技术高手,而且做的项目也是他们核心产品,比方目前做的金融基盘项目sinca,是日本少有的技术难项目之一——难点在于技术复杂性(用专业一点的术语说,它包括最新NTTDATA的Terasoluna5,SpringMVC,SpringIntegration,SOAP,RESTFULL等技术的综合运用,还包括自己扩展的各种功能),也是未来100多个商业系统都要用到的基盘,因此要求品质与性能都比较高。只有在这种环境下,才有研究的价值,才能学到工匠精神的真谛。因此这期间阅读了他们大量的一手资料,参加过很多他们内部品质管理与技术培训,也参与过多个项目的品质管理。这样经过不断的实践与思维,才终于明白了他们品质管理之道。试想,如果到非洲去研究工匠精神,可能就没有这种效果。你说,对吧?

另外,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发达国家,社会福利比较好,业余时间比较多。而且生活非常简单,没有那么多的人际关系。因此,就可以静下心来,一心来做研究。正是有了这种环境,才有了研究与写作的保障。也就有了持久的热情。有句话说,如果你已经为自己的事业达到疯狂的地步时,那么离成功也就不远了。记得咱们第二本的创造过程中,需要设计一个故障报告单,这个报告单内容信息量比较大,因此设计非常有难度。我设计了好久自己都感觉不满意。忽然,有一天从我家的邮箱的一个宣传单上得到了创造的灵感。因此我就连夜进行设计,当时真是忘记了时间的存在,而且乐在其中。当我完成时,已经凌晨5点了,我非常满意也很激动,因此就迫不及待的给我们丁编辑发了过去。如果丁编辑能看到这段视频,也许还会有印象的。

● 人和

在工作中,因为能有缘接触到各种高手,因此就有机会和他们交流与学习。包括集团公司所谓的品质管理第一人西川先生,以及目前项目里的技术二星上将管村先生等等。另外,还有一个强大的的团队支持,比如,我们的日本审核组核心成员周伟鹏,国内审核组核心成员兰霞,未来要参与第三本书审核的技术大咖庄茂伟以及杨晓虎,以及出版社丁诚编辑、排版、美工等十几人的心血,同时也有赖广大读者朋友的大力支持,其中有些朋友来信对本系列教程提出了宝贵意见;当然还有家人的大力支持,特别是我爱人的付出,这10年基本都是她撑起了这个家,而且娃都有3个了,老大已经上二年级,老二上一年级,老三正在孕育之中。虽然身怀六甲,还要照顾我以及家庭,真是感到内疚。也借此机会,特地向所有为此付出心血的亲人朋友表示衷心感谢。你们辛苦了!

另外,当今赴日留学、工作之国人也多达百万,但有为咱们广大读者朋友做点事情,甚至为追寻匠心精神而来的应该寥寥无几。自己虽然不敢与鲁迅先生弃医从文之壮举相提并论,更不敢与孙中山先生之革命精神相媲美。但是古圣先贤之遗德,一直融化为自己默默努力的源泉,希望自己能为大家做点事情,也为国家的复兴尽一点绵薄之力!正如同有朋友所说,如果可以让更多的朋友掌握本系列教材中所阐述的工匠精神应该具备的各种知识与技巧,那么其结果甚至能胜过百万雄兵!

Q:“软件架构师成长之路”系列教材三部曲是如何问世的呢?

A:本系列教程进行了长达5年的规划,又经历了5年的创作,前后持续近10年。内容不但丰富,而且有深度。也就是说要做到这个领域1米宽1000米深。无印良品社长松井忠三有句名言——无论什么工作都有“做好工作的诀窍”,他成功的秘密就是:找出那些诀窍,并将其规范化。本系列教程即是如此。如何把我们软件架构师应该必备的这些一线实践中总结的近千个重要知识点与技巧,从点形成线,从线到面,再从线形成体地整理出来;然后再找出其中的关系,进行前后左右地反复推演、编排与优化,这是非常有难度的,也是需要灵感的。在编排过程中亦以务实严谨,精益求精的态度,以及创新的精神,最终编成了这初中高三部曲。

简单来说,第一本是代码品质与架构优化相关技能的总结。第二本是软件品质管理相关技能总结;第三本是架构设计与实现相关技能总结。三本书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比如说,第三本书进行架构设计之后,还需要使用第一本书架构优化技巧,再进行优化,这样就形成一个闭环,也是一个开放的生态圈。虽然三本书都非常重要,但是明眼的读者朋友可能一看就可以看出,整个套餐系列最终是为了突出第二本书——显中有隐,隐中有显,就是这个道理。

Q:在创作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你感觉最大困难是什么?

A:的确,就如同马云所说,成就一番事业是没有一帆风顺的——要耐得住寂寞,坐得起冷板凳,经得起冷嘲热讽,更要经得起风雨,我也不例外,其中的困难只有自己才知道。

遇到最大的困难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时间,因为调查研究以及创作需要大量的时间,可是我还得上班,而且有时候还得加班;国内还有公司,另外还得顾及家庭。因此,我几乎已经把能利用的业余时间都利用了,几乎没有休闲玩的时间。甚至为了节省时间,我把休息时间安排在电车了,有时候累大了,站在电车里都能睡着。

另外,虽然本着负责,实用、创新的心态来写,但是如何组织完成本系列教材内容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事情。具体来说也就是应该写什么,不应该写什么;技术深度与广度应该如何把握;很多知识点网上都有,那么我们本书又该如何总结?应该站的什么视角进行总结?有没有创新以及如何启发读者进行创新?另外,这些内容能够给读者带来怎样的价值?有没有浪费读者的时间?这些知识点之间的前后联系如何?如何从点到线,再从线到面,从面再到体?如何进行优化与编排?如何体现综合技能?等等都需要考虑。

有时候来了灵感,可能一天写好几页;相反,有时甚至一两周都写不出一页来。这两点就是我感觉写作过程中最大的困难。

Q:在这期间肯定吃过不少苦,受过不少委屈吧?

A:的确受过不少委屈,我举个例子,就是刚刚来日本时,跟随我们公司一个脾气比较怪的同事干活,因为程序里面有一个BUG,被误认为是我混入的,而被大骂,当时自己自尊心又比较强,也不会处事,只有跑到厕所去流泪。擦干眼泪后,还得继续干。

当然,还有很多时候时背黑锅,被所谓“领导”窃取研究成果等等不公平的事情,这些我都觉得无所谓,因为我只关心技术。而在他们看来,以为我比较傻。

Q:在创作的过程中,有什么感动的或者印象比较深刻的故事么?

A:嗯,创作的过程中,有两个事件给我印象比较深。

一个是,我们公司组织海外旅游,晚上别人都去泡温泉,看夜景,而我却在酒店大厅里面看书、思索。因为不一样的环境产生不一样的心境,从而产生不一样的创造意境。

有同事就问我,颜san怎么出来玩还放不下手中的书呢?我就笑着说,闲得无聊,随便看看。当然,领略欣赏大好风光自然是美事,但是借此机会反思弥补一下平时创作过程中的不足与疏漏,增添一些新元素,这种收获要远远大于错过温泉夜景的遗憾。

另外一点,印象比较深的就是形成了随时记录各种创作灵感的习惯。没有智能手机之前,我都在钱包里随身携带各种便条来记录,在智能手机普及之后,我就用手机来记录了。这种随时记录习惯,对于创作来说真的比较给力,也借此机会推荐给各位有缘朋友。

Q:未来有什么规划?

A:本系列“软件架构师成长之路”教材的第一本书与第二本书已经相继出版,第三本书,也是我的收官之作,估计明年会问世。出版后,我们这套教材就完整了,因此我们会做套餐版甚至精装版。

如果说我们研究与学习的国外先进技术是1.0版本的话,那么结合我们中国自己的文化而吸收与优化之后,所做出的成果就是2.0版本(也就是我们目前这套教材)。那么在此基础之上,再经过几年实践与优化之后,打算升级到3.0版(也就是本套书的第二版),此时我们也计划同步发行英文版,日文版等外国语版本,进行全球销售。

俗话说,风水轮流转,我们一直在引进国外的知识产品,是不是也应该轮到我们来输出了。曾经和出版社丁编辑沟通过知识产品输出的事情,希望我们这款产品可以成为其中重要的一员。

Q: 采访的最后,您对广大读者朋友还有什么要说的么?

A: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如果你想要一股清凉剂,如果你想成为一名真正工匠精神传承者的话,那么请跟随我的脚步,我们一起来实现心中的梦想!

END

从北大燕园到樱花之国,一位程序员的心路独白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