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华为鸿蒙系统学习笔记8-开发者生态建设

2019年8月9日,在华为开发者大会上,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正式发布了鸿蒙系统,并宣布鸿蒙系统开源。

华为正式发布鸿蒙系统,将拿出10亿美金激励开发者建设生态。

华为鸿蒙系统学习笔记8-开发者生态建设

  据了解,华为原本打算在明年春天推出鸿蒙,但外部的压力让这个时间提前到了今年8月。余承东表示,鸿蒙已经完成了手机端适配,达到可商用水平。从两年前研发至今,华为对鸿蒙系统投入接近5000位研发人员。

  对于开发鸿蒙OS的初衷,余承东认为,随着全场景智慧时代的到来,华为认为需要进一步提升操作系统的跨平台能力,包括支持全场景、跨多设备和平台的能力以及应对低时延、高安全性挑战的能力,因此逐渐形成了鸿蒙OS的雏形。

  “可以说鸿蒙OS的出发点和Android、iOS都不一样,是一款全新的基于微内核的面向全场景的分布式操作系统,能够同时满足全场景流畅体验、架构级可信安全、跨终端无缝协同以及一次开发多终端部署的要求。”

华为鸿蒙系统学习笔记8-开发者生态建设

  余承东表示,未来的5-10年间,华为的长期战略只有一个:做全场景的智慧生活。为此,华为在今年3月发布了其全场景智慧化(IoT)战略,即“1+8+n“战略,其中,“1”是以“手机”为主入口;“8”是以“平板、PC、穿戴、HD、AI音箱、耳机、VR、车机”等为辅入口;“N”则是“泛IoT硬件”。华为想通过这一战略覆盖多个消费及工业场景。

  实现这一战略需要非常全面的生态打造,鸿蒙系统也因此应运而生。在余承东看来,现有的安卓和iOS系统基于Linux、Unix,这样的内核代码庞大冗余,很难保证不同终端体验流畅。此外,物联网时代将造成一人拥有多终端的局面,这对设备安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软件生态与硬件绑定,为开发带来极大的工作量。

  事实上,科技巨头们一直在为物联网时代的新操作系统做密集筹备。比如谷歌正研发的微内核操作系统Fuchsia,可适配各种各样硬件终端,也是鸿蒙对标的对象。苹果同样在做相关研发,但根据现有信息来看,苹果目前仍是以宏内核和混合内核为主,手表、平板等不同设备之间的OS尚未统一。

  “微内核”是鸿蒙OS的特点之一。即采用同一套操作平台,针对不同硬件能力的产品进行部署,并采用分布式架构,提升效率。余承东介绍道,微内核在性能上相比安卓、Linux、苹果代码利用率大大提升,进程间通信效率提升5倍。目前,鸿蒙内核除了鸿蒙微内核之外,还包含了Linux和LiteOS,以求对于多个系统完成完美兼容。

  在上个月末举办的华为半年报业绩发布会上,华为董事长梁华提到,华为消费者业务还有许多漏洞要补,其中最大的一个漏洞便是生态,这将是消费者业务在下半年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手机生态的建设并不简单。这条道路上最早出现的挑战者之一微软旧曾遭遇失败。微软高管贝尔福曾分析过其手机系统的失败原因:用户规模太少,大部分软件开发企业不愿意在Windows10移动版上投资,即便微软为此支付了高额费用,甚至为对方开发了专门的软件产品。

  国内互联网巨头如阿里也曾推出过手机操作系统YunOS,后者一度吸引2亿用户,成为全球第三大手机操作系统。但随着适配机型用户规模的萎缩,YunOS也渐渐淡出视野。

  现在难题摆在了华为面前。在余承东看来,微软和阿里在手机系统上失败的原因在于没有终端能力、销售渠道和品牌的支撑。华为的能力在于有更多的终端支持。

  “如果到了极端情况,我们在一夜之间可以把所有华为手机的系统都换成鸿蒙,包括主流应用。安卓系统迁移到鸿蒙系统的开发量非常小,我们可以做到这一点,但我们没有这么做”,余承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