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标准不是一家独大——IBM中国开发中心总经理王阳专访

记者/白苗

    只有制定标准,才能充分发挥一个生态系统的全部力量,它才具备自我创新的能力。而开放的标准,确保了这个生态中有众多角色,从而防止一家独大的情况发生。

——王阳

    新技术层出不穷,而互联网又给予我们一个非常开放的空间,今天的软件技术世界已经和以往大不相同。从前,标准的制定有可能是几家产业经营的寡头坐下来开会讨论的结果,也可能是两个小伙子在车库埋头钻研的成绩,更多的情况下,标准的制定是整个产业共同认可的价值观。

因特网出现改变标准制定

    在这个问题上,IBM公司副总裁,IBM中国开发中心总经理王阳博士的观点非常明确:

“我认为今天已经没有一家公司会有垄断市场的能力了,比如云计算这样的新兴市场。现在的因特网已经把各种势力范围,或者把整个社会的观点和能力都展现出来,这就可以让你看到这种趋势。以新闻媒体为例,并非只有一家能够独断。如果说过去要成为一家媒体的门槛很高,它需要印刷、渠道、配送、内容采编等等,能跨过这个门槛的不多,可能出现一家独大的现象。而这家媒体的观点很可能是所谓标准,譬如它预报今天的天气是阴天,那就是阴天。但是当这样的机构越来越多的时候,可信程度也逐渐得到提高,很多家媒体的预报基本能帮你判断那家的预报更正确。因特网的出现,不仅仅在媒体这一端打开了信息的渠道,在很多其它领域也一样。非常广泛的用户是因特网的基础,这也让标准化的内容更不容易被一家企业掌握。”

    对于云计算,王博士的观点也同样明确:

    “因此未来的云计算市场,不可能是一朵云,也不可能是一家独大的云。云计算会有多朵云,只有百花齐放,这件事情才能做成。天上要飘着多种彩云,才会把这件事情变得绚丽多彩。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强调标准,尤其要强调开放的标准。前一段时间,微软在杭州宣布与政府签订了意向性的云计算协议,这种工作IBM是很欢迎的。我向来反对一家独大,IBM也反对一家独大。最好的方法是以你的性能、功能、产品的先进性和给客户提供服务的细微之处,让业务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同时在标准化的基础上让客户有多种选择。”

    对此,IBM大中华区Tivoli开发部总经理及IBM中国开发中心云计算总监谭瑞忠先生补充道:“看哪一个企业、哪一个玩家能够在云游戏里面取胜其实不难,而且最后的答案也不可能是一个玩家取胜。它应该是一个集团、一个集体取胜。为什么这么说呢?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不同的特点和优势,IBM的强项在与其强大的基础架构,包括在基础架构上的先进性这种强大的底层整合能力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但是如果我们自己独自一人玩这个游戏,是玩不了的。因为对任何一个提供商而言,一定要用某种方式来接触最终用户群。因此,我们会将合作伙伴拉到市场上一起打拼,IBM提供基础架构的技术,而合作伙伴则与我们一起探索业务模式上的问题。所以将来如果某个云计算玩家自己想变成一个独尊,那么它也很可能会很快消失,因为它会发现自己根本没有能力来胜任所有的工作。反过来,如果几个玩家在一起互相借鉴彼此的优势,共同打拼市场,这不仅对企业、对公司有好处,也是对客户最大的意义所在。”

标准化的制定由市场决定

    然而一个根本的问题是,标准到底由谁来制定?怎样的标准才能得到企业和用户的一致支持呢?几乎每一个人都清楚,如果作为标准的制定者,将会在市场上赢得更多的利益,但从企业角度以这个角色来考虑的同时,还需要考虑整个生态环境对标准的要求。王博士举了一个很好的例子来说明:

    “其实因特网本身就是一个业界共有的价值观体现。比如最早制定在Web上的文档标准时,一个什么样的文档标准能被大家统一接受呢?文档的格式,要满足大多数人的编辑要求,要适应多年以后的互联网发展状况。HTML满足了这个要求,因此它成为了标准。进一步的,互联网的数据应该如何进行描述?怎样的描述可以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这个问题同样很棘手。因此W3C组织就将各种各样不同的企业和用户召集起来研究,最终数据结构的标准使用XML形式得到了认可。同样,对于即将开启云计算时代的今天而言,同样有不少标准需要确立。比如运算能力,是根据什么来进行计算的?应用程序的形式如何?怎么虚拟化?运算能力如何迁移?虚拟机该怎么做?这都将会是未来要考虑的标准。这样,你就很难说只提供独家的操作系统,让所有人按照你的标准工作。在企业级领域,JavaEE是一个很好的标准,这是国际上做技术标准的一个典范之一,也是很多企业共同参与标准化制定的一个很好的模型。”

    “同样,新时代的到来,会增加新的Web服务标准,如果你的应用以SOA形式提供接口,那么这些API如何符合标准?未来,甚至我会认为性能和安全性也要有标准,这样可以确保你的应用或服务部分出现出了漏洞,使得整个云计算结构崩溃。这里对于每一个IT提供商都提出了很高要求。”王阳博士说。

    上面提到的主要是技术设施的标准,在整个业务的系统栈中,这属于下层的标准。它们通常由业内的基础设施提供商来共同制定。但从企业用户的角度,却不仅仅是软硬件的基础设施,更重要的是业务。此时,行业以及领域的用户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制定自己的标准,这也就是所谓的业务标准,而业务标准,几乎是很难一家独大的。王阳博士对这个观点非常认同,他还补充道:

    “不同的应用领域有不同的标准,只有大家都把这个标准制定出来了,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共享。在面对企业和行业的标准问题上,云计算是一个新的方向和模式,但业务才是最重要的问题。比如医疗行业,采用的标准不一样,那就很难互换。医院、诊所、药房、医疗设备生产厂商、专科医院以及各种医疗机构相互之间的信息就很难互换,这样带来的局面将会很尴尬。这时候,在业务层面上一定要有标准来协调整个生态系统的运转。如果在基础设施层面上,大家使用相同的ERP、CRM的信息交换架构(不一定是相同的产品),那么就能够共享标准,也只有这样,人们才会想到标准,而标准化使得这样的共享成为现实,从而进一步推动行业本身的进步。”

本文刊载于CTO第二期,随《程序员》2009年7月号发行,全文请阅读杂志。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