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说说模态化1:用户界面的模态化和代码的模态化

从最终用户的体验来看,模态性是指,用户开始了一项操作后,他要么完成这项任务,或者取消整个任务。

例如,打开一个文件就是一个模态性的操作:一旦”打开”菜单被点击后,用户只能选择一个文件来打开,或者取消整个操作。

另外一个例子是,当准备打开一个文件的时候,用户就不能和现有已经打开的文档做任何的交互操作,例如,用户不能滚动现有文档来查看一些内容来帮助他回忆应该打开哪个文件。

从程序员的角度来看,模态性可以看做一个函数,它会执行一项用户界面操作直至操作完成。换句话说,模态性是一个嵌套的消息循环,它会继续处理消息,直到达到某个退出条件为止。在上面的示例中,模式性是GetOpenFileName函数被调用后,直到用户选择文件名或取消对话框后才会返回。

请注意,这些概念不一定总是一致的。你可以创建模态化用户界面,也就是说,在其他操作完成之前不让用户与主窗口交互,同时在代码实现上将其编码为非模态化的函数。

我们来看看下面的例子:

说说模态化1:用户界面的模态化和代码的模态化

上面是一个普通的非模态对话框的例子。 当你按下空格键时会显示”查找”对话框。 请注意,你可以在“查找”对话框打开时单击返回主窗口,这是因为”查找”对话框是非模态的。与非模态对话框一样,调度其消息是在主消息循环中通过调用 IsDialogMessage函数来处理的。

我们可以将上面的代码转换为一个模态对话框:

说说模态化1:用户界面的模态化和代码的模态化

请注意我们启用和禁用窗口的时机。

当你运行这个修改后的程序时,除了”查找”对话框现在是模态的之外,一切看起来都一样。 在关闭“查找”对话框之前,你无法与主窗口进行交互。 “查找”对话框在用户界面意义上是模态的。但是,代码是以非模态方式构造的。没有对话框消息循环,主窗口循环根据需要分派对话框消息。

通常不会以这种方式设计模态化界面,因为这会使代码更难结构化。例如,和管理对话框相关的代码会分散在各处,并且对话框的管理需要作为状态机处理,因为每个阶段都返回到主消息循环。这就需要花些功夫了。

总结

我十分不喜欢模态化界面,我想,和我一样的用户也有一些。

因为它会中断工作流,更为糟糕的是,刚刚进入心流后,你被模态界面打断并被迫做出一些选择。

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