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伦理学的邀请

“激励培养一个自由思想者,而非制造好的思想者,当然更不是坏的思想者”。 

在道德中我们只有四条原则: 

1、哲学的:出于对法律的尊重,为了“好”本身做好事; 

2、宗教的:出于对上帝的爱,为了上帝的意志做好事; 

3、人性的:出于自爱,为了你自己的幸福做好事; 

4、政治的:出于对社会的爱和对自身的考虑,为了你作为其中一份子的社会的繁荣而做好事。-----利希腾贝格《格言集》 

以扫决意让红豆汤超过设定他之所以为“他”的各种社会关系。于是问题就出来了,以扫是真正完成了他想做的事,还是死亡将他催眠,麻痹了他的意愿。 

伦理学就是探求如何生活得更好的一种理智行为。如果说它值得人感兴趣,值得人追问下去,那是因为我们都渴望过上好的生活,只有那些生就注定为奴的人,或是如此害怕死亡以至于认为一切都都无所谓的人,才会为了红豆汤,以随意一种方式而活。

我们把适合这一目的的叫做“好”而把所有人感觉不好的东西称之为“坏”。 

好和坏之间的界定是模糊的,变化着的。 

每个人的生活,至少部分程度上是他自己想要过得那种样子。 

兵蚁和郝克托耳的区别就是,兵蚁没有选择,它必须牺牲自己,它没有自由。而郝克托耳是自己选择的过程,他完全有权利不做,却选择了去做。 

在人身上没有绝对的肯定与否定。 

自由,把我们和动物和所有被必然性驱使的东西区分开来。我们确实无法做“做一切想做的事情”但我们也没有被强制做“唯一的事情”。 

关于自由我说两点:第一,我们无法选择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例如:身高,癌症)但我们可以用各种方式面对发生的事情做出自由的回应。第二,有一个追求目标的自由,但意味这就绝对可以达成。我们行动能力越强,我们从自由中所获取的结果就会越好。 

我们过于关注我们的不自由,而忽视了我们的自由。 

最慎重最可取的办法就是,好好把握我们所做的,努力掌握一些不致于做错事的生活智慧。 

三种动机:习惯、命令、任性。 

自由就是做决定,但你也别忘了,要对你的决定心知肚明:就像你理解的,它是放任自流的对立面,所以为了不放任自流,你必须好好考虑即将做的事情:第一次想:我做这件事的动机是什么?是习惯、命令还是任性。第二次想:我为什么遵守这个命令,因为害怕被惩罚吗?还是想要奖励? 

依愿行事。认真考虑什么是对你好的。给自己一份好的生活 

我们这一辈子的责任就是不做笨蛋。笨蛋就是需要拐棍来走路的人。 

要达到自觉的构成要素:A知道并非一切都无所谓,我们想活下去,而且想要活得好,像作为“人”那样活得好。B做好准备检查我们做的是否真正符合我们想要的。C在练习的基础上培养伦理的好品味,达到某些事不自觉的就会让我们排斥。(比如一个人一想到撒谎就恶心)D拒绝再寻找假装是自由身的“不在场证明”,理智的担当起我们行为的后果。 

悔恨从哪里而来,对我来说,这很清楚:它来自于我们的自由,如果我们不自由,我们会一丁点负罪感都感受不到(当然也不会感到自豪)于是我们可以顺利成章的躲开愧疚。 

责任的实质如果你还想知道的话,并不仅仅在于承担闯祸的责任而不往他人或环境上推脱,真正负责的人,清楚的知道他的自由是纯碎崇高:既是真正的,又是国王不可侵犯的,使人得以做出决定不受上面任何人的命令摆布。就是知道我们每一个动作都在构建、定义、创造一个“我”。

承认一个人是自己的同类,首先意味着从他的内心去理解他的可能性,意味着在某个时刻站在他的视角去看我们置身的这个世界

“我们不应当为长寿担心,而要想想如何活得满意,因为前者取决于目的地,后者取决于你的心智。只要生活充实那就是长寿了,而充实的来源是精神恢复自身良好状态并达成对自我的控制。”---塞内加,《给卢西里奥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