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TCPIP协议详解【二】

作者:运维法拉令

TCP四次挥手

TCPIP协议详解【二】

由于TCP连接时全双工的,因此,每个方向都必须要单独进行关闭,这一原则是当一方完成数据发送任务后,发送一个FIN来终止这一方向的连接,收到一个FIN只是意味着这一方向上没有数据流动了,即不会再收到数据了,但是在这个TCP连接上仍然能够发送数据,直到这一方向也发送了FIN。首先进行关闭的一方将执行主动关闭,而另一方则执行被动关闭,上图描述的即是如此。

第一次挥手:Client发送一个FIN,用来关闭Client到Server的数据传送,Client进入FIN_WAIT_1状态。

第二次挥手:Server收到FIN后,发送一个ACK给Client,确认序号为收到序号+1(与SYN相同,一个FIN占用一个序号),Server进入CLOSE_WAIT状态。

第三次挥手:Server发送一个FIN,用来关闭Server到Client的数据传送,Server进入LAST_ACK状态。

第四次挥手:Client收到FIN后,Client进入TIME_WAIT状态,接着发送一个ACK给Server,确认序号为收到序号+1,Server进入CLOSED状态,完成四次挥手。

为什么建立连接是三次握手,而关闭连接却是四次挥手呢?

这是因为服务端在LISTEN状态下,收到建立连接请求的SYN报文后,把ACK和SYN放在一个报文里发送给客户端。而关闭连接时,当收到对方的FIN报文时,仅仅表示对方不再发送数据了但是还能接收数据,己方也未必全部数据都发送给对方了,所以己方可以立即close,也可以发送一些数据给对方后,再发送FIN报文给对方来表示同意现在关闭连接,因此,己方ACK和FIN一般都会分开发送。

网络层

IP地址由两部分组成,即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二者是主从关系:

(1)网络号 net-id,它标志主机(或路由器)所连接到的网络,网络地址表示其属于互联网的哪一个网络。

(2)主机号 host-id,它标志该主机(或路由器),主机地址表示其属于该网络中的哪一台主机。

TCPIP协议详解【二】

网络接口层

协议拆分

TCPIP协议详解【二】

类似地,许多应用进程使用TCP或UDP传送数据,则需要在TCP段或UDP数据报首部定义一个应用程序标识符。TCP和UDP都使用一个16位的端口号来标识不同的应用程序,TCP和UDP把“源端口号”和“目的端口号”分别存人TCP段首部和UDP数据报首部。网络接口分别发送和接收IP、ARP、RARP的数据,同理,也必须在以太网(假定物理网络是一个以太网)的首部加入一个字段,用来说明是哪个协议的数据。

为此,以太网帧首部定义了一个16位的“类型”字段。当接收方(也称目的主机)收到一个以太网帧时,数据就开始在协议栈中自下而上传送。各层协议利用报文首部所携带的协议控制信息做相应的处理,然后去掉各层协议数据单元的首部,将封装的数据交给上层协议。每层协议都要检查协议首部中的协议标识,以确定让哪一个协议接收数据,这个过程称为拆封,如上图所示。

局域网数据传输

TCPIP协议详解【二】

任何两个对等层(peerlayer),例如传输层、网际层、网络接口层之间的通信,如同上图中标识的一样,好像是将数据通过水平虚线直接传递给对方,这就是所谓的对等层之间的通信。实际上,协议就是在两个对等层之间传递数据时的各种规定。由此可以这样认为:实际通信是按垂直方向进行的,层与层之间经过封装和拆封这样的操作实现物理通信。但是逻辑上,却是在水平方向上利用协议进行的对等层通信。

广域网数据传输

TCPIP协议详解【二】

应用层和传输层使用端到端(end-to-end)协议,路由器中没有这两层协议,只有端系统才有这两层协议。网际层是逐跳(hop-by-hop)协议,端系统和路由器都有网际层协议。一个路由器具有两个或多个网络接口,这样才能连接两个或多个网络。互联网的目的之一是在应用程序中屏蔽所有的物理网络细节。在上图中,应用层不需要关心一个端系统是在以太网上还是在令牌环网上,它们通过路由器进行通信。随着不同类型物理网络的增加,互联网的规模变得越来越大,也需要增加路由器,但是应用层仍然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