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新规!无规培证不能在二级以上医院当医生,医生成长为啥这么难?

作者:康迅网
新规!无规培证不能在二级以上医院当医生,医生成长为啥这么难?

近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印发了一份关于完善医疗卫生服务系统的方案,其中一条引起了广泛关注及热议: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新进医疗岗位的本科及以上学历临床医师须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新规!无规培证不能在二级以上医院当医生,医生成长为啥这么难?
新规!无规培证不能在二级以上医院当医生,医生成长为啥这么难?

规培即规范化培训,在中国医学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是对医学生进行系统培训和考核的一种方式,旨在提高医生的临床能力和职业素养。然而,在过去的几年里,由于规培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很多医学生和未规培的医生对规培有一定的抵触感,认为规培就是浪费时间,是廉价的劳动力。

不可否认,涉及实施规培制度的初衷是好的,期望通过2~3年规范化培训,可以全面提高医生的专业性、职业成熟度。由于医学生在学校中所学习的多为理论知识,临床技能也多是在模拟人身上进行操作,实际接触患者的机会较少。因此,他们需要足够的时间从“医学生”过渡到“医生”,而这就是规培的意义所在。

而河北省人民政府出台这一新规,规定要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只能招聘通过规培考核的医生,这无疑会提高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进而保障患者的安全。同时,也说明,规培越来越重要。

这么一看,规培势在必行,而且利大于弊,完全是一个好的政策,但为什么有很多医生却持反对意见呢?

新规!无规培证不能在二级以上医院当医生,医生成长为啥这么难?

通过康迅网后台的统计,我们不难看出,超六成的医生均不建议规培,超一成的医生在评论区也述说了规培的“坏处”,总结有以下3点。

1.工作压力过大

规培生需要承担较高的工作压力和责任,夜班和周末值班导致没有充足的休息时间。同时,由于初入临床,学习任务繁琐,这些均会导致一些医学生和医生对规培望而却步。

2.薪资相对较低

规培生薪资相对较低,尤其是与所承担的工作量和责任相比较而言,苦活、累活都是规培生干,但到了福利和薪酬上,一句“不是本院职工”便打发了,是实际上的“廉价劳动力”。

3.缺乏个人发展空间

规培生由于无法单独行医,主要承担一些基础任务和临床工作,如换药、基础问诊等基本操作。而部分带教医生考虑规培生不是本院职工,且自己工作繁忙,所以不愿花费自己的私人时间去教授临床知识,导致规培生缺乏个人发展和专业成长的机会,当规培结束后发现自己并没有什么成长。

由此可见,虽然国家政策实施的初衷和目的很好,但由于中间的实施过程不完善,也难免有人打着“好政策”的幌子“办坏事”,导致最终“好心办了坏事”。基于上述3个原因,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优化。

1.公平对待,提供适当的奖励和激励机制

虽然规培生不是本院的职工,但他们也是在工作、服务于患者,他们的薪酬福利理应和他们的付出呈正比;或者提供额外的奖励和激励措施,使其在规培期间得到合理的回报,增加他们的积极性和工作动力。

2.提供继续教育和专业发展机会

应给予规培生充分的学习和培训机会,为他们提供进修和专业发展的途径,鼓励他们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技术水平。

3.加强医生管理和指导

规培基地应加强带教老师的管理,明确规培生的培训方案,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解决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提升他们的职业发展和工作满意度,提高规培的效率和实用性,使规培更具吸引力和价值。

通过这些举措,或许可使规培制度更加完善,使规培生的付出有相应的回报。

好政策的实施需要各方共同努力,通过合理的调整和管理,使之更好地适应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医疗保健服务。同时,需使医务人员的付出得到应有回报,心甘情愿为患者付出!

文、排版丨冯熙雯

编校丨王申冲

审核丨邢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