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法国和英国正在争夺欧洲人工智能的桂冠

作者:AI商业论
法国和英国正在争夺欧洲人工智能的桂冠

两个国家正在争夺欧洲人工智能之都的地位。

最近几周,法国总统马克龙和英国首相苏纳克都对人工智能发表了大胆的声明,他们都试图在这个高度炒作的市场中分一杯羹。

6月18日,马克龙在法国年度科技大会Viva tech上说:“我认为我们在欧洲大陆(人工智能领域)排名第一,我们必须加快步伐。”而在6月12日的伦敦科技周会议上,苏纳克则将英国称为“全球人工智能安全监管的地理所在地”。

人工智能被视为革命性的,因此对世界各国政府具有战略重要性。

围绕这项技术的炒作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微软的病毒式传播特性引发的OpenAI的ChatGPT。随着世界各国试图利用最关键技术的潜力。

那么,谁在争夺欧洲人工智能桂冠的竞赛中处于领先地位呢?

钱的问题

在巴黎的VivaTech上,马克龙宣布了5亿欧元(5.62亿美元)的新资金,以创造新的人工智能“冠军”。此前,法国政府曾承诺在2022年前向人工智能领域投入15亿欧元,以赶上美国和中国市场。

“我们将疯狂地投资于培训和研究,”马克龙告诉CNBC,并补充说,法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处于有利地位,因为它可以获得人才和围绕该技术形成的初创公司。

今年3月,英国政府承诺投入10亿英镑(合13亿美元)用于超级计算和人工智能研究,希望成为“科技超级大国”。

作为该战略的一部分,英国政府表示,它希望花费约9亿英镑建造一台“百亿次”计算机,该计算机能够构建自己的“BritGPT”,这将与OpenAI的生成式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相抗衡。

然而,一些官员批评了这一资金承诺,称这不足以帮助英国与美国和中国等巨头竞争。

前首相鲍里斯·约翰逊内阁的前政府部长萨吉德·贾维德在伦敦科技周的一次炉边讨论中表示:“这听起来很棒,但离我们需要的还差得远。”

监管人工智能滥用

英国和法国之间的一个重大区别在于,两国都选择如何监管人工智能,以及影响这项快速发展的技术的现有法律。

欧盟制定了《人工智能法案》,这将是西方首个专注于人工智能的综合性法律。这项立法于今年6月在欧洲议会获得了议员们的批准。

它根据风险评估人工智能的不同应用——例如,实时生物识别和社会评分系统被认为构成“不可接受的风险”,因此被禁止。

国际律师事务所西盟斯律师事务所全球人工智能主管米内什•塔纳表示,法国将受到《人工智能法案》的直接管辖,如果相关的法国监管机构——无论是法国国家信息产业部(CNIL),还是专门针对人工智能的新监管机构——在执法方面采取“积极措施”,那将“不足为奇”。

在英国,政府没有发布专门的人工智能法律,而是发布了一份白皮书,就如何在各自领域执行现有规则向各个行业监管机构提供建议。白皮书对人工智能的规制采取了原则性的方法。

政府将该框架吹捧为一种“灵活”的监管方式,Tanna称其比法国的方法更“支持创新”。

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呼吁全球对人工智能进行监管

法国总统马克龙呼吁全球对人工智能进行监管

“在脱欧后的世界里,英国的做法是由鼓励人工智能投资的愿望驱动的,”他补充说,这给了英国更多的“自由和灵活性,在适当的水平上推动监管,以鼓励投资,”他在给CNBC的一封电子邮件中说。

Tanna表示,相比之下,欧盟的人工智能法案可能会使法国对人工智能投资的吸引力“降低”,因为它为人工智能制定了“繁重的监管制度”。

谁会赢?

“法国肯定有机会成为欧洲的领导者,但它面临着来自德国和英国的激烈竞争,”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保证自主研究所的联合主任安东·达布拉说。

为医生提供人工智能“副驾驶”服务的Nabla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亚历山大·勒布伦表示,在创办人工智能公司的吸引力方面,英国和法国“可能不相上下”。

“这里有很好的人才库,像谷歌和脸书这样的人工智能研究中心,还有一个合理的当地市场,”他说,但他警告说,《欧盟人工智能法案》将使初创公司“不可能”在欧盟建立人工智能。

勒布伦补充说:“如果英国同时采取更明智的法律,它肯定会战胜欧盟和法国。”

与此同时,伦敦一直是该行业一些角落悲观情绪的源头,他们批评这个国家对科技企业家没有吸引力。

反对党工党领袖凯尔•斯塔默在伦敦科技周上对与会者表示,英国的一系列政治危机总体上削弱了投资者对科技行业的信心。

斯塔默说:“许多投资者对我说,我们现在不会在英国投资,因为我们没有看到投资所需的政治确定性条件。”

法国科技创业公司YesWeHack的首席财务官Claire Trachet表示,英国和法国都有潜力挑战美国人工智能巨头的主导地位,但这不仅是不同中心之间的竞争,也是整个欧洲的合作。

“这需要欧洲科技超级大国的协调一致和集体努力,”她说。“要真正产生有意义的影响,他们必须利用集体资源,促进合作,并投资于培育一个强大的生态系统。”

特拉切特补充说:“结合优势,特别是德国的参与,可以让他们在未来10-15年内创造出一个令人信服的替代方案,颠覆人工智能的格局,但这需要高度的战略眼光和合作方式。”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