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符离之战的惨败收场,孝宗损兵折将的闹剧,打的南宋不再轻易北伐

作者:大猫读历史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南宋时期宋金之间经常冲突不断,在绍兴议和之后,金朝现有控制的地区因边患严重而难以立足,金世宗在即位后通过实行软化和镇压并济的策略平叛边患,在此基础上,金朝又集中兵力准备对南宋展开新的军事行动。而南宋此时,宋高宗“禅位”于孝宗,孝宗即位后对内整顿吏治,发展经济,对外积极准备北伐。

符离之战的惨败收场,孝宗损兵折将的闹剧,打的南宋不再轻易北伐

符离之战的背景

绍兴三十一年金国内部发生了宫廷政变。由于海陵王完颜亮此时在攻打南宋,东京辽阳府留守完颜雍带着府兵逼宫造反,随后自称皇帝,是为金世宗,金世宗即位初,金国内外局势交困。

为了稳定国内局势,实行软化和镇压并济的政策,一方面派使臣赈济山东百姓,并诏谕“盗贼”及流民归业。另一方面镇压契丹农牧民起义和河北、山东起义部队。

符离之战的惨败收场,孝宗损兵折将的闹剧,打的南宋不再轻易北伐
史载:时金主褒新立,山东、河北豪杰蜂起,耶律诸种兵数十万据数郡之地,太行山忠义耿京、王世隆辈皆欲挈地还于朝。

金国通过软化和镇压农民起义使自己得以集中兵力对付南宋,准备再次南犯侵宋。鉴于完颜亮攻宋失败,金世宗从中吸取经验教训,这次在瓜洲和采石两地加强防守,以备不测。经过长时间的休整,金人在物力、军力方面做足了准备,大战一触即发。

在宋朝方面,采石之战的胜利极大的鼓舞了南宋抗金派人士,朝堂当中“抗战派”渐渐得势,宋高宗感到无法控制局势,心灰意懒,表示“倦勤”实行“内禅”,绍兴三十二年宋高宗退位,六月宋孝宗赵眘继位。

符离之战的惨败收场,孝宗损兵折将的闹剧,打的南宋不再轻易北伐

孝宗刚刚继位,金国的山东、河北等地豪杰蜂拥而起,太行山众多义士,如耿京、王世隆、陈蔡如、陈亨祖辈等,皆欲进取收复故土,以还宋之国土予君民。

孝宗继位之初便雄心勃勃立志要收复中原,并以此试图扭转南渡以来颓废的国势,同时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和争取民心,孝宗对内采取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措施,先是下诏为岳飞平反,这样使朝廷上下的主和空气为之一扫。

“复飞官,以礼改葬,赐钱百万,求其后悉官。”
符离之战的惨败收场,孝宗损兵折将的闹剧,打的南宋不再轻易北伐

之后又整顿吏风,加大对贪官污吏的惩罚。在经济方面,颁布赈灾安民、宽恤百姓的具体办法。对外方面,积极进行北伐的准备。

宋孝宗起用颇负抗战派领袖虚名的张浚和“号为智囊”的翰林学士史浩,把领导抗战的重任寄托于他们两个人的身上。

“擢史浩为参知政事,以张浚为少傅、江淮东西路宣抚使,封魏国公。为联络北方义军, 做好北伐准备,孝宗又采纳史浩的策略, 任命布衣李信甫为兵部员外郎,‘赍蜡书间,道往中原,招集豪杰之,据有州郡者,许以封王世袭’,以便在今后的抗金战争中,尽可能地获得北方人民的支持。”
符离之战的惨败收场,孝宗损兵折将的闹剧,打的南宋不再轻易北伐

但关于北伐朝堂之内存在很大的分歧。以史浩为首的主守派坚决反对此次冒险北伐,完颜亮南犯不到一年时间,人困马乏,人力、物力、军力尚未准备充分,在这样的条件下再进行北伐,必然会导致失败。

他对孝宗说:“先为备御,是谓良规。傥听浅谋之士,兴不教之师,寇去则论赏以邀功,寇至则敛兵而遁迹,谓之恢复得乎?”

史浩认为此时不宜北伐,而应该养精蓄锐,以图恢复中原。因此他坚决反对张浚的主张。但张浚刚愎自用,不顾敌我力量对比状况坚决出战。

符离之战的惨败收场,孝宗损兵折将的闹剧,打的南宋不再轻易北伐

符离之战

隆兴元年四月,张浚征得孝宗同意后,绕开三省、枢密院,直接命令李显忠、邵宏渊等出战。张浚以招抚使命显忠节制殿前司马及池州驻札御前诸军,由淮西而进,建康都统邵宏渊为副使,建康、镇江驻札御前诸军及步司军马也归李显忠统领。到达淮东时,符离之战前期李显忠不断取得胜利。

“公即禡牙建斾,誓众启行,”

五月,李显忠自濠梁渡过淮河。与金将都统萧锜战于陡沟,李显忠告诉自己的部下,萧琦带领的军队为“拐子马,虏之长技也。”“拐子马”作为金军精锐骑兵,号称常胜军,李显忠部将张荣请为先锋,李显忠授予其作战方略,萧琦很快便打败“拐子马”部队,金军骑兵溃散而走。

符离之战的惨败收场,孝宗损兵折将的闹剧,打的南宋不再轻易北伐

五月初六,李显忠率领军队到达离灵壁不远处,金统领萧琦统马军三千五百余骑拒抗官军,李显忠派遣自己的部将张师颜等与敌军作战。不久,部将曹高麦等以千骑横冲贼军,李显忠又遣李舜举领白旗子策应。萧琦大败,向城西逃走。

关于此战,史料记载:

十四日,淮西路招抚使、御前诸军都统制李显忠言:依圣旨,亲率军马前去招纳伪都统萧琦。于五月初六日到灵壁南,逢见萧琦统马军三千五百余骑 拒抗官军。差都总管时俊等与贼交战,萧琦败走。初七日,直抵灵壁,贼一万五千余骑于城南布阵,显忠布分军马与贼(尘)[鏖]战,杀降到蕃贼二千六百余人,收复县城。
符离之战的惨败收场,孝宗损兵折将的闹剧,打的南宋不再轻易北伐

由上述材料得知,李显忠五月初六到达灵璧南边,与萧琦大战,萧琦败走。初七,攻占灵壁,城中三千步卒,伪官等相继出降,随后收复灵壁。李显忠进入灵璧城抚定百姓,命令军中不可虏掠,市肆仍故。且告诉灵璧父老:

“朝廷本图拯遗民于涂炭,非欲多杀示威,父老宜宣德意,勿怀疑惧。”

李显忠为拯救苍生,关爱百姓,进城之后不掠一分一毫,受到当地人民的爱戴,灵璧百姓无不感激涕零,中原归附者接踵而至。

符离之战的惨败收场,孝宗损兵折将的闹剧,打的南宋不再轻易北伐
显忠命人树立两种旗帜,告诉投降者说:“尔辈为虏胁耳,愿归朝者立黄旗下,当补授官资;愿归本国者立白旗下。”有立白旗下者,全部遣去。

李显忠当初和邵宏渊约定,邵宏渊攻取虹县,自己攻取灵壁,然后并兵而西。李显忠按计划取得灵壁,但邵宏渊久攻虹县不下。于是李显忠率领骑兵向东到达虹县,让灵壁降卒入城告诉虹县百姓祸福:

汝逃则无所,战则不敌,能死决战,不然速降,犹保首领。城破,必杀无赦!
符离之战的惨败收场,孝宗损兵折将的闹剧,打的南宋不再轻易北伐

不多时,金将大周仁出城到达军队前曰:“我等素闻李公威名,余则不知也。今愿以城降。”傍晚时分,大周仁与蒲察徒穆、久安、李千户等率众出降。

同年六月,李显忠率兵来到宿州城,与金人激战,李显忠将金军击败,斩其左翼都统及首虏数千人,自辰至申,贼兵败走,追奔二十余里。此后李显忠便闭营休士,为攻取宿州城想计谋。

符离之战的惨败收场,孝宗损兵折将的闹剧,打的南宋不再轻易北伐
随后,“显忠带领麾下杨椿上城,开北门,不逾时拔其城。宏渊等殿后,趣之,乃始渡濠登城。城中巷战,又斩首虏数千人,擒八十余人,遂复宿州。”

至此,宋军在李显忠的带领下连连取胜,朝堂之上接连收到“捷奏”。中原震动,孝宗手书劳之曰:“近日边报,中外鼓舞,十年来无此克捷。”与此同时,邵宏渊等不配合李显忠作战,在宋军攻占宿州后,邵宏渊等人散布谣言,导致军心动摇,战争形势急转直下。

符离之战的惨败收场,孝宗损兵折将的闹剧,打的南宋不再轻易北伐
隆兴元年五月十四日,李显忠和邵宏渊带领士兵与金军始战于宿州城西南十里外,地名大王湖。自旦至申,交战数十回合,金军大败,宋军杀敌万余人。“其大汉军(金军)释甲弃仗、稽颡乞降者亦万数。”战争结束后,李显忠“闭营休士”,邵宏渊与张训通、王存皆言:军止有来早一食,且乏攻具,以何攻城?不若还军灵壁,就粮而归。李显忠曰:所以约赍军食者,正欲宿州就粮耳。

李显忠令诸军破城,但邵宏渊等人并不以为意,且私下偷偷耻笑李显忠的决策,李显忠遂申严赏罚,率厉将士。第二天清晨,晓色未分之时,李显忠带领士卒坎城,争先而上,开门进军,与城内金军巷战。

符离之战的惨败收场,孝宗损兵折将的闹剧,打的南宋不再轻易北伐

显忠麾军荡击之,生擒麻叶万户十人,柳叶千户二十余人,城中巷斩首三千余人,生擒八十余人。很快便收复宿州。而此时邵宏渊军队尚未越濠(护城河),李显忠派遣拨发官王仪等多次督促,邵宏渊才开始渡濠登城。

进入宿州城后,李显忠将宿州城贮藏的钱财全部让库务官吏进行核对。并按簿籍分摊给各个军队。邵宏渊等人按簿籍来分,推选寄居官刘持主持州事。

符离之战的惨败收场,孝宗损兵折将的闹剧,打的南宋不再轻易北伐

二十二日,金元帅勃撒益兵再战,李显忠谓邵宏渊并力夹击,邵宏渊却按兵不动,且为言以摇军心,由此人心遂摇,无斗志。后李显忠独自与所率部将力战百余合。

史载:宏渊顾众曰:“当此盛夏,摇扇于清凉犹不堪,况烈日中被甲苦战乎?”“杀左翼都统及千户、万户,斩首虏五千余人。俄增兵复来逼城,显忠用克敌弓射却之。

傍晚时分,邵宏渊部队的中军统制周宏鸣、邵世雍、刘人等先是率领各自的军队全都逃走,继而统制左士渊、统领李彦孚亦逃走。李显忠不得已遂移军入城,逃遁者益多,无复纪律。

符离之战的惨败收场,孝宗损兵折将的闹剧,打的南宋不再轻易北伐

二十三日,金人乘虚复来攻城,李显忠力战却之,斩首虏二千余人,积尸与羊马墙平,壕水尽赤。敌既数败,苦热乏食,咸已远遁,乃扬言陕西兵二十万将至。邵宏渊又言:

金添生兵二十万来,傥我军不返,恐不测生变。

李显忠知宏渊无固志,鼓动撤退,会敕书至,有“见可而进,勿堕虏计”之语,李显忠遂整军而归。

二十四日,金兵“追至符离,宋师大溃。赴水死者不可胜计,金人乘胜斩首四万余级,获甲三万,于是宋军资殆尽。”这就是符离之战战败的全部过程。
符离之战的惨败收场,孝宗损兵折将的闹剧,打的南宋不再轻易北伐

符离之战最终因邵宏渊等人不协助李显忠作战,并散布谣言,导致军心不稳,而至符离之溃。而符离之战的惨败也直接导致孝宗的隆庆北伐彻底失败。

南北重新回到对峙状态,而经次大败,南宋政权中的主和派再度掌握话语权,孝宗皇帝此时更是站在了风口浪尖上,面对国内的各反复势力的动荡不安,和谈似乎又成了南宋的主流,李显忠也因此受到处罚,皇帝也丧失了收复失地的志向,国家南北统一在此时成为了文臣武将们心中遥不可及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