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毛主席为何评价美国“不讲道理”?志愿军如何在战场上将美军打服

作者:历史微鉴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美帝国主义者很傲慢,凡是可以不讲理的地方就一定不讲理,要是讲一点理的话,那是被逼得不得已了”

1953年2月8日的人民日报中,发表了毛主席的一段讲话,其中最核心的内容,便是上面一句发言

实际上,这句话不仅是对美帝国主义本性的判断,还是对美国人在过去两年中的所作所为,给出的一个精辟总结

美国开启停战谈判

当五次战役结束之后,朝鲜战争的战线就基本稳定在了38线附近

此时距离金日成出兵反击南朝鲜挑衅仅仅过去了一年,而距离日后多方终于达成停战协定,则还要再经历两年的时间

毛主席为何评价美国“不讲道理”?志愿军如何在战场上将美军打服

1951年的夏天,同志愿军五次交手后的美军,从上到下都弥漫着失败主义的气息

虽然杜鲁门阵前换帅李奇微,最终帮助联合国军稳定战线,避免了全面溃败,可是不管是杜鲁门还是李奇微,在此时都找不到战胜志愿军的方法

无奈之下,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开始试图同中国讲和,在他的授意下,前美驻苏大使乔治·凯南同苏联驻联合国代表多次会面,商谈半岛停战事宜

此时表面上游离于事态之外的苏联,其实同样对朝鲜战场上的局势十分关心,在斯大林最初的计划当中,金日成对南朝鲜的反击,应该是一次短暂的军事冒险行动

然而他本人既低估了美国人对南朝鲜的重视,也小看了新中国保家卫国的决心,当朝鲜战争的正面战场演变为志愿军与美军的正面交锋时,事态随时可能向第三次世界大战转变

毛主席为何评价美国“不讲道理”?志愿军如何在战场上将美军打服

因为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在此时都参与了一场输不起的战争,对于中国而言出兵朝鲜不仅短暂丧失了收复台湾的战机

这场立国之战的结果,也直接决定了未来至少半世纪内,她的邻国会以何种眼光看待这个新生的政权

对于美国而言,出兵南朝鲜是冷战正式爆发以来,美国为保护其势力范围的第一次直接干预

这场战争虽然发生于亚洲,但因美国利用联合国将朝鲜战争扩大化,最终结果不仅影响美国的盟国对于这个阵营老大的信心,同样会决定美国在联合国的最终影响力

因此中美两国绝对不可能接受朝鲜战争的失败,而在核战争时代已经拉开序幕之后,苏联也无法等到中美两国两败俱伤之时,坐收渔翁之利

毛主席为何评价美国“不讲道理”?志愿军如何在战场上将美军打服

于是在美国递出橄榄枝之后,苏联驻联合国代表马利克立即以调停者的身份在联合国发表演说,呼吁“交战双方应该把军队撤离三八线,并进行停火谈判”

中国的响应

在苏联决定充当调停者的同一刻,中美两国立即同时发表了赞同声明

在停战这一问题上,五次战役后的中国一直都保持着极高的诚意,这不仅因为中国人民爱好和平,还因为此时的新中国,有两个接受和平的重要理由

首先,当战争推进到三八线附近以后,志愿军的天生劣势在此时已经会对前线战役产生无法忽视的影响

随着战线的南移,志愿军的补给线长度,由入朝初期的不足百公里,逐渐延长到近五百公里

而在深入南朝鲜境内以后,中朝联军还要面对曾经历美国控制的、并不友好的南韩居民

毛主席为何评价美国“不讲道理”?志愿军如何在战场上将美军打服

同时,在远离中朝边境之后,完全失去空中保护的志愿军,同样无力抵抗美国空军对补给线的袭击,而补给大量损失的结果不仅有前线攻势难以为继,还令新中国本就紧张的经济进一步恶化

另一方面对于新中国而言,朝鲜战争虽然不能失败,但是一个体面的停战却能满足中国的利益

志愿军在入朝初期的一连串军事胜利,已经令前线完全越过了战前的南北分界线

在此时接受同美国的停战,不仅可以不让战争进一步升级,最终威胁到国内脆弱的经济,还可以保证南朝鲜不在这次冲突中占到便宜

正因为如此,在苏联决定充当调停者的第三日,新中国就开始着手组织停战谈判代表团

毛主席还亲自起草了多封对李奇微的回信,希望能在这个夏天就同美国达成一个双方都可以接受的结果

毛主席为何评价美国“不讲道理”?志愿军如何在战场上将美军打服

然而中国人的善意并没有令美国人感激,杜鲁门政府似乎忘了在两周前他们有多么慌乱,他们立即将中国人的妥协态度理解为软弱,并最终挑起了新的一轮冲突

美军的垂死挣扎

1951年7月10日,中美双方代表团正式开始谈判,然而在这次谈判中,美国却突然改变了他们在两周前的友善态度,提出了多项极为苛刻的要求

美国不接受当前战线作为停火线,要求停火线必须放在中朝双方的战线内侧

此外,美国人认为他们在战场上具有优势,想停战,中朝双方还要多划分出1.2万平方公里土地作为“补偿”

1.2万平方公里对于北朝鲜而言,相当于十分之一的领土面积,对于如此无理且苛刻的条件,中朝双方自然都难以接受

而美国人在谈判过程中,早就将谈判的目的从达成协议转变为缓兵之计,在第一次谈判破裂不到两周后

以美军为主力的“联合国军”就发动了夏季攻势与秋季攻势,企图趁中朝联军转入防御时逆转局势,以武力解决朝鲜半岛问题

毛主席为何评价美国“不讲道理”?志愿军如何在战场上将美军打服

实际上美军此时并不知道,他们在面对转入防御的中朝军队时能拿到什么战果,

美军天真地认为,只要继续投入更多的战术兵器与资源,那么狂轰滥炸之下,总能在中朝军队的防线上打破缺口

然而此时的志愿军早就明白了一个事实,那即是依靠中国当前物资条件,继续将战线向南方推进是不现实的

此时要做的就是在一个优势战线下促成停战,并随时准备防御美国人的进攻

在这个想法的指导下,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在七月初便开始转入积极防御,利用朝鲜的多山地形,中朝联军开发出了极符合朝鲜战场的坑道战术

美军在长达两个月的攻势当中,用超过十万的伤亡总数,换来的仅仅是不到十公里的战线推进

然而令美国人没想到的是,就在秋季攻势刚刚结束之后,志愿军居然有能力组织反攻,并几乎将美军可怜的“战利品”全部没收

毛主席为何评价美国“不讲道理”?志愿军如何在战场上将美军打服

1951年11月,美国人在在再次失败之后终于愿意接受“以当前战线为军事分界线”的谈判条件,中美双方再次围绕停战展开谈判

反攻失败令美国人短暂地愿意接受现实,可是随着谈判条件的一项项达成,美国人又开始产生了“我能反杀”的错觉

1952年7月,在双方有关战俘遣返的最后一个议题上,美国人再次发难,表示不接受遣返全部战俘,并在三个月后由代表联合国军的哈里森公开发言:无限期中断板门店会谈

此时毛主席已经完全熟悉了美国人的想法,会谈中断意味着美国人还是想通过战场来解决问题

就在哈里森公开讲话的一周后,美军新任第八集团军司令范佛里特决定在志愿军的最薄弱环节发动一次新的军事行动

几个月前,黔驴技穷的李奇微已经辞去了联合国军总司令的职位,接替他的是完全没有同志愿军交过手的马克·克拉克

毛主席为何评价美国“不讲道理”?志愿军如何在战场上将美军打服

马克·克拉克

克拉克爽快地批准了范佛里特的作战计划,最终准备在金化地区发动“摊牌行动”,集中三个师的部队与集团军级别的火力支援,对此地驻守的志愿军一个团的兵力发动进攻

美军的对手是志愿军第15军,在“摊牌行动”之前,这支部队属于志愿军中的弱旅

然而就是这样一支弱旅,不仅顶住了美军重装备的狂轰滥炸,还顶住了美国优势兵力的进攻,这次行动在后来被称为“上甘岭战役”

即使是在美国人添油加醋的作战报告当中,也只敢表示志愿军以1.9万人的伤亡,造成了联合国军多达9000人的损失

但美军的战果,只有临近上甘岭的一个无关紧要的山头,上甘岭依然被牢牢的掌握在志愿军手中

毛主席为何评价美国“不讲道理”?志愿军如何在战场上将美军打服

在上甘岭战役之后,美军不仅彻底放弃了对志愿军的全线反攻,甚至不接受师、团一级的进攻请求

两次反攻失败彻底打没了美国人的锐气,他们终于完全意识到,美国人想在朝鲜战场上讨到的任何一点便宜,都需要为之付出难以接受的代价

尾声

当1953年到来之后,美国人终于完全放弃了任何以军事行动改变朝鲜半岛现状的想法

然而在三八线的另一边,态势却开始悄然转变,在近两年的防守作战当中,志愿军不仅出色地化解了美军的一切攻势,还开始筹划一次大胆的反攻

1953年4月的反攻,最终成为朝鲜战争终章的序幕

关注历史微鉴,下期将为您继续讲述,朝鲜战争最后的一次逆转

美国在朝鲜战争中停战决策的制定及启示 方秀玉; 卫艺璇

傲慢与偏见:美国对中国出兵朝鲜的“错误知觉” 徐振伟

毛泽东斯大林在朝鲜战争中的共识与合作 陈思

战俘问题与朝鲜停战 蒋洪勇

朝鲜战争中的美国停战谈判决策 孟庆龙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