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走向崩溃的汽车人

走向崩溃的汽车人

走向崩溃的汽车人

撰文|于杰

编辑|杨光‍‍

出品|汽车产经

近日在张朝阳的《星空下的对话》节目中,俞敏洪回忆他创业过程中曾有狂躁症倾向,一度想要一死了之。

“有一次在国外出差,20层楼那个窗户,我就一心一意想跳下去。但是想到我还有孩子,没有跳。我穿上羽绒服,在欧泰华零下30度的大街上走了4个小时,第二天早上坐6点钟的飞机飞到一个朋友家里,说,我快不行了。”

走向崩溃的汽车人

俞敏洪是民营企业家的成功代表。他的故事其实是当代创业者共同的故事:为了成功,用命做赌注,和时间赛跑。

几天前,一代文学巨匠米兰昆德拉去世。他曾在小说《慢》里面,描述现代人对于速度的追求。

他问:慢的乐趣怎么就失传了呢?啊,古时候闲荡的人到哪儿去啦?民歌小调中的游手好闲的英雄,漫游各地磨坊、在露天过夜的流浪汉,都到哪去啦?……

他说:速度是科技革命送给人类的礼物。当人在飞驰时,已将自己的身体置之度外,忘了年纪、忘了老婆、忘了孩子……

如今年逾60的俞敏洪在掌声中体面退场,但他很多商圈的朋友还在抵命厮杀,忘了自己、忘了老婆、忘了孩子。

比如车圈好友李斌。

很多认识李斌的人都曾发出过相似的感慨:这几年斌哥老了不少。去年李斌在《遇见大咖》节目中,谈到孩子一度哽咽。因为当天早上出门前,他5岁的孩子问:爸爸,你是不是最近很忙啊?

汽车圈没时间陪孩子的boss还有很多。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的三个孩子,都由母亲带到香港独自抚养。更别提创造了10个孩子的马斯克,为了改变世界,连续三个月睡工厂。

来到汽车行业有史以来最卷的2023年,可以说,从CEO到普通员工,几乎所有汽车人都在用自己的时间和健康,换取中国汽车工业弯道超车的动力。

NO.1

[停不住的价格战,汽车人的鱿鱼游戏]

“前几年还不这样,这两年卷到无边。身边所有人都在卷或者被卷,越到高层越卷,从上到下的卷。强度一点不比当年的互联网低。”

今年以来,听到很多车圈老员工发出类似的感慨。

要说今年中国最卷的行业是汽车业,可能还有些主观,但说今年是中国汽车行业七十年以来“最卷”的一年,应该没人反对。

3月份开始从区域扩散到全国的汽车价格战,令全行业生存环境的进一步恶劣。

加入其中,就像登上了一班无人驾驶的加速列车,加入了一场“鱿鱼游戏”——为了成为最后活下去的那个,动作逐渐变形、手段逐渐离谱。

仅说公布销量这件事。行业传统是月中发布上个月的月度销量数据,后来随着新造车的加入,变成了每个月一号发数据。今年,理想汽车开始带头自己制作销量榜单发布周销量数据。

这样的节奏不仅迫使各家的市场部、营销部,每月至少四倍于之前工作量地加班加点关注数据和市场反应,而且加剧了行业竞争的敏感度,舆论战也仿佛随时随地会被触发——

这周理想的周销量数据出了小乌龙,导致小鹏和理想两家的KOLKOC们又掐了一架。

一位车评人这样感慨:在这个行业十几年了,见过企业之间各式各样的竞争抢市场,如今抢到连销量数据都要吵架的地步,这局面真是没见过。

走向崩溃的汽车人

卷到牛鬼蛇神都出洞的形势下,为了维护行业秩序,行业协会组织16家汽车品牌签署《汽车行业维护公平市场秩序承诺书》。其中提到“不以非正常价格扰乱市场公平竞争秩序”。

但没想到消息一出,民怨四起。网友的抱怨也很一致,认为这是在搞价格垄断。“居然不让降价”“可怕的垄断”“非法价格同盟”“不买国产车,从我做起”……

迫于舆论压力,两天后中汽协发声明表示删掉承诺书中关于“价格”的表述。

有法律人士表示,该条款是否违反《反垄断法》,关键看提及的非正常价格如何界定。如果车企之间并不存在共谋协调价格甚至统一价格,则不会涉及横向垄断协议。同时,只要车企不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进行掠夺性低价销售或不正当高价销售,也不违反《反垄断法》。

简言之就是,这个承诺书并没有实质性地违法。但同时,大家也都心知肚明:这个《承诺书》寄托的只是中汽协和16家车企的美好愿望而已。‍‍‍‍‍‍‍‍‍‍‍‍‍‍‍‍‍‍

生死存亡之际,谁还管你倡议什么。特斯拉第二天反手就是一个降价三千五。

关于承诺书和价格战,五菱品牌事业部副总经理周钘也公开表达了看法:

“为啥这么多车企集体要限制价格,那是因为新能源汽车时代,赚钱的企业整个就两家,一家特斯拉一家比亚迪。强大于理想的地表最强高效管理,到现在也还不赚钱!传统企业做新能源,都在用以前油车赚的钱补贴在新能源里面了!”

越来越多的主机厂大佬公开表示希望价格战不要打下去。但事实证明,协会的倡议没用,车企大佬的呼吁也是没用的。

鱿鱼游戏已经开始,局内人喊停注定无效。关键是,发声了还总是被网友喷,“你们就只想割韭菜,降价是消费者受益。”

价格战玩到这么惨烈的地步,也许会有部分消费者受益,前提是车企不会为了降本玩猫腻。而即便受益,也是以极限压榨另一部分“消费者”的剩余价值换来的。

一个在车企工作9年的老员工说,“最近厂里内购,觉得掏多少钱都对不起自己加这么多班。买别家的车,起码卷的是别人……”

NO.2

[“理想盈利,关我们什么事”]

去年第四季度,理想汽车首次盈利,成为蔚小理中最快盈利的一个。但对于东家的盈利,理想普通员工的反应却并没有想象的兴奋。

很多理想员工的表态是这样:

“把我们的年终奖还给我们了吗?”“对俺们完全不是啥好事”“理想不是一家可以终身工作的公司”……

走向崩溃的汽车人

一位曾任职理想汽车研发部的员工近期刚刚离职。原因是“钱少事多压力大,而且还因为高强度的工作生了一场重病。”

他还提到,“福利什么的就别想了。给你一个3、40块钱的玩意儿都非常贵了,见过最大方的是公司给了一个车模(这一批车模跟它商城卖的质量还不一样)。春节、中秋等等没有任何福利。团建费一年一人好像是200块(好像后来也取消了)。”

作为业界知名的抠厂,理想汽车去年底克扣员工“年终奖”的梗,至今总会时不时被拉出来遛遛。不过对李厂长来说,虽然现在卖的风生水起,但还远没有越过生死线,依然要勒紧腰带过日子。

理想汽车尚且如此,其它新造车可想而知……在脉脉社区里,有人给现在的车企卷的程度排了个名。名列前茅的无疑是新造车,而新造车里的第一卷还不是理想,而是小鹏。

2015年之前,汽车行业公认最卷的公司是长城,但那时的卷也只是阶段性的996。

之后随着互联网造车兴起,加之汽车市场从增量变成存量市场,竞争激烈程度开始指数级上升:以前四五年做一个新车项目,现在两三年要做完,有的甚至宣称能压缩到11个月。此时,很多大厂小厂员工的工作节奏变成了稳定的996。

再到近两年,加班已成常态,一些新造车企业甚至要求员工每个月义务加班20个小时以上,并将这个要求写进了合同。

为了跟上“互联网”造车的速度,传统车企也纷纷在近两年紧急改变工作模式提升效率。

一个base杭州的吉利研究院员工说:吉利的体系完善,薪资福利也不错,上下班有免费通勤班车,午饭有补助,节假日有大礼包。

“但是,这一年尤其感觉非常卷。白天工作时间基本被各种会议霸占,只有晚上加班的室友才在真正干活。我最近连续一个多月都是晚10点下班,不分周末了。”

同样车企混迹9年,21年进入上海国企OEM的朋友说,“加班多到怀疑人生。前一天晚上加班到深夜,早上7.30起床又要继续加班。本来信心满满,经过这两年,仿佛进了人间地狱,每天都极度焦虑,对生活失去了希望。”

当然,每个工种的卷也是有区别的。

软件工程师说:我们这几年走上自研的道路,蛮横发展成为主流,三天写个app,一个月搞个定制OS,两个月把虚拟化搞定。“咋不上天呢?”

传统机械专业的则说:羡慕搞软件的,我们搞传统专业的,干卷没有钱。还要被迫和自动驾驶等方向的一起卷。

而OEM们的压力传导到上游供应链,就是卷plus。

谁能想到,汽车零部件老大博世,如今的自动驾驶部门工作强度堪比初创公司,“996打底,7*24小时待命。”

大概也就是,周六保证不休息,周日休息不保证。

一位从博世中国跳到了博世英国的博主,这样分享跳槽心得:

“选择离开中国,很大程度是受不了这种卷。博世中国已经算不错的了,但依旧有岗位需要赶工,车企更甚。英国假期普遍在25天以上,也不加班,比中国舒适的多。不加班让人可持续发展,很重要。”

当然,身处极速列车之中,卷是从上至下的卷,概莫能外。普通员工很苦,大佬们也很惨。

“我接触的各车企主要是公关和营销部门,给我的感觉,无论是副总裁总监级还是普通员工,都处在严重的亚健康状态,没见到一个脸色好的,各个黑眼圈。他们的工作根本就不存在正常上下班的概念,晚上十点十一点下班是常态,完全是在用消耗生命的代价换来企业发展。”

几天前微博大V理记发出这条微博后,得到不少汽车人的回应。

蔚来沈斐说,“终于有媒体老师理解汽车人的辛苦了,我自己也不知道当初哪根筋搭错了要来车圈……”

奇瑞汽车副总经理李学用前几天对汽车产经说,现在每天晚上12点之前不可能下班。

走向崩溃的汽车人

NO.3

[写在最后]

今天的汽车人,是一群没时间休假、全球到处飞,却还要告诉你应该怎样享受生活的人。

他们正在用自己的智力脑力、时间、健康、幸福感……换取中国汽车行业快速发展以及弯道超车的可能。

对整个行业来说,这是条件、是代价,是一个必要的历史进程。或许,当

广汽三菱

们一个接一个倒下,竞争格局相对固定下来,海外出口进一步拓展且稳定,节奏才能慢下来、生活才可能回归正轨。

但是,就像去年在

《那些离开豪华车企的年轻人》

里讨论过的:

对个体来说,无论卷、还是躺平,无论留在中国,还是远渡重洋,每个人的选择都值得被尊重。银河英雄传说中的杨威利说:国家兴亡,在此一战,但比起个人的权利和自由来,这些倒算不得什么,各位尽力而为就行了。

新造车的一号位们或许希冀改变世界,底层员工可能只想挣钱买奶粉还房贷。

无论如何,在崩溃的前一刻,记得停下来,看看自己、想想老婆、想想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