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男版张桂梅:放过我吧

作者:观旅杂闻

#头条创作挑战赛#

“我不想让大家看到2012年前的我,更想让大家看到2012年后的我。”

对于刘秀祥来说,2012年是一个分界线。

在这之前,他身上最大的标签是“千里背母上大学”的寒门孝子。

在这之后,他回到大山成为一名老师,十年间劝了1836个孩子回到学校,带领无数个和他一样的贫困学子走出大山。

如今,刘秀祥想告诉大家:曾经那个带着母亲四处漂泊的男孩,长成了大家希望看到的样子。

男版张桂梅:放过我吧
男版张桂梅:放过我吧

图源:面对面

15年前,一则“千里背母上大学”的故事登上了各大媒体的头版,让全国都认识了这个饱经苦难的男孩。

15年的时间里,这个男孩从未迷茫过,他向着梦想暗自拔节生长,为我们续写上了当年那篇励志故事,让其变得完整而完美。

一路走来,他对得起那些望向他的目光。

男版张桂梅:放过我吧
男版张桂梅:放过我吧

图源:中新网

男版张桂梅:放过我吧
男版张桂梅:放过我吧

“我最害怕别人可怜我”

2008年,当“千里背母上大学”的报道登出时,刘秀祥是恐惧的。

平时省吃俭用的他不惜花了几百块,将学校报刊亭的上百份报纸全买了。

男版张桂梅:放过我吧
男版张桂梅:放过我吧

图源:面对面

他的自尊心很强,害怕别人因此而同情他、可怜他。

在后来的采访中,主持人问他:

“哪怕是因为同情而给你更多关爱也不行吗?

刘秀祥倔强地摇摇头:“我不要。”

男版张桂梅:放过我吧
男版张桂梅:放过我吧

图源:面对面

报道登出后,全国各地的好心人纷纷要给他捐钱捐物,但很多帮助都被他拒绝了。

刘秀祥对外界的资助感到警惕,他不停地在心中反复确认:“你是出于什么原因,是同情我吗?是可怜我吗?如果是这样,我不要。”

他心里有自己的一套道德标准:“一个人不应该活得让人同情、让人可怜,应该是活着让人可亲、可佩、可敬。”

相比拒绝资助后,他将要面临的生存困境,他更害怕的是“有可能我失去了自食其力的能力”。

最重要的,他相信自己可以解决大学期间的经济问题,就像从前那样。

毕竟,这些年无论过得多苦,他都咬紧牙关挺了过来,今后再苦还能比得过小时候吗?

男版张桂梅:放过我吧
男版张桂梅:放过我吧

图源:面对面

4岁那年,他的父亲因病去世,这成了刘秀祥苦难生活的开始。

这之后,母亲伤心过度患上间歇性精神失常,生活不能自理。

哥哥姐姐们先后离家出走,曾经的六口之家,只剩下他和母亲相依为命。

养家糊口的重担突然砸到了他瘦弱的肩膀上。

而此时,他仅仅10岁,正上小学。

男版张桂梅:放过我吧
男版张桂梅:放过我吧

图源:中新网

为了维持生计,给母亲买药,刘秀祥开始捡废品、打零工,跟着大人上山采药去卖。

尽管生活艰难,他始终没放弃读书。

中考,刘秀祥考到全县第三。

中学在县城里,母亲生活无法自理,离不开他,刘秀祥决定带着母亲去读书。

强烈的自尊心不允许他低头去寻求大人的帮助,他坚信靠自己能解决一切。

因为没钱租房,在学校旁的山坡上,他用稻草搭了间棚子就是卧室,在屋外挖个坑,架上铁锅便是厨房。

初中三年,他一放学就去捡废品,周末打零工,每周能挣20多元,勉强维持着他和母亲的生活。

男版张桂梅:放过我吧
男版张桂梅:放过我吧

图源:中新网

考上高中后,为了赚学费,刘秀祥跟着老乡到一座水电站打工。

顶着酷暑,他扛起重重的钢筋搬来搬去,肩膀很快就被磨破了皮,汗水流到伤口处,刺骨的疼。

刘秀祥顾不得这些,为了赚够钱,他一天两个班,连续工作18个小时,上班时常常困得打起瞌睡,好几次从100多米高的架子上摔下来,幸亏有结实的安全网一次次接住了他。

那个夏天,他赚了1000多块钱,交完800块的学费,所剩无几,迫不得已租了一个养牲口的棚子,用编织袋将四周围起来,就成了他和妈妈的小家。

即使生活过得苦不堪言,他始终抱有希望:“天亮前就是最黑暗的时候,下一秒,就能看到曙光。”

男版张桂梅:放过我吧
男版张桂梅:放过我吧

图源:中新网

高中三年,学业繁重,为数不多的课余时间还要用来打工、捡废品,很长一段时间,刘秀祥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直到高考前一周,他病倒了。

刘秀祥期盼已久的曙光没有如约而至,他的天空反而变得更黑暗了——

他高考落榜了,仅差六分。

这次的失败彻底击倒了刘秀祥,他埋怨上天为何对他如此不公平,甚至萌生了自杀的念头。

离开人世前,刘秀祥想回顾一下过往,翻开了自己的日记。

如电影一般,从前的一幕幕浮现在眼前,只不过这是个悲剧电影,要么是妈妈犯病了,要么是没东西吃了,全是不美好的经历,刘秀祥更绝望了。

心灰意冷之时,2002年5月19日写下的一句话拯救了他:

“当你抱怨没有鞋穿的时候,你回头一看,发现别人竟然没有脚。”

是啊,至少他身体健全,至少他还有母亲,他不能就这么离开,想到这,刘秀祥释然了。

他决定复读。

男版张桂梅:放过我吧
男版张桂梅:放过我吧

图源:面对面

驱走黑暗后,刘秀祥的天终于亮了。

2008年,第二次参加高考,刘秀祥考上临沂师范学院,大学梦如愿以偿。

大学期间,刘秀祥勤工俭学,利用课余时间做着各种兼职,发传单、摆地摊、做家教、当服务生,还收获了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等诸多荣誉。

大学毕业后,他找到一份保险公司的工作,月薪过万,公司还有意培养他进入管理层,光明的前途近在眼前。

依靠自己的力量,他终于实现了走出大山,扎根城市的梦想。

然而,一通电话,又带他回到了原点。

男版张桂梅:放过我吧
男版张桂梅:放过我吧

图源:中新网

男版张桂梅:放过我吧

“读书能改变命运,我就是最好的例子”

电话是他初中捡废品时认识的妹妹打来的。

大学期间,他将打工赚的一部分收入用来资助她上学,苦口婆心地劝她一定要坚持读下去。

这个女孩却告诉他,自己不打算念书了,初中毕业就要去结婚。

他们曾是同类人,刘秀祥深知对大山里的孩子来说,读书才是改变命运的最好方式。

眼睁睁地看着小女孩放弃读书,刘秀祥有些痛心,他想到大山中还有很多这样的孩子,心中突然升起了一个新的梦想:

他要回到家乡,用自己的力量去影响和改变更多孩子的命运。

男版张桂梅:放过我吧
男版张桂梅:放过我吧

图源:面对面

背起行囊,拉着母亲,就像他第一次走进我们视线中那样,拼命走出大山的刘秀祥,又回到了大山深处。

可当他走进大山真正成为一名老师后,才明白理想和现实之间相隔的巨大差距,他开始怀疑“是不是我的选择错了”。

那时,刘秀祥的家乡望谟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老百姓不理解读书的重要性,学生也没把学习当回事。

中考700分,刘秀祥所在学校的最高分只有300出头,最低的有100分以内的。

成绩差,但还能来上高中,刘秀祥以为这些学生至少还对读书有想法,但他想错了。

学生的心思压根没在读书上,抽烟的、喝酒的、赌博的一抓一大把,早恋的、玩手机的、沉迷网络的到处都是。

看着这些问题孩子,刘秀祥感到有些无力。

男版张桂梅:放过我吧
男版张桂梅:放过我吧

图源:面对面

从前在最艰难时期,刘秀祥都拒绝向别人诉说自己的处境,为了能激励学生,他决定要揭开自己的伤疤。

他一遍遍讲给学生听,还带学生到自己破败的老木屋看,每回顾一次,命运给他留下的伤痕都会再痛一次。

但只要能救回一个学生,就值得。

男版张桂梅:放过我吧
男版张桂梅:放过我吧

图源:面对面

刘秀祥还想要讲更多遍,影响更多的人。

那些中途辍学的孩子,他要一个个劝回来。

骑着一辆破旧的摩托车,车上绑着一个音响,刘秀祥翻山越岭,几乎跑遍了望谟县每个村镇。

每去一户人家,他都将其他家的人聚集过来,用音响给大家外放关于他的视频,放完之后,刘秀祥骄傲地告诉他们:

“这个人就是我。”

“读书是有用的,否则,我是不能走到今天,成为一名老师的。”

男版张桂梅:放过我吧
男版张桂梅:放过我吧

图源:面对面

根深蒂固的思想往往很难改变,刘秀祥做劝学家访,总是要重复登门很多次才能成功。

有个高二女生不念书了,因为他的父母认为女孩读书没用,最终都是要嫁人的,坚持让她去打工。

刘秀祥前前后后劝了八次都没成功。

最终这个女孩被迫去电子厂打工,天天加班,收入还不高。直到一年后,女孩后悔了,主动找到刘秀祥,称自己还想念书。

除了欣慰,刘秀祥还感到有些内疚:如果他再多做一次家访,这个小女孩是不是就没必要受一年的苦了?

男版张桂梅:放过我吧
男版张桂梅:放过我吧

刘秀祥的劝学家访时间,渐渐延长到了以年为单位。

那是他遇到的最困难的一次劝学。

小女孩想要读书,但他父亲不让读。他去家里劝了一年半,这位父亲愣是不松口。

到最后,每当刘秀祥的摩托车开到村口,那户人家听到音响的声音,远远地就把大门关上。

有一次,那位父亲还把门口拴着的狗链解开了。

刘秀祥被狗追得满村跑,一不小心栽倒在路坎下,磕破了后脑勺,狼狈地住进了医院。

住院期间,他还不忘告诉那位父亲:“伤口好了,我又要来看你了大哥。”

或许是过意不去,那位父亲终于放女孩回到了学校。

男版张桂梅:放过我吧
男版张桂梅:放过我吧

图源:面对面

坚持是有成效的。

十年间,刘秀祥劝回1836个孩子,这不单是一个数字,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故事,背后承载的是整个家庭的未来。

刘秀祥刚回到大山那年,望谟县只有70人考上本科。

十年之后,这个数字变成1302人,翻了将近20倍。

当初放弃城市优渥的生活,回到贫困的家乡,刘秀祥选择了一条更难走的路,是因为他相信:

和北京、上海等那些大城市的孩子一样,望谟县的孩子同样可以拥有美好的未来,一样可以成为国家的栋梁。

男版张桂梅:放过我吧
男版张桂梅:放过我吧

图源:面对面

男版张桂梅:放过我吧

“请忘掉‘背母上大学’的我,我现在是一名普通教师”

成为一名老师后,刘秀祥变了。

大学刚刚毕业时,有一家北京的企业给他开出55万的年薪。

面对巨大的诱惑,刘秀祥脑海中浮现的第一个念头依旧是:“是觉得我可怜吗?是同情我吗?如果是这样,我不要。”

男版张桂梅:放过我吧
男版张桂梅:放过我吧

当初那个视自尊重于一切的倔强少年,在成为老师后,却愿意为了孩子们一次次放下尊严。

刘秀祥将辍学的孩子们劝回来后,资金成了问题,起初是他自己出钱,掏空积蓄后,他不得不向外界求助。

他去求县城里的小老板,一开始,人家很乐于借他钱,直夸他是个好老师。当他去到第十次的时候,“刘老师不好了”,一见到他就躲得远远的。

刘秀祥还听到有人在背后说他“像个乞丐一样”。

但他不在乎,只要能救一个孩子,让他跪下都可以。

男版张桂梅:放过我吧
男版张桂梅:放过我吧

图源:面对面

后来他借助朋友的帮助开始做励志演讲,向全国各地的人们讲述那些他曾经不愿被别人知晓的故事。

每次演讲,他分文不取,唯独只有一个条件:至少资助两个学生。

十年间,刘秀祥做了上千场演讲,有1900多名学生受到资助。

男版张桂梅:放过我吧
男版张桂梅:放过我吧

回到大山之前,刘秀祥曾想到一个问题:钱和梦想哪个更重要?

他思考了一下,坚定地选择了后者。

因为当刘秀祥回顾了自己充满绝望的前半生后,他发现:“如果没有梦想,其实在人生的任何一道坎,其实我早已倒下。”

男版张桂梅:放过我吧
男版张桂梅:放过我吧

图源:面对面

我们看到太多草根逆袭的励志故事了,少见的是,从大雨中走出的刘秀祥,选择再次回到大雨中,为更多的孩子撑起了一把伞。

他让我们看到理想是可以排在现实前面的。

在这个理想总是被现实打败的时代里,刘秀祥的故事无疑让人们燃起了一丝希望。

前不久,新闻专业引发网络热议。

新闻理想和不赚钱的现实成了话题讨论的中心。

选择本身没有对错,只有得失。

选择赚钱更多的专业当然没错,毕竟,金钱是实现理想的基础。

但也有很多人在看透了世界的真相后,依然鼓起勇气选择了理想。

当你被现实捶打到想放弃时,不妨看看刘秀祥:

“在拼搏的路上,你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很多挫折,当你走不下去的时候,你一转身,我就站在你的身后,给你精神动力,给予你力量。”

男版张桂梅:放过我吧
男版张桂梅:放过我吧

图源:面对面

2022年,在人民大会堂,刘秀祥穿着齐整的西装对着现场的中外媒体说:

“希望大家把之前‘背母上大学’的我忘掉,我现在就是大山深处的一名普通教师而已。”

聚光灯照到他身上的那一刻,刘秀祥仿佛回到了15年前的那个夏天。

当初那个偷偷买下几百份报纸的自卑少年,现在总算可以大声地告诉大家:

“千里背母上大学”的故事,可以翻篇了。

男版张桂梅:放过我吧
男版张桂梅:放过我吧

图源:面对面

男版张桂梅:放过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