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耶伦访华三大目的,中俄海军演习,美俄商量停战,立陶宛干涉台海

作者:任驰铭

耶伦访华可能谈及哪些大事,三大目的障碍重重。美菲举行军演,俄舰到访上海。美俄私下商量停战,俄乌冲突的结束方式,将如何影响台海局势?

耶伦访华三大目的,首要任务是“补课”

7月6日下午,美国财长耶伦抵达中国,展开为期4天的访问。继上个月布林肯访华后,不到三个星期,美国高官再次来华,如此高的频率,在中美关系紧张的背景下,显得很不同寻常。另据《纽约时报》报道,美国气候特使克里,也将在7月晚些时候访华,但日期尚未确定。

耶伦访华三大目的,中俄海军演习,美俄商量停战,立陶宛干涉台海

拜登政府为何要连续派高官访华?此次耶伦来华,又抱有什么样的目的?有分析指出,耶伦这次访华,首先是来“补课”的。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中美关系专家斯科特·肯尼迪表示,这次访华早就该进行了。因为中美这两个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已经有3年多时间,没有进行过财长对话了,这非常不可思议。他指出,从2001年到2016年,小布什政府和奥巴马政府时期,美国财长都会定期前往北京,进行正式的高级别对话。直到特朗普上任后,这一惯例才被打破。

拜登执政后,虽然改变了特朗普的一些错误做法,但是中美财长对话,却一直没能得到恢复。而这次耶伦访华,就是想要重启这一机制。一名美国财政部的官员表示,虽然中美有重大分歧,但是同样也有很多共同感兴趣的领域。美方希望与中国建立健康的经济关系......促进两国的增长和创新,美国不寻求经济脱钩,因为这将破坏中美两国和全球经济的稳定。

中美打响科技战,耶伦解释自相矛盾

耶伦访华的第二个目的,是就近期美国对华实施芯片出口管制,以及中国管制镓、锗出口等问题,与中方进行交涉。路透社指出,耶伦此行将试图说服中方,美国不让中国获得尖端技术,是为了保护国家安全和解决人权问题,而不是为了获得经济优势。耶伦还将强调两国需要合作解决的全球问题,比如气候变化和发展中国家的债务负担,并试图平息关于中美贸易和经济关系可能完全断裂的担忧。

耶伦访华三大目的,中俄海军演习,美俄商量停战,立陶宛干涉台海

路透社援引美国官员的话称,耶伦与中国的谈判并不是徒劳的,在两国有分歧时,沟通将更加重要。美国已明确表示不支持中美经济脱钩,美方希望进行坦诚且富有成效的对话,为未来的沟通奠定基础。该官员还提到,中国“不公平的经济操作”,损害了美国企业和工人的利益。耶伦将在会面中,提及所谓中国“不公平的做法”,包括最近针对美国公司的惩罚性行动和市场准入障碍。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耶伦这次访华,对华鹰派的调门相对降低了,主张沟通交流、消除误解的声音更多了。但另一方面,美方对所谓“误解”的解释同样充满了矛盾。从去年8月拜登正式签署《芯片法案》,到去年10月拜登政府出台新版国家安全战略,再到其后美方不断升级扩大对华贸易禁令的一系列举措,在此期间,一直是美方扮演主动角色,而中方总体上是被动承受。从某种程度上说,是美方创造并加深“误解”在先,发起并施行对华脱钩在先,反而是中方一直在寻求沟通和解释,反对脱钩断链,不希望两国关系螺旋式紧张升级。

而近期中美之间恢复接触的努力,以及美方缓和局势的表态,主要原因也在于,美方主动发起的对华脱钩已经开始反噬美国经济,同时也将两国关系推向更不稳定的边缘。从本质上看,无论美方升级制裁的举措,还是缓和紧张的表态,都是出于国家利益的需要。即便如此,中方仍然给予了力所能及的配合,从两国元首巴厘岛会晤,到接下来中国各层级官员的互访交流,以及最近布林肯和耶伦访华成行,都说明了中方的善意和诚意。这一点不应该被忽视,也事实证明了,把消除误解和沟通交流的责任全部推给中国,是不公平的。

耶伦访华三大目的,中俄海军演习,美俄商量停战,立陶宛干涉台海

可以看到,对于耶伦这次访华,美方官员和学者们的确希望创造一个相对友善的环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首席经济学家罗格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与布林肯访华时扮演的“坏警察”相比,耶伦这次访华更多扮演的是“好警察”的角色。布林肯访华期间,提到了台湾问题、俄乌冲突等敏感议题。而耶伦访华,则大概率不会提到这些,而是会强调中美两国的共同点,寻找双方能够合作的领域。

美债违约风险仍存,耶伦希望中国“接盘”

那么在美方看来,哪些领域需要中方合作呢?这就涉及耶伦访华的第三个目的,说服中国购买美债。

耶伦访华三大目的,中俄海军演习,美俄商量停战,立陶宛干涉台海

新加坡《联合早报》刊文称,近年来,美债规模屡创新高,6月中旬首次突破32万亿美元,达到美国经济总量的145%,比之前预测的提前了9年。尽管美国政府再度提高了债务上限,但如果新债无人接盘,原有债权国继续抛售,那么美债依然会面临违约风险。

目前,中国持有近8700亿美债,是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债权国。截至今年3月,中国已经连续7个月减持美债,3月份虽然曾短暂增持,但4月份又再度减持。许多人担心,随着中美关系持续下滑,中国可能会像俄罗斯那样,成为下一个“清仓”美债的大国。如果美国不想让这种事发生,就不能再对中国咄咄逼人。

而近期拜登之所以连续派多名高官访华,原因之一也是希望在美债问题上,寻求中国的帮助。

对于美方可能提出的要求,中美关系专家朱锋认为,在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下降、离岸人民币交易弱化、进出口压力上升等背景下,中国基本不存在大幅增持美债的政策空间。再加上近年来,国际上“去美元化”趋势不断加剧,出于加强货币体系安全和金融系统稳定的考虑,减持美债和增加黄金储备,才是更为现实的长期考量。

耶伦访华三大目的,中俄海军演习,美俄商量停战,立陶宛干涉台海

总的来说,耶伦访华的三大目的中,除了恢复中美财长对话机制外,其余两个目标都面临一定障碍。但无论如何,中美两个大国之间管控分歧,寻求合作,推动中美关系止跌企稳,重回正轨,这是两国元首巴厘岛会晤的共识,而维持正常的沟通交流机制,则是落实共识的必要之举。

菲军擅闯仁爱礁,美菲重启冷战演习

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消息是,就在耶伦访华前一天,7月5号,菲律宾海岸警卫队发布声明称,此前6月30日,菲律宾海警在协助完成一项海军行动时,在仁爱礁附近海域,遭到了一些“船身明显较大”的中国海警船跟踪、骚扰、以及阻挠。菲律宾海岸警卫队发言人杰伊-塔里拉表示,当时一艘中国海警船距离菲律宾巡逻舰马拉布里戈号的船头仅有90米,这个距离非常危险,为避免碰撞,菲方船只被迫减速。

耶伦访华三大目的,中俄海军演习,美俄商量停战,立陶宛干涉台海

有报道称,菲方所说的海军行动,指的是给那艘非法“坐滩”的报废船只上的士兵运送补给。对于这种行为,中国海警一般只会进行跟踪监视,确定菲方运送的只是人道主义物资,而非武器。否则的话,船上的菲律宾士兵,早就待不下去了,不可能留到今天。

因此,中方的拦截行为,其实是很常见的,菲方也早就习以为常。但这次菲方不仅对其进行大肆炒作,而且专门等到事情发生5天后,耶伦即将访华时,才把它挑出来,大张旗鼓的宣传,恐怕就不是巧合了。

不仅如此,7月6日当天,美菲两军还举行了一场联合演习。美方表示,此次演习的目的在于聚焦共同防御、加强双边关系和演练新兴航空概念,演习内容包括实弹射击、夺取机场、双边空中突击等。美国海军陆战队第一远征军指挥官布罗迪称,这次演习可强化发展美菲两军的航空、地面和后勤相关能力,双方将借此深化伙伴关系,为地区和平稳定做出贡献,并促进印太地区的自由、开放和繁荣。

有媒体注意到,此次演习的代号是“雷霆对抗”,而“雷霆对抗”军演是美菲在1976年创立的。1991年,美军撤出菲律宾后,这个演习就在菲律宾终止了。如今,美国重新使用已经废弃30多年的演习代号,此举带有浓厚的冷战意味和强烈的攻击性,对外释放出美军已经重返菲律宾的明确信号。

耶伦访华三大目的,中俄海军演习,美俄商量停战,立陶宛干涉台海

无独有偶,同样在7月6日,中国领导人视察了解放军东部战区,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世界进入了新的动荡变革期,大陆安全形势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增大。解放军要深化战争和作战筹划,加快提高打赢能力,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在耶伦访华和美菲军演的敏感时间点,中国领导人视察负责东海和台海的东部战区,这当然不是无的放矢,而是在向国内外传达,中方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和外部势力干涉的决心。

俄舰访问上海,中俄海军联合军演

与此同时,中俄海军也有新动向。据报道,6月底曾途径台湾东岸和日本冲绳群岛的两艘俄罗斯军舰,于7月5日抵达了上海,并展开为期7天的访问。在此期间,两艘俄舰将与中国海军举行联合军演,内容包括编队行动、通信和海上救援等。

有分析人士注意到,近段时间,中俄两军的互动交流非常密集。先是在6月9日,军委联合参谋部参谋长刘振立与俄军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举行了视频会谈,双方表示将继续扩大军事合作。随后6月27日,中俄外交部又就导弹防御问题,进行了定期磋商。本周一,中国防长李尚福又在北京,会见了来访的俄海军总司令叶夫梅诺夫。紧接着本周四,中俄海军就开启了联合演习。

耶伦访华三大目的,中俄海军演习,美俄商量停战,立陶宛干涉台海

这一系列互动背后,有一个核心逻辑,那就是明年1月,台湾地区将举行领导人选举,主张“台独”的民进党候选人赖清德,有较大几率上位,两岸关系可能迎来剧变。而由于美国已经重返菲律宾,并且日本也开始在西南诸岛部署军力,届时美日介入台海的可能性也很高。这种背景下,中俄海军强化联演联训,牵制美日的意味就非常浓了。

对于俄罗斯来说,中俄海军联合行动的象征意义,比实际意义更大。俄军舰艇的出现,意义不在于参战,而是起到战略威慑的作用。这种战略威慑,不仅体现在俄罗斯远东及太平洋,更体现在西南方向的俄乌战场。

美俄秘密谈判,冲突有望秋季结束?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7月6日报道称,过去一年内,美方曾多次与俄罗斯官员秘密会面,其中一次在4月举行的会谈,甚至有俄外长拉夫罗夫和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哈斯的参与。而美俄频繁私下接触的目的,主要是为将来结束俄乌战争的谈判和妥协奠定基础。

耶伦访华三大目的,中俄海军演习,美俄商量停战,立陶宛干涉台海

美国之所以会与俄罗斯讨论停战问题,一方面是对乌军的反攻计划缺乏信心;另一方面则是美国清楚地认识到,俄罗斯是一个核大国,而核大国不会接受战败,如果把俄罗斯逼到迫不得已的地步,那么它可能会使用核武器来扭转局面。这对于美国来说,是一个双输的结果。

就目前来看,美俄的秘密谈判,似乎已经有进展了。7月6日,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称,俄乌和谈可能会在秋季开始,但和平解决战争不应取决于美国,这是“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的事情”。卢卡申科还表示,战争是在一个共同的斯拉夫家园进行,就好像在自己国家发生一样,这让他感到非常痛心。但他并不是在扮演一个“调解人”的角色,因为“乌克兰,白俄罗斯和俄罗斯都坐在同一条船上”,大家犯的错误已经够多了,必须马上停止战争,不带任何前提条件的坐到谈判桌上来。

耶伦访华三大目的,中俄海军演习,美俄商量停战,立陶宛干涉台海

值得注意的是,近段时间,泽连斯基正在欧洲四处访问,寻求担保,试图说服北约允许乌克兰加入。其原因很可能是因为泽连斯基已经提前察觉到,俄乌冲突有结束的迹象,美国或许在背后与俄罗斯达成了秘密协议。但对于协议的内容,乌方并不知情,正是出于这种不安感,泽连斯基才会急切地想要加入北约,希望在战后得到西方的保护。

我们在前几期节目曾经提到,无论俄乌战争以何种方式结束,对台海局势都可能产生影响。如果美俄绕过乌克兰的停战协议取得进展,将会给岛内“台独”势力,造成精神上的沉重打击。但与此同时,美国也会从乌克兰战场脱身,将更多力量投入亚太地区,台当局获得的物质援助,反而有可能增加。所以对于乌克兰战争的结束方式,我们需要做好多重准备,以防明年台海局势,出现更多不确定性。

敏感时刻,立陶宛炒作涉台议题

事实上,影响台海局势的新的不确定因素,已经出现了。立陶宛周三公布了新版的印太战略,无视中国大陆方面的警告,重申其决定与台湾打造强大的经济联系。立陶宛版本的印太战略宣称,“发展对台经济关系是立陶宛的优先战略任务之一”,并指责中国大陆利用“经济、政治、外交和其他类型的胁迫”来实现目标。立陶宛外交部长兰茨贝尔吉斯称,该战略是“加强立陶宛与该地区全面合作的新的重要步骤”。文件还强调,立陶宛遵循“一个中国”政策,但“以军事支持俄罗斯侵略乌克兰,或以武力胁迫改变台湾海峡现状,都是红线”。

耶伦访华三大目的,中俄海军演习,美俄商量停战,立陶宛干涉台海

立陶宛在挑动台海局势方面充当急先锋,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从2021年开始,立陶宛率先退出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并批准台湾在首都维尔纽斯开设代表处。随后的两年时间里,立陶宛还不顾中方要求立即改正错误的严厉警告,多次干涉中国内政,炒作涉疆、涉台等反华议题。

立陶宛即将在7月11日至12日主持北约峰会。在这样一个时间点,立陶宛出炉这样一份强调提升对台关系的战略文件,大力渲染所谓中国武力胁迫,需要引起足够的警惕。本次北约峰会期间,台海问题可能会得到进一步发酵,针对中国议题的炒作也不会停止。而随着明年一月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的临近,外界对台海局势的干涉力度恐怕会加大,我们需要做好迎接风高浪急的准备。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