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明末厄鲁特蒙古人与俄国的接触:北极熊开始窥探中华北疆

作者:静览汗青
明末厄鲁特蒙古人与俄国的接触:北极熊开始窥探中华北疆

中华北疆,物华天宝。清朝初年,俄国对大陆北疆广袤的土地和富饶的物产垂涎欲滴。他们知道,中华北疆的茫茫瀚海中,蕴藏着取之不尽的的财富。他们从东欧极目远眺,耳边仿佛响起那悦耳的驼铃、雄浑的民歌,眼前似乎闪过那长长的驼队、沉甸甸的财物。

但是当时羽翼未丰的俄国对强盛的东方大国和骁勇强悍的蒙古人又望而生畏。一遭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曾几何时,蒙古铁骑的征服浪潮,使俄国举国震恐。哲别、速不台、拔都,曾亲率蒙古铁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打到黑海和波罗的海沿岸;罗斯王公只能从征服者手中乞求权力。心有余悸的俄国人对那段血腥、恐怖的历史记忆犹新。

摆脱了蒙古金帐汗国统治,另立门庭,并斗胆称沙皇的莫斯科公国,无法挥去那记忆中的阴影。然而,狼子野心加上贪欲,驱使俄国小心翼翼地开始了试探蚕食。俄国殖民者肆意烧杀掠掳。在他们扩张的过程中,武器不够精良,只凭强弓利箭,组织又不够严密的鞑靼人,难逃死亡或沦为奴隶的命运。

俄国人为自己的胜利而欢欣鼓舞。扩张的步伐加快了。在森林地区和冻土地带,江河四通八达,湖海星罗棋布,这些条件都对侵略者很有利。但往南去,却是游牧民族世代居住的、既无森林又无河流的大草原。这里情况迥然不同,地势开阔,有利于人口众多的游牧民采取统一行动。他们健壮有力,又具有征服其他民族的历史传统,他们不仅善于保卫自己,他们的进攻更加令人生畏。

厄鲁特蒙古人就是这样的民族。明朝时,他们曾经强盛一时,称为瓦剌,明末改译为厄鲁特,又称漠西蒙古。17世纪时,厄鲁特人主要有分为四部:准噶尔、杜尔伯特、土尔扈特与和硕特。古代的作者这样描绘厄鲁特部落的情景:黄金汗端坐在硕大的毡帐里,周围簇拥着他的妻子儿女,他的部众人丁兴旺,俯首听命;他的牛羊成群,多得不计其数;还有一位赐予天恩的使者来拜访他,他不是长着翅膀,来自天堂的天使,而是由梵天佛土降世的活佛。

额尔齐斯河流域的厄鲁特蒙古人安居乐业,与鞑靼诸部落和睦相处。那里,曾经是一块游牧民的乐土。但是,不幸的是,俄国人来了。鞑靼人挡不住哥萨克南下的脚步。唇亡齿寒,厄鲁特蒙古人不得不拿起武器,抵抗入侵。

1607年初,额尔齐斯河畔。群山巍峨,连绵不断,山上长满雪松,山麓上遍布着低洼的草地。一切都是那么和谐、宁静。可惜,这里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俄国人的皮鼓声已在耳边响起。饱受欺凌的鞑靼人,和即将被侵略的厄鲁特蒙古人同仇敌忾,歃血为盟。执剑佩弓的蒙古人誓死抵抗俄国人的入侵。不可一世的俄国人率先发起了攻击。他们层层包围了额尔齐斯河畔的小要塞库尔拉。结盟的厄鲁特蒙古人和鞑靼人,顽强抵抗;双方展开了猛烈厮杀。

远道而来的哥萨克麻痹大意,三百多人宿营在额尔齐斯河两条支流汇合而成的一个小岛上。夜里,阴雨蒙蒙,漆黑一片,被长途跋涉和战斗折腾得精疲力竭的部队,相继进入了梦乡。得知这一情报的游牧军,半夜里派出一支精兵,悄悄摸向敌人的宿营地。他们渡河后,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劳扑向敌人。在黑夜和混乱中,俄国人来不及拿起武器,几乎没有抵抗就被击溃。自以为骁勇无敌的俄国佬四散奔逃,或者被杀、或者落人河中,因为盔甲太重而葬身河底。

额尔齐斯河畔一役,俄国人死伤三百余人。受此挫折,俄国人明白了:对付骁勇的游牧民,赤裸裸的武力征服是行不通的,必须软硬兼施、威逼诱骗。

1607年底,俄国塔布拉城将军西拉·加加加林公爵,打着和平亲善的旗号来到了额尔齐斯河流域。这里居住着厄鲁特人中的杜尔伯持部和土尔扈特部——就是前文所述曾经曾经与鞑靼人联合击败俄国人的蒙古人。

上次的战斗过后,这里又重新恢复了往昔的和乐宁静。伪善的加加林受到了蒙古人的礼遇,领略了这里的风光,了解了这里的富庶。这里积雪可达一丈,像狼一样的狗拉着雪橇,疾走如飞。雪野上,褐孤异常醒目,一点也不怕生人,比别处的外形更漂亮、皮毛更优良。那神话传说中的“金羊毛”——紫貂,随处可见。

加加林陶酔了。他恨不得把这片沃土扶上雪橇,运回俄国。他鼓动三寸不烂之舌,极尽欺骗、威逼之能事:全俄罗斯专制君主、拥有许多王国的的领主、大君主和沙星瓦西里伊凡诺维奇大公,英明神武,垂怜尔等。你们这些游牧人像没有根的树,没有源的水。还是转入俄国国籍吧!

好客的蒙古人心平气和地打发走了了加加林,不为所动。回到塔布拉城的加加林,眼前似乎总是晃动着额尔齐斯河流域那绚丽的画面:白雪、褐狐、紫貂……不能得逞的加加林寝食难安。两年后,他派戈鲁平再度出使土尔扈特部驻地。

戈鲁平先是旧话重提,企图引诱蒙古人臣服。他的无理要求遭到蒙古人的严辞拒绝。恼羞成怒的戈鲁平撕下伪善的面孔,咆哮道:“你们必须宣誓忠于沙皇。否则,不准你们游牧。俄国人会用刀枪教训你们!"

土尔扈特首领和鄂尔勒克闻言勃然大怒,他抽出佩刀,砍掉了桌子一角,面向众领主,慷慨陈词:“这是我们的游牧地,我们游牧民族,想到哪里游牧就到哪里游牧。谁吃了熊心豹子胆,敢阻拦我们,那他的下场就跟这桌子一样!”

众领主齐声喝彩,并抽出各自的佩刀,高高举起,以示决不臣服。劝降失败的戈售平仓惶逃出土尔扈特部。

明末厄鲁特蒙古人与俄国的接触:北极熊开始窥探中华北疆

在土尔扈特部两次碰壁的俄国人,把目光转向了和硕特部。俄国人把和硕特部首领硕垒乌巴什的称号黄台吉,译作阿勒坦汗,意思是黄金汗。黄金汗的领地是俄国通向东方的必经之路。因此,俄国很想把该处据为己有。

1616年,以丘麦涅茨和彼得罗夫为首的哥萨克远征队,带着以沙皇名义赠送给黄金汗的礼品,肩负着使和硕特部臣服的使命,历经艰辛,来到了乌布萨湖畔。和硕特部以礼相待这远方的来客。硕垒乌巴什派幼子率领五十位领主,按照族内习俗,带上酒肉,到离营地两里的地方迎接他们。在金碧辉煌的蒙古包内,倍受礼遇的丘麦涅茨和彼得罗夫喧宾夺主,厚颜无耻地宣称:“你们应以实际行动表达向沙皇归顺的愿望,用本地物产向陛下纳贡,按自己的习俗宣誓效忠。”

奉令行事的和硕特王子、领主悉尽地主之谊,对俄国使节的过分要求未作制止。他们采取了克制的态度。俄国使节被安顿在离硕垒乌巴什的毡帐半里地的地方。几天以后,和硕特部举行传统的拜佛仪式。硕垒乌巴什珲台吉决定在拜佛仪式上接见俄国使节。他派人送马到俄使驻地,把俄使迎到呼图克图寺。

呼图克图寺一派节日气氛,毡帐内扎满了各色花布,地上铺着毯子、毡子,墙上挂着用羊皮纸画的图画。诸领主身穿彩色绸缎的节日盛装,众星捧月般簇拥着一人:他就是和硕特部首领硕垒乌巴什黄台古。俄国人心目中的“阿勒坦汗”。他虽年逾花甲,却体态魁梧结实,身穿金缎长袍,盘腿坐在半膝高的毡座上。

当俄使致辞时,硕垒乌巴什依礼脱帽,问候沙皇健康;俄使呈上以沙皇名义赠送的礼品,他也恭谨地接受了。之后,盛大的拜佛仪式开始了。硕垒乌巴什命令他的先知呼图克图,率领诵经班照经卷诵经。诵经后,硕垒带领众领主,设宴款待俄使。第二天,是宗教仪式的高潮,硕垒与诵经班和众领主一起,高举黄金铸成的神像,进行跪拜。至此,呼图克图寺拜佛仪式便宣告结束。

拜佛仪式后的第四天,硕垒委派两名使臣,带上礼物,与俄使同行,前去晋见沙皇。他还向使节赠送了礼物:每人良马三匹,饰有海狸、紫貂皮的羊皮斗篷一件,少女一个、生羊十六只。和硕特人对俄国人仁至义尽。可那表面伪善、背地里狼子野心的俄国人又是怎样领受他们的善意呢?

得意洋洋的丘麦涅茨和彼得罗夫到处吹嘘说“阿勒坦汗已归附俄国”,并绘声绘色地描述那神秘的“入俄籍仪式”——实际上是拜佛仪式。蒙古人根本没有宣誓效忠的习惯。俄国人从硕垒呈给沙皇的菲薄礼物中悟出了事实真相,但仍然自欺欺人。

就在丘麦涅茨和彼得罗夫出使和硕特部的同时,俄国又派托米尔科·彼得罗夫来到了哈萨克帐落。达里是准葛尔部首领巴图尔的游牧地。

剽悍的准噶尔游牧人平日里牧马放驼,当钟声响起时,便跳下马背、驼峰,用手执定经书、摇铃,虔诚地诵经。战时,则乘骏马,佩快刀,奋勇冲锋。他们像敬奉佛祖那样敬奉明朝皇帝。他们心悦诚服地向皇帝交纳贡赋:骆驼两百峰,马、羊各千头。他们尝试着信汉人的宗教佛教,学习汉人的文字。显然,这里已经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解到实情的托米尔科知趣地离开了这里。

但是,侵略成性的俄国不达到目的是不会善罢甘休的。一年后,肩负着同样使命的伊凡科·萨维利耶夫,再度出使准噶尔部,来到了哈萨克帐落。巴图尔对俄使的再度来访极度厌恶,命令手下人把他们安排到离台吉营帐三箭远的地方落脚。受到冷遇的俄国使节用毡子和大袍勉强搭了个宿处。

翌日,巴衅尔下令召见俄使。营帐内毡毯铺地。巴图尔盘腿而坐,两旁侍立着儿子、正妻和喇嘛。心虚的俄使老调重弹,劝说巴图尔归附沙皇。巴图尔谈笑风生,不置可否。俄国使节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声称“阿勒坦汗已归附俄国”。精明的巴图尔十分警觉,决定答应俄使派人觐见沙皇的要求,想趁机派人刺探虚实。

巴图尔考虑到俄国诡计多端,阴险狡诈,于是就选派了老成持重的布噶和能言善辩的科沃丹,随俄使去朝见沙皇。布噶和科沃丹受到了俄国使节事务部秘书们的接见。使节事务部的秘书们盛气凌人,像连珠炮一样发问:“你们奉巴图尔台吉派遣出使俄国的目的是什么?”“你们是否持有巴图尔的书信?”

老成持重的布噶从容应对:“我们没人识字,更没人会书写,因此并没带来什么书信,但我们愿意转达巴图尔让我们向陛下陈述的事。”狡猾的秘书波亚科夫说道:“金帐汗国的阿勒坦汗,还有附近的一些部落,都已经无条件地接受了沙皇的崇高统治。巴图尔希望臣服,事事听从沙皇陛下,这是明智的!”

科沃丹机智地问:“阿勒坦派使臣到这里,那未免太远了。来见沙皇的,大概是他兄弟派人来的吧?”“你们对真实情况一无所知,怎么可以这样说呢?”萨瓦秘书有点沉不住气了,“你们有什么可以让沙皇高兴的东西?你们应该明智些,早早寻求沙皇庇护。”波亚科夫加重了语气,目露凶光。

科沃丹鄙夷地说道:“你们要什么干脆直说。至于别的,没有巴图尔台吉的命令,我们绝不可能答应!”言毕,科沃丹、布噶就要求返回准噶尔部。俄国人无计可施,只好送他们回去。

四处碰壁的俄国人决定改变方法。他们从出使通好的过程中了解到,准噶尔部与和硕特部之间有矛盾,于是企图从中挑拨,削弱中华北疆边防,坐收渔人之利。

明末厄鲁特蒙古人与俄国的接触:北极熊开始窥探中华北疆

蒙古游牧人嫉恶如仇,他们以火与剑迎接那凶残的俄国人,以哈达和美酒善待那些“和平”使节,水来土掩,兵来将挡。与之相反,在谦谦君子面纱掩盖下的俄国人,却是一副可憎、卑劣的面孔。剽悍的游牧人与凶残的俄国人的激烈较量,即将展开。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