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整理]j2ee常用轻量级框架

JAVA EE常用轻量级框架技术

1.Struts

   Struts最早是作为Apache Jakarta项目的组成部分,项目的创立者希望通过对该项目的研究,改进和提高JavaServer Pages 、Servlet、标签库以及面向对象的技术水准。Struts这个名字来源于在建筑和旧式飞机中使用的支持金属架。这个框架之所以叫"Struts",是为了提醒我们记住那些支撑我们房屋,建筑,桥梁,甚至我们踩高跷时候的基础支撑。这也是一个解释Struts在开发Web应用程序中所扮演的角色的精彩描述。当建立一个物理建筑时,建筑工程师使用支柱为建筑的每一层提供支持。同样,软件工程师使用Struts为业务应用的每一层提供支持。它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我们减少在运用MVC设计模型来开发Web应用的时间。我们仍然需要学习和应用该架构,不过它将可以完成其中一些繁重的工作。如果想混合使用Servlets和JSP的优点来建立可扩展的应用,Struts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早期Smalltalk 程序语言便采用了MVC(Model-View -Controller) 模式( Patterns ) 以增加程序代码弹性,MVC模式将程序代码整理切割为三部份,Model 部分是业务与应用领域( Business domain) 相关逻辑、管理状态之对象,Controller 部分接收来自View 所输入的资料并与Model 部分互动,是业务流程控制( Flow Control) 之处,View 部分则负责展现资料、接收使用者输入资料。在Java 应用中,JFC/Swing、AWT、JSP 皆是可用作View 之技术规格,而JavaBean 与Enterprise JavaBean 规格则可用于Model 程序代码,一旦应用程序以MVC 模式加以适当之分割,Model 部分程序代码可在不同使用者接口外观之应用程序中重复使用。

  随着JSP 与Servlet 技术大量应用于以Web 为基础之应用程序,Java 开发人员群体认为应以较佳之模式以提升Web 应用程序之可维护性与重复使用性。早期JSP 规格书中曾列举两种可行之JSP 应用架构,分别为Model1 与Model 2。

  在Model 1 架构中,JSP 直接处理Web 浏览器送来之请求( Request ),并辅以JavaBean 处理应用相关逻辑。Model 1 架构单纯编写比较容易,但在Model 1 中JSP 可能同时肩负View 与Controller 角色,两类程序代码有可能混杂而不易维护。而Model 2 中将Servlet 纳入架构中扮演前端Controller 角色,将Web 浏览器送出之请求集中送至Servlet ,Servlet 可集中管理使用者登入、权限控制、多国语言转换等前置处理,再视需求转向给对应之JSP 处理。Model 2 中采用了较佳之MVC 模式,但增加了编写复杂度。

  Struts是Apache软件基金下Jakarta项目的一部分。除Struts之外,还有其他成功的开源产品,包括Tomcat, Ant 和Velocity。2000 年Craig R. McClanahan 先生贡献了他编写的JSP Model 2 架构之Application Framework 原始程序代码给Apache 基金会,成为Apache Jakarta 计划Struts Framework 前身。

  开始的代码基础从2000年5月开始开发,直到2001年6月,1.0版本发布。有30 多个开发者参与进来,并有数千人参与到讨论组中。Struts 代码基础由一个志愿的Commnitter团队来管理。到2002年,Struts 小组共有9个志愿Commnitter。

  Struts框架的主要架构设计和开发者是Craig R.McClanahan。Craig 也是Tomcat 4的主要架构师,以及Java Web Services Developer Pack的主要架构师和实现者。他现在是Sun的JavaServer Faces (JSR-127) 以及J2EE平台的Web层架构的规范领导。Craig R. McClanahan 先生是JCP ExpertGroup 成员之一,曾参与JSP 规格制定与Tomcat 4 之编写,因此Struts Framework 广受Java 开发人员群体所重视。Borland 自2002 年底开始于开发工具JBuilder 中支持Struts Framework。

  Struts是Apache 基金会Jakarta 项目组的一个Open Source 项目,它采用MVC模式,能够很好地帮助java 开发者利用J2EE开发Web应用。和其他的java架构一样,Struts 也是面向对象设计,将MVC模式"分离显示逻辑和业务逻辑"的能力发挥得淋漓尽致。Structs 框架的核心是一个弹性的控制层,基于如 Java Servlets,JavaBeans,ResourceBundles与XML等标准技术,以及 Jakarta Commons 的一些类库。Struts有一组相互协作的类(组件)、Servlet以及jsp tag lib组成。基于struts构架的web应用程序基本上符合JSP Model2的设计标准,可以说是一个传统 MVC设计模式的一种变化类型。

  Struts最早是作为Apache Jakarta项目的组成部分问世运作。项目的创立者希望通过对该项目的研究,改进和提高Java Server Pages、Servlet、标签库以及面向对象的技术水准。

  Struts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在运用MVC设计模型来开发Web应用的时间。你仍然需要学习和应用该架构,不过它将可以完成其中一些繁重的工作。

  Struts跟Tomcat、Turbine等诸多Apache项目一样,是开源软件,这是它的一大优点,使开发者能更深入的了解其内部实现机制。

  除此之外,Struts的优点主要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Taglib和页面导航。Taglib是Struts的标记库,灵活运用,能大大提高开发效率。另外,就目前国内的JSP开发者而言,除了使用JSP自带的常用标记外,很少开发自己的标记,或许Struts是一个很好的起点。

2.Struts2

  虽然Struts2号称是一个全新的框架,但这仅仅是相对Struts 1而言。Struts 2 与Struts 1相比,确实有很多革命性的改进,但它并不是新发布的新框架,而是在另一个赫赫有名的框架:WebWork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讲,Struts2没有继承Struts 1的血统,而是继承WebWork的血统。或者说,WebWork衍生出了Struts2,而不是Struts 1衍生了Struts2。因为Struts2是WebWork的升级,而不是一个全新的框架,因此稳定性、性能等各方面都有很好的保证:而且吸收了Struts 1和WebWork两者的优势,因此,是一个非常值得期待的框架。

  Apache Struts2是一个优雅的,可扩展的JAVA EE web框架。框架设计的目标贯穿整个开发周期,从开发到发布,包括维护的整个过程。

Apache Struts 2即是之前大家所熟知的WebWork 2。在经历了几年的各自发展后,WebWork和Struts社区决定合二为一,也即是Struts 2

Action 类:

  ◆Struts1要求Action类继承一个抽象基类。Struts1的一个普遍问题是使用抽象类编程而不是接口。

  ◆Struts 2 Action类可以实现一个Action接口,也可实现其他接口,使可选和定制的服务成为可能。Struts2提供一个ActionSupport基类去实现 常用的接口。Action接口不是必须的,任何有execute标识的POJO对象都可以用作Struts2的Action对象。

  线程模式:

  ◆Struts1 Action是单例模式并且必须是线程安全的,因为仅有Action的一个实例来处理所有的请求。单例策略限制了Struts1 Action能作的事,并且要在开发时特别小心。Action资源必须是线程安全的或同步的。

  ◆Struts2 Action对象为每一个请求产生一个实例,因此没有线程安全问题。(实际上,servlet容器给每个请求产生许多可丢弃的对象,并且不会导致性能和垃圾回收问题)

  Servlet 依赖:

  ◆Struts1 Action 依赖于Servlet API ,因为当一个Action被调用时HttpServletRequest 和 HttpServletResponse 被传递给execute方法。

  ◆Struts 2 Action不依赖于容器,允许Action脱离容器单独被测试。如果需要,Struts2 Action仍然可以访问初始的request和response。但是,其他的元素减少或者消除了直接访问HttpServetRequest 和 HttpServletResponse的必要性。

  可测性:

  ◆测试Struts1 Action的一个主要问题是execute方法暴露了servlet API(这使得测试要依赖于容器)。一个第三方扩展--Struts TestCase--提供了一套Struts1的模拟对象(来进行测试)。

  ◆Struts 2 Action可以通过初始化、设置属性、调用方法来测试,“依赖注入”支持也使测试更容易。

  捕获输入:

  ◆Struts1 使用ActionForm对象捕获输入。所有的ActionForm必须继承一个基类。因为其他JavaBean不能用作ActionForm,开发者经常创建多余的类捕获输入。动态Bean(DynaBeans)可以作为创建传统ActionForm的选择,但是,开发者可能是在重新描述(创建)已经存在的JavaBean(仍然会导致有冗余的javabean)。

  ◆ Struts 2直接使用Action属性作为输入属性,消除了对第二个输入对象的需求。输入属性可能是有自己(子)属性的rich对象类型。Action属性能够通过web页面上的taglibs访问。Struts2也支持ActionForm模式。rich对象类型,包括业务对象,能够用作输入/输出对象。这种ModelDriven 特性简化了taglib对POJO输入对象的引用。

  表达式语言:

  ◆Struts1 整合了JSTL,因此使用JSTL EL。这种EL有基本对象图遍历,但是对集合和索引属性的支持很弱。

  ◆Struts2可以使用JSTL,但是也支持一个更强大和灵活的表达式语言--"Object Graph Notation Language" (OGNL).

  绑定值到页面(view):

  ◆ Struts 1使用标准JSP机制把对象绑定到页面中来访问。

  ◆Struts 2 使用 "ValueStack"技术,使taglib能够访问值而不需要把你的页面(view)和对象绑定起来。ValueStack策略允许通过一系列名称相同但类型不同的属性重用页面(view)。

  类型转换:

  ◆Struts 1 ActionForm 属性通常都是String类型。Struts1使用Commons-Beanutils进行类型转换。每个类一个转换器,对每一个实例来说是不可配置的。

  ◆Struts2 使用OGNL进行类型转换。提供基本和常用对象的转换器。

  校验:

  ◆Struts 1支持在ActionForm的validate方法中手动校验,或者通过Commons Validator的扩展来校验。同一个类可以有不同的校验内容,但不能校验子对象。

  ◆Struts2支持通过validate方法和XWork校验框架来进行校验。XWork校验框架使用为属性类类型定义的校验和内容校验,来支持chain校验子属性

  Action执行的控制:

  ◆Struts1支持每一个模块有单独的Request Processors(生命周期),但是模块中的所有Action必须共享相同的生命周期。

◆Struts2支持通过拦截器堆栈(Interceptor Stacks)为每一个Action创建不同的生命周期。堆栈能够根据需要和不同的Action一起使用。

3.Spring

Spring是一个开源框架,它由Rod Johnson创建。它是为了解决企业应用开发的复杂性而创建的。Spring使用基本的JavaBean来完成以前只可能由EJB完成的事情。然而,Spring的用途不仅限于服务器端的开发。从简单性、可测试性和松耦合的角度而言,任何Java应用都可以从Spring中受益。

  ◆目的:解决企业应用开发的复杂性

  ◆功能:使用基本的JavaBean代替EJB,并提供了更多的企业应用功能

  ◆范围:任何Java应用

  简单来说,Spring是一个轻量级的控制反转(IoC)和面向切面(AOP)的容器框架。

  ◆轻量——从大小与开销两方面而言Spring都是轻量的。完整的Spring框架可以在一个大小只有1MB多的JAR文件里发布。并且Spring所需的处理开销也是微不足道的。此外,Spring是非侵入式的:典型地,Spring应用中的对象不依赖于Spring的特定类。

  ◆控制反转——Spring通过一种称作控制反转(IoC)的技术促进了松耦合。当应用了IoC,一个对象依赖的其它对象会通过被动的方式传递进来,而不是这个对象自己创建或者查找依赖对象。你可以认为IoC与JNDI相反——不是对象从容器中查找依赖,而是容器在对象初始化时不等对象请求就主动将依赖传递给它。

  ◆面向切面——Spring提供了面向切面编程的丰富支持,允许通过分离应用的业务逻辑与系统级服务(例如审计(auditing)和事务(transaction)管理)进行内聚性的开发。应用对象只实现它们应该做的——完成业务逻辑——仅此而已。它们并不负责(甚至是意识)其它的系统级关注点,例如日志或事务支持。

  ◆容器——Spring包含并管理应用对象的配置和生命周期,在这个意义上它是一种容器,你可以配置你的每个bean如何被创建——基于一个可配置原型(prototype),你的bean可以创建一个单独的实例或者每次需要时都生成一个新的实例——以及它们是如何相互关联的。然而,Spring不应该被混同于传统的重量级的EJB容器,它们经常是庞大与笨重的,难以使用。

  ◆框架——Spring可以将简单的组件配置、组合成为复杂的应用。在Spring中,应用对象被声明式地组合,典型地是在一个XML文件里。Spring也提供了很多基础功能(事务管理、持久化框架集成等等),将应用逻辑的开发留给了你。

所有Spring的这些特征使你能够编写更干净、更可管理、并且更易于测试的代码。它们也为Spring中的各种模块提供了基础支持。

4.Hibernate

Hibernate是一个开放源代码的对象关系映射框架,它对JDBC进行了非常轻量级的对象封装,使得Java程序员可以随心所欲的使用对象编程思维来操纵数据库。 Hibernate可以应用在任何使用JDBC的场合,既可以在Java的客户端程序使用,也可以在Servlet/JSP的Web应用中使用,最具革命意义的是,Hibernate可以在应用EJB的J2EE架构中取代CMP,完成数据持久化的重任。

  Hibernate的核心接口一共有5个,分别为:Session、SessionFactory、Transaction、Query和Configuration。这5个核心接口在任何开发中都会用到。通过这些接口,不仅可以对持久化对象进行存取,还能够进行事务控制。下面对这五个核心接口分别加以介绍。

  ·Session接口:Session接口负责执行被持久化对象的CRUD操作(CRUD的任务是完成与数据库的交流,包含了很多常见的SQL语句。)。但需要注意的是Session对象是非线程安全的。同时,Hibernate的session不同于JSP应用中的HttpSession。这里当使用session这个术语时,其实指的是Hibernate中的session,而以后会将HttpSesion对象称为用户session。

  ·SessionFactory接口:SessionFactory接口负责初始化Hibernate。它充当数据存储源的代理,并负责创建Session对象。这里用到了工厂模式。需要注意的是SessionFactory并不是轻量级的,因为一般情况下,一个项目通常只需要一个SessionFactory就够,当需要操作多个数据库时,可以为每个数据库指定一个SessionFactory。

  ·Configuration接口:Configuration接口负责配置并启动Hibernate,创建SessionFactory对象。在Hibernate的启动的过程中,Configuration类的实例首先定位映射文档位置、读取配置,然后创建SessionFactory对象。

  ·Transaction接口:Transaction接口负责事务相关的操作。它是可选的,开发人员也可以设计编写自己的底层事务处理代码。

  ·Query和Criteria接口:Query和Criteria接口负责执行各种数据库查询。它可以使用HQL语言或SQL语句两种表达方式。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