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618购后晒,电视和NAS,中年男人的心头好。理性消费,够用就好

作者:数码橘星人

去年618买了一堆衣服,今年就不同了,服装的消费热情并不是很高,也赶上正好在买家具,于是衣服基本上就没怎么买,主要都是家居用品和家具家电了。618买家居产品还是非常划算的,也正好借此机会分享一下购买经验。主要的经验就是注意理性消费,够用就好,不必制造需求强上顶级产品。

MUJI电视柜,茶几,寝具,羽绒被等

首先是一些家具和家居用品正好赶上了618,果断出手拿下,MUJI的很多家具在618都可以做到7折左右,再次痛心疾首茶几买早了结果618又便宜几百块,感觉损失了一个亿。。。后来直接把同系列边几也买了,顺手再买个穿衣镜,这样客厅主要家具就都是MUJI了。

整体是围绕十分喜欢的IDEE系列来选择,材质方面大部分部件都是使用天然材质,白橡木,黑胡桃木,藤编,钢材等材料被MUJI广泛使用。电视柜的设计也是很早就看中了,十分符合个人的审美,很惊讶的发现在苹果WWDC上也出现了类似风格的电视柜,当然苹果用的版本价格和品牌可就要高阶太多了(笑)。

618购后晒,电视和NAS,中年男人的心头好。理性消费,够用就好

还有就是IDEE的亚麻混纺四件套5折再可以用券,官网买了一套后在店里又买了一套另一个颜色的,实在是非常喜欢奈何初上市价格太高,趁着打折就不要错过了,夏天来讲,亚麻就是正义。

618购后晒,电视和NAS,中年男人的心头好。理性消费,够用就好

MUJI的羽绒被是可以单独说一下的,此款杯子做工用料都非常足,十分满意。之前是在双十一选购了双层加厚款,这次索性把单层厚款和薄款都入了,薄款可以作为夏凉被使用,个人的使用感受是要比以前用过的蚕丝被还要舒适的,羽绒的轻盈和透气非常适合作为夏凉被的。

618购后晒,电视和NAS,中年男人的心头好。理性消费,够用就好

此次还一并购入很多收纳配件,以及藤框等物件,MUJI的收纳物件一直都很不错的,材质健康外观好看,但价格一直不太友好,618的力度较大,尤其是藤框这类单价不低的物件折扣下来就可以接受了。

SONY 65X91K

上一台电视机是两年前买的Redmi X50,为什么只用了两年就换掉也是因为当时购入的时候就考虑到过渡使用的问题。但也是有点意外的是真的很过渡。。。随着设备的升级和需求的提升,以及苹果对HDR的大力支持,短短两年时间我们的就已经从SDR环境真正升级到了HDR环境,目前除了日剧万年720P正常,1080P“高清”的片源外,美剧,电影等都已经是标配杜比视界资的了。尤其后面换上了买来就后悔应该刚发布就买的Apple TV之后,TV+的杜比视界内容和infuse对杜比的音视频支持等因素下,旧的这台SDR环境表现完全值得价格的电视就有些力不从心了,就连使用iPhone拍摄的视频都没有办法完整的回放出来杜比视界HLG视频的效果了。

游戏方面同样短短两年就从HDMI2.0普及到了2.1,VRR。。。反而当年大热的MEMC如今潮水退去,120Hz刷新率也更多是用在24帧电影流畅画面的意义更大,游戏方面主机目前的机能还很难胜任120Hz全特效运行。

换新电视的时候是有考虑要一步到位的,毕竟前几台电视其实每台都没用太久。当时的想法是电视机的升级换代也是比较快的,买一台性价比级的入门级电视用几年换掉也不心疼。但这几年实际上发现更换电视的费用加起来也并不少了,然后在效果体验上却总是要各种妥协,正好如今个人在大屏幕上不太喜欢的OLED电视也正在被营造出一种“要被miniLED取代”的架势,不如直接一步到位选择个人更认同的miniLED技术的电视好了。

选择之前,对于miniLED电视自认为还是比较熟悉的,毕竟21款的MBP已经用了快两年了,其出色的控光表现确实是可以堪比一下OLED的了,然后亮度还完胜OLED,网络上铺天盖地的宣传也是让我有了一种现在miniLED发展已经成熟的感觉,应该是已经赶上MBP的控光表现了吧,毕竟苹果领先也就领先两年吧。

618购后晒,电视和NAS,中年男人的心头好。理性消费,够用就好

于是话不多说带着笔记本跑去几个卖场实地考察,要求就是HDR资源观感调色要和MBP基本一致,控光达到同样水平。结果却不尽如人意,2000多个分区,10000多个灯珠在14-16英寸屏幕上,再加上iPad Pro迭代优化过来的控光技术,mbp的屏幕是可以和OLED在某些方面拼一下的,但哪怕强如MBP,光晕同样也会有的。所以其实对于电视来讲,分区数量还是需要更多才可以充分利用miniLED的特点来实现极高的对比度。

但更多的分区也意味着这个算法和算力也会有更高的要求。简而言之,对比之后发现这方面苹果所领先的恐怕不只是两年,miniLED电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现阶段的miniLED电视还谈不上压制普通液晶电视,优势确实有,但主要都在亮场更亮。。。主打亮场这方面确实是比较容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但对于两年前就已经开始制作HDR视频的用户来说,高动态效果不等于高亮度效果,HDR的重点从来都不是亮的有多亮,而是亮的要足够亮,暗的也要足够暗。如果预算充足,同样价位段的还是OLED电视更有优势一些。

618购后晒,电视和NAS,中年男人的心头好。理性消费,够用就好

经过多次AB对比之后,对miniLED就不再是考虑的重点了,一切还是看实际的画质表现。然后从“观感接近MBP”这一点选择了SONY,其实也几乎只有SONY可选,在画面的调校,亮部和暗部的取舍平衡方面均有非常丰富的经验。然后发现也几乎只有SONY也是少有配置了4个HDMI接口的品牌,也更是符合我的要求。

618购后晒,电视和NAS,中年男人的心头好。理性消费,够用就好

最后选型号就简单了,尺寸方面确定为65英寸因为设备连线太多,沙发高度低等因素不打算上墙,然后电视柜1.8米也只放得下65英寸的,75寸其他设备就放不下了。开间不到3米,放在电视柜上实际观看距离也就是2.4米左右,于是选择了65英寸。

型号方面X90/91K是首选,性价比最高。K和L在65英寸区别也不大,L分区多一点但没什么根本变化,于是就买了65X91K。使用后对画质表现十分满意,可以充分的驾驭好HDR内容,回放iPhone拍摄的照片和在苹果全家桶任何设备上观看的色调等都是观感接近的,TV+视频效果也很好,出色的原生对比度和可以达到1200nit的峰值亮度也可以诠释好HDR的内容了。在大屏幕上观看HDR的效果果然也是非常令人震撼的。

618购后晒,电视和NAS,中年男人的心头好。理性消费,够用就好

画面的设置方面,因为120帧相比60帧面板,整数倍看24帧电影会更流畅,Sony电视在电影防抖动方面做得很不错,不论HDMI输入24Hz信号源还是60Hz模式都可以正常启用此功能。但考虑到看电影肯定是要关闭MEMC的,所以要正确开启这个功能就需要注意一下:在运动选项中选择用户设置-最小,而不能直接选择关闭;看低分辨率SDR视频方面因为Sony的定制芯片没有普通联发科芯片的1080P倍线等问题,再加上XR认知芯片的平滑处理等画面增强功能,哪怕720P的内容播放出来效果也十分令人满意。

色彩方面默认用自定义模式是色准最好的模式,不论使用什么模式色温都推荐选择专家1/2。杜比视界内容我用杜比视界柔和可以更好的展现画面细节,该亮的地方也同样会亮的,HDR真不是整体无脑提亮。。。

SDR和普通HDR内容考虑到日常观感,平时更多是使用IMAX增强模式,相比自定义模式略有一点十分克制的“味精”,也很接近影院的观感,从体验来讲是比较刚刚好的。

618购后晒,电视和NAS,中年男人的心头好。理性消费,够用就好

电视的另一个比较在意的就是HDMI CEC功能,这方面Sony支持的一直都很不错。不过这次发现并不能像以前使用Redmi X50那样可以用电视遥控器直接遥控Apple TV的声音甚至方向键,确认键。但优点是可以直接支持HDMI CEC的联动开机和关机功能。这方面据说不少品牌的电视都支持的不太完整的。

目前的操作就可以利用Siri,通过HDMI CEC来联动开关电视了:需要看电视的时候“Hey Siri打开电视”,接着Apple TV直接打开(我给Apple TV直接起名叫电视),然后联动电视开机。关机就是反过来的“Hey Siri关掉电视”,也是非常方便的。

只是X91K好像无法设置为HDMI输入源信号自动匹配切换功能,也没有找到在哪里可以设置开机默认启动的HDMI输入源,而是开机默认为上次关机的时候的输入源。这对于一直使用一个设备的用户是很方便的,配合HDMI CEC每次开机用一个遥控器就行了。但我这边4个HDMI都插满了,一会儿玩玩switch一会儿看看Apple TV这样子就需要每次Siri开机后再找出电视遥控器切换一下输入源了。如果有小伙伴表示了解其设置方法也请帮忙解答一下!

618购后晒,电视和NAS,中年男人的心头好。理性消费,够用就好

游戏表现方面,switch我是开了鲜艳模式再调低一些味精的强度,动态对比,黑场增强,色彩增强都适当开一点,色温还是保持专家1;然后开启memc平滑到最大,插黑帧开到1,也就是表现出了XR明锐动态效果,缓解了画面抖动的问题的同时画面也不会变暗,动态清晰度也有了显著提高,效果要比一般的动态补偿体验更好。这样可以让低帧率的游戏更加流畅。至于延迟么,反正switch上我只玩动物之森这类对操作没要求的游戏,延迟不是问题,流畅度和画质才是问题。开一些味精可以极大的提高游戏的画质和流畅体验。

618购后晒,电视和NAS,中年男人的心头好。理性消费,够用就好

Xbox方面有VRR可以提高尤其是XSS的游戏体验,如今新的固件下X91K也可以开启VRR的时候打开局部背光了。然后发现新固件也拥有了L系列的游戏快捷菜单,除了一般用不上,也可以微调出来的黑平衡选项没有外其他都差不多。美中不足的是并不支持杜比视界游戏模式,对于PS5没影响,只是Xbox用户就有些郁闷了(再下就是Xbox玩家。。。)。

最后再说一下电视的系统和操作逻辑方面,目前SONY电视的系统唯一缺点就是不知为何非要强上的瀑布流UI界面了。。。我基本上能删的选项卡都删掉了,语音助手也关掉了。索性电视也没广告,现在的系统除了瀑布流UI界面丑的一批外加令人心烦外其他都还好。我也懒得搞其他桌面了,反正也不用的,后来发现老人模式画面更加简洁,直接当默认桌面了,至少都比瀑布流UI舒服的。

电视的系统的设置和菜单也和很多品牌常用的不同,SONY的设置等界面逻辑是自有一套体系的,我是觉得逻辑和界面设计层级都非常方便,可设置的选项也非常丰富。

音质方面因为一直使用一对HomePod mini作为扬声器,所以并没有在意过电视自带的音响效果,其实如果上回音壁的话eARC接口放在满血的HDMI2.1上也是有点浪费的,但个人来讲如果想提升音响效果也是换成HomePod标准版,所以这些我是一丁点也不在意的,嘿嘿。

群晖120J+WD 红盘plus 8T

618另一个升级就是终于把Linksys MX4200上插着的WD 2T移动硬盘换成了正经的NAS了。也是因为自己对NAS的需求实在是太轻了,轻到一直认为路由器+影片的组合就完全满足个人的使用需求了(也的确如此),最用途就是给Apple TV的infuse当硬盘使用,其他的什么备份我有另外的移动硬盘进行时间机器备份,手机平板全盘备份到iCloud 2T上;相册也是全设备同步iCloud相册,同步交换文件也都用iCloud,仅有的几个非homekit设备也只是米家的台灯这样的设备也没有想用HA弄到homekit的念头了,下载当然能下载最好但没有的话用电脑下载也一样,对NAS真的是除了当硬盘外没啥需求的。

618购后晒,电视和NAS,中年男人的心头好。理性消费,够用就好

这次要升级最主要的原因是随着进入到HDR时代后,文件越来越大,2T就开始不够用了,于是考虑到与其花1000多块买个6~8T的叠瓦移动硬盘,还是直接买个8T以上的CMR 3.5硬盘要更为划算。至于NAS本体么,因为需求真的很轻,所以要求就是稳定和套件安全第一,什么扫描硬盘内容,什么必须注册账号这些都不能有,然后要什么都不折腾,还要便宜。至于功能不做任何要求。这样一看,得了,就买个最便宜的群晖好了,一看评论不少人说“不如猫盘”,笑了,对于不考虑折腾的用户来说花上百块买个猫盘回来折腾,干嘛不添一点直接上群晖不折腾呢。主要是600块的价格是真的不贵了,就当买套件,以群晖套件的品质600块买来终身版送硬件都是可以的。

618购后晒,电视和NAS,中年男人的心头好。理性消费,够用就好

买回来后就知道买对了,首先外观上就符合正常的审美倾向,放在客厅不违和,也不土气,怕就怕弄的和一些没设计硬设计的小家电似的那真的还不如威联通的专业向外观呢。。。然后系统简单易用,稳定性非常不错!和路由器接硬盘相比,响应速度是更快的,并且Mac端是可以重启后自动挂载的,不用每次从外面回家都要先手动连接服务器。而且上传等操作的稳定性更高,有套件的支持下操作也更方便。SMB目前上传最高60M和路由器差不多,但要稳定很多。infuse下测试最高能到78M的读取速度。有人说这是SMB协议的问题,换用WebDav协议可以吃满千兆网络,但是我特意下载了WebDav协议套件,不论是用HTTP还是HTTPS来连接,通过访达上传的速度均是在20~45M左右而去还是把电脑拿到路由器旁边才有的速度,并且速度也不稳定。

其实这样测下来WebDav协议整体的传输性能是远不如SMB的,连文件夹的读取载入速度都要慢半拍。。。也许是macOS和Windows环境下对SMB支持的不同,也有可能是ARM下的Mac更适合SMB。目前来讲个人测试下来SMB的上传速度是差不多的了,毕竟Wi-Fi6 2*2MIMO的MacBook Pro,其实内网速度也就能到800Mb左右。时间机器备份方面因为小文件比较多,速度还要更慢一点的。

而且既然买了NAS那么当然也要用一下可以提升体验的功能了,对于个人来讲,iCloud可以提供的功能是不考虑用NAS来实现的,因为iCloud和苹果全平台的相册APP都远胜任何NAS了。所以相册功能和手机备份功能是不开的,时间机器打开了一下图个乐,主要应用的还是下载功能,外网访问以及云笔记功能。

618购后晒,电视和NAS,中年男人的心头好。理性消费,够用就好

另外我还使用了群晖的ID来实现外网访问功能,虽然用的不多但是这样一来在外面就可以随时方便管理一下NAS的文件了。而且外网的管理功能也给手机遥控下载提供了支持。外网的访问速度我是可以接受的,设置非常简单,效果很好。

NAS下载功能也是区分路由器和NAS的重要体验了,我知道一些路由器连接硬盘也可以下载,个人以前用过的路由器就可以,但真的不如NAS方便好用的。实测BT下载和Mac端是速度差不多的,使用手机可以遥控下载,也可以直接同步百度云盘挂机慢慢下载,这点是升级NAS最值的一个体验了!120J的性能下载这些是完全够用的。PT个人不玩,也没去搜索如何折腾了。

群晖的笔记本功能比较好用,Sinology Note Station的界面和编辑功能都很够用,用来码字的沉浸感也是可以的。这篇文章就是用这个软件来完成的。就是因为毕竟是个人的NAS云盘,在同步上,尤其是外网回到局域网时,切换设备同步方面有时候就不那么及时或者容易被抹掉一些内容,但好在软件有完整的历史版本保存,可以方便的查找到历史修改过的版本用来恢复。就是藏的比较深,找了半天才找到。。。

这些就是我用NAS所用到的功能了,不管是最入门的120J还是最期间的9系列其实给我来使用的话也都就用这么点功能的,其他的个人是一点的兴趣都没有,甚至都懒得去了解的。我敢买这样配置的NAS的一大原因也是我不可能用NAS来备份和索引管理全家桶中的相册的,iCloud+相册APP要专业太多了而且还是个人的全设备同步,体验不是NAS可以相提并论的。

其他功能比如可以使用HA把米家的设备挂载到homekit,个人就那么几个米家灯泡就不折腾了吧。。。另外很多人在意的什么搜刮视频介绍,架设媒体服务器什么的更是有点懵的,反正在我看来为了影音玩NAS的话肯定要自行下载高质量片源的,连Apple TV都被一些人吐槽没有源码输出,连高端安卓盒子都被吐槽实际上只有蓝光碟机是真正支持双层杜比的前提下,用NAS来播放视频,岂不是更没办法和这些专业的视频设备相比呢?再比如什么个人网站,个人服务器的,绝大多数用户真的用不上啊。。。

所以在我看来这都是玩NAS,享受配置部署一台个人服务器的乐趣,而不是“用NAS”。对我来讲Mac mini的一个“iCloud缓存服务器”功能都来的是要有用的多了,所以真要折腾也是折腾Mac Mini的,NAS在个人这里就是专注于存储空间的,也就是做好网络硬盘的工作就好。

只要不用特别吃性能的相册索引等服务,不是同时间好多设备一起连接NAS来播放蓝光原盘,那么入门级的NAS就足够用的。购买最入门级的NAS的心态也是不同的,记得在一些高配置NAS的产品评论上经常见到有玩家表示买来的NAS产品很强大,但自己可能只用到了10%的功能和性能的评论。。。而作为120J的用户,能稳定保存文件就是值得票价了,在此基础上哪怕多“开发”出一个用途,都是赚到了的感觉,心态真的不同的。

没有被消费主义冲昏了头脑去上更高配置的NAS,而是选择了入门级的产品尽量用到“物尽其用”,应该也是合理的消费观念了吧。NAS的重点和花销其实都在于硬盘的开销上面的,个人建议真有兴趣入坑的话不妨选择较为入门的产品,不用太多考虑升级性的,硬盘别买太小就是可升级性。

相比硬盘的价格NAS价格占比很低的,买更入门的产品来根据使用需求实现功能配置而不是为了折腾而折腾。这样买来哪怕只用到很少的功能也不会感到浪费的。而当你开发出这部NAS几乎90%以上的性能后,发现有更高的性能和扩展需求时再更换NAS即可,此时选择的时候也不会纠结了,不必想着一步到位,与其说在NAS上追求所谓一步到位,还不如首先在硬盘容量上追求一下“一步到位”,买个更大的硬盘的。

至于品牌的选择,放心选专业品牌就完事了,不用担心太难,最开始入坑就用这么几个功能,能难到哪里去呢?是吧!SMB服务默认就会给配置好的,跟着向导来配置好ID信息和文件夹其实也就完成了90%的设置了。

比如群晖的套件配置其实就十分简单易用,想玩高阶的功能离不开专业的套件,但只玩入门的用途,专业的套件配置也十分简单,同时在稳定性和安全性方面还拥有丰富的经验。

618购后晒,电视和NAS,中年男人的心头好。理性消费,够用就好

硬盘方面8T目前红盘Plus的价格是勉强可以接受的,容量再大的价格就有些难以承受了。根据个人的观影习惯8T应该是可以使用一段时间的了,以后可以后续再升级。曾经考虑过直接上双盘位升级方便,但又考虑到目前的组合足够用几年的了,等几年后需要升级时直接升级到后续新款NAS组合不是更好么,理性消费,够用就好。

选择红盘Plus当然是因为CMR,NAS专用与否其实我主要在意的是噪音应该会有一定优化,另外7*24运行的NAS也确实对硬盘的耐久有了更高的要求,考虑数据的保存意义,个人是觉得如果有老旧硬盘当然可以继续使用,但新购入的话也没必要在这方面去特意选择普通硬盘的。

目前主流的NAS硬盘有红盘Plus,东芝N300,希捷酷狼。我是准备哪个便宜买哪个的,后来N300缺货,就习惯性的买WD了。红盘Plus 8T版本有个优点就是转速只有5600多转,噪音方面会好一些。实际使用过程中,噪音确实要低一些,不像以前使用的黑盘噪音那么明显。

好了,以上就是本篇文章的全部内容了,这段时间还会整理一下120J最初级的使用体验,也算是要证明一下专业品牌的NAS在所谓轻NAS的使用上也一样是十分简单易用,并且完全够用的吧!谢谢大家的耐心阅读,我们下次再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