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六大设计原则 ——迪米特法则

迪米特法则描述的是:一个对象应该对其他对象有最少的了解。通俗的讲 ,一个类应该对自己需要耦合或调用的类知道得最少,你的内部是如何复杂都和我没关系,那是你的事,我就知道你提供了这么多public方法,我就调用这么多,其他的我一概不关心。

迪米特法则对类的低耦合提出来明确的要求。

1.只和朋友交流

迪米特法则还有个英文解释:只与直接的朋友通信。每个对象都比如会与其他对象有耦合关系,两个对象之间的耦合就成为朋友关系,这种关系的类型有很多,例如组合、聚合、依赖等。

一个类只和朋友交流,不与陌生类交流,不要出现getA().getB().getC()这种情况,类与类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类间的,而不是访问间的,因此一个方法尽量不引入一个类中不存在的对象。

2.朋友间也是有距离的

一个类公开的 public 属性或方法越多,修改时涉及的面对越大,变更引起的风险扩散也就越大。因此。为了保存朋友间的距离,在设计是需反复衡量:是否还可以再减少 public 方法和属性,是否可以修改为 private、package-private、protected等访问权限,是否可以加上 final 关键字。

迪米特法则要求类“羞涩”一点, 尽量不要对外公布太多 public 方法和非静态的 public 变量。

3.是自己就是自己的

在实际应用中经常会出现一个方法:放在本类也可以,放在其他类也没有错,那怎么去衡量呢?你可以坚持这样一个原则:如果一个方法放在本类中,即不增加类间关系,也对本类不产生负面影响,那就放置在本类中。

迪米特法则的核心观念就是类间解耦,弱耦合,只有弱耦合后,类的复用率才可以提高。其要求的结果就是产生大量的中转或跳转类,导致系统的复杂性提高,同时也为维护带来了难度。原则只是供参考,如果违背了原则,项目不一定会失败,不遵守是不对的,严格执行就是“过犹不及”。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