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奔跑在“硒”望的田野上」叶宗健:金银花里寻“金银”

作者:诏安电视台

初夏和6月,天气开始升温,在秀安县,秀屿镇背村龙伞在山坡上,一排金银花梯田,一根水管穿过一期,叶宗建率30多位农民在山腰上忙着采摘金银花。

「奔跑在“硒”望的田野上」叶宗健:金银花里寻“金银”

秀屿是典型的客家山城,在客家,"玉"是山顶的意思,龙伞因为形状有"龙伞"而得名,海拔1152米,是延安县的第一座山峰。叶宗建是这朵金银花基的老板,他52岁,中等身材,笑容满面,穿着农用衣服、布鞋,如果不是特别提醒你,你无法想象他曾经是西装革主。

「奔跑在“硒”望的田野上」叶宗健:金银花里寻“金银”

"我来自山脚下的小村,那里曾经交通不好,太偏僻了,大多数村民都出去工作,我也不例外。叶宗坚用毛巾擦了擦脸上的汗水,说秀屿镇与周边镇官镇、夏歌镇,地理上近,风俗习惯都一样,大部分村民到广州地区工作。

"这三个城镇有数以万计的村民在广州工作,他们的孩子陷入困境,有近2000名流动儿童需要学习。山地人第一次来到广州发展,因为经济原因没有买房,也没有背景和社会关系,孩子读书成了村民的重中之重。"叶宗建,也在广州做生意赚钱,看到了商机,其次真的想为老百姓做点什么。于是随着几位热衷于教育的村民进行讨论,筹划筹集资金开办一所学校,解决农村儿童上学的问题,从2003年开始,先后创办了广州开发区英杰学校和广州华光学校,他成为"校长",在家乡接收了3000多名农民工子女, 秀伟、夏阁等地,解决了许多在广州工作和创业的村民的后顾之忧。2009年,广州开发区英杰学校被评为广州开发区一级学校。

"学校走上正轨,让别人来管理吧,我想回家乡创业。几年前,叶宗建出人意料地决定,把家人和朋友送回村里承包山,发展生态农业。虽然亲戚朋友不理解,但经过他的耐心劝说,这个想法终于得到了家人和朋友的理解和支持。

考察结束后,叶宗健在龙伞山之后的村子里办了生意。龙伞是延安第一山,半山腰上有2万多亩荒地,生态环境优越,可利用林下土地发展林下经济,发展绿色生态农业。

「奔跑在“硒”望的田野上」叶宗健:金银花里寻“金银”

2012年8月,叶宗建将龙伞山坡4000亩山地承包给秀屿镇,先后在芭岐塘创办了中药农职业合作社和福建玉建龙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始了他人生的第二次创业。

"这里的土地很少达到富硒标准。不恰当的原则,脱下西装皮鞋,叶宗健换成了农布、布鞋,背着锄头,变成了农民。经过几年的努力,他的玉建龙生态山已初具规模。

「奔跑在“硒”望的田野上」叶宗健:金银花里寻“金银”

"主要种植茶叶,野生观音串(又称黄花水莲)380亩,利用山坡种植金银花520亩,利用坡度种植黄榛子800亩。叶宗健表示,种植基地全部按绿色食品标准管理,施用羊粪和黄腐酸生物有机肥,使用生物农药,建立综合施肥水肥体系。

「奔跑在“硒”望的田野上」叶宗健:金银花里寻“金银”

"最近,金银花正在被收集,只有一半,还需要一周的时间才能完成,估计这次需要大约5000公斤才能干掉。叶宗建说,每英亩金银花一般可以采摘到花700公斤以上,晒太阳后能得到干花100公斤,以每公斤干花80元收购价格,一年亩产可近1万元,一年产值可下降4000多万元。

「奔跑在“硒”望的田野上」叶宗健:金银花里寻“金银”

"余建龙生态农场通常也会在当地小镇雇用一些村民,解决一些工作,并把几个贫困家庭联系起来,帮助他们摆脱贫困。秀屿镇委副书记张振宇说,平时有20多个村民在这里工作,多达一百人,其中一些人年收入超过3万元,从而脱下了贫困的帽子。在他的影响下,许多村民也开始学习种植金银花、山苦瓜、茶叶等,这些在周边村庄产生了一定的产业效应和产业规模,解决了农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

「奔跑在“硒”望的田野上」叶宗健:金银花里寻“金银”

"这两年都是金银花市不错,可以提高村民的收入,明年扩大种植面积,再引导周边一些农民种植。看着满是金银花的山,叶宗健高兴地说,可以采用订单模式,加入农民,公司可以与他签约单,提供种子供应技术,采摘后再由收购回来,统一销售。

福建日报记者肖振平 记者 黄永基 王祥科

图片来源:卢素珍王元勋

来源:福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