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国出手了!领导人带队,中国汽车征服欧洲,美日韩傻眼了

作者:金梅煮酒珠江评论

中国企业出海,在欧洲曾经有过非常惨痛的教训。

所以有人说,能征服欧洲就能征服全球。因为欧洲是发达国家聚集地,也是西方国家优势产业高地。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欧洲都是中国企业难以企及的市场。

但是,2023年这一切都变了。

中国出手了!领导人带队,中国汽车征服欧洲,美日韩傻眼了

中国企业出海欧洲的曲折历史

2023年6月,国家领导人出访欧洲,随行代表团中汇聚了中国众多优势产业的代表。这一次,他们充分展示中国企业的能力,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礼遇和认可。

这让我们不得不回顾和感慨,中国企业出海欧洲的曲折历史。

1990年代到2000年代,中国第一批企业出海。

那时候率先国际化的海尔集团,在经过多年的反复尝试之后,曾经提出国际化路线“农村包围城市”,大举进军东南亚、南美、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市场,却避开了美国和欧洲。

同属家电企业的TCL偏偏就不信这个邪,他们选择了硬碰欧洲,拿下欧洲也就意味着占领了全球高地。TCL对法国汤姆逊、阿尔卡特手机和德国施奈德的收购,却差点要了它的命。

TCL李东生后来心有余悸地回忆说那时候“整夜整夜地睡不着觉”,后来冥思苦想用“鹰的重生”来激励TCL从重伤中活过来。

除了欧洲本身拥有优势产业以外,还有制度和文化,以及欧洲人对中国的了解和看法,这些都曾经是巨大的障碍。

中国出手了!领导人带队,中国汽车征服欧洲,美日韩傻眼了

2023年的特殊出访

TCL收购汤姆逊和施奈德,都曾经遇到非常典型的制度和文化冲突,例如欧洲企业裁员门槛非常高,以及法国人优越而懒散的工作作风等等。

德国著名华裔媒体记者张丹红女士曾经说过,中国企业在德国和欧洲严重水土不服,首先是因为欧洲的产业优越感是很强的,其次许多欧洲人并不了解中国,他们对中国的印象还停留在六七十年代,所以并不认同中国已经是高度现代化的国家。

2023年这一次,国家领导人亲自率30多家中国企业代表团出访欧洲,一切都不一样了。

我们看到代表团中有上汽集团、⼯商银⾏、国家电⽹、中广核、比亚迪、正泰集团、宁德时代、蔚来汽车、商汤科技、远景集团等等,这都是中国赫赫有名的优势产业企业。

这个名单明显非常有针对性,主要是能源和汽车产业,在目前的大背景下,能源是欧洲的需求,汽车尤其是新能源汽车,这是中国的需求。

中国经济复苏到起飞,我们对汽车产业寄予厚望,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加速出海是重中之重。

这显然是此行的重要目的之一,因此,充分展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形象和能力,成为非常重要的安排。

中国出手了!领导人带队,中国汽车征服欧洲,美日韩傻眼了

经济合作与交流增进了解,打破壁垒

在德国和法国,国家领导人亲自参与了多场中德、中法企业座谈与交流活动。

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领军人物,⽐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多次代表中国企业发言。

当地时间6⽉20⽇,30多家中德企业受邀出席在柏林召开的第⼗⼀届中德经济技术合作论坛和中德企业家圆桌会。

作为三名中⽅企业家代表之一,⽐亚迪董事⻓兼总裁王传福在会上发⾔。他强调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和供应链集群优势,以及中国品牌携手出海,为欧洲提供最好的产品和服务。

德国企业代表沃尔夫冈·格伦丁格对央视记者说,我在中国看到很多电动汽车,街道很安静,太阳能和风电等技术非常先进,有很多值得德国学习的地方。

很显然,随着中欧经济合作加强,中国在欧洲人眼中落后的印象已经大大改观了;随着双方交流越来越多,制度和文化壁垒也在松动。

联想到前不久传出德国宝马、奔驰等传统汽车巨头都要与中国汽车企业合作,进军新能源领域,本次出访欧洲,必将大大加速这一进程。

欧洲汽车要加强与中国合作,中国的比亚迪们也要加速出海,这是互惠互利的相向而行。

相比中欧合作的火热,在世界另一头,却是美日韩汽车产业的一片沉寂。

中国出手了!领导人带队,中国汽车征服欧洲,美日韩傻眼了

有专家批评说,欧洲汽车巨头们已经醒悟过来了,但美日韩汽车行业还没有动静。

如今全球汽车产业的格局,一方面是新能源正在加速超车,另一方面是中国汽车加速出海,美日韩这些传统汽车产业的代表,正是中国车商们要超越的对象。

当然,全球汽车市场很大,永远不可能一家独大,中国车商携手加速出海的同时,也能够与欧美同行们广泛合作,共同为全球消费者提供最好的产品和服务。

属于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时代,正在加速来临!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