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餐饮复苏、成本回落 增利时代回归?

作者:调料家

纵观2022年调味品上市企业财报,不难发现除了原料型企业之外,其余调味品企业的利润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跌幅。然而随着制约整个行业的原材料和包材成本回落,外加餐饮行业逐步复苏,双buff叠满,调味品行业的增利时代要到来了吗?

餐饮复苏、成本回落 增利时代回归?

餐饮B端复苏 需求增加

餐饮行业是修复动能较强的行业,以至于近期时常能看到诸如“餐饮市场已达到三年前水平”的论点,这也从侧面说明,餐饮行业确实迎来了复苏。总量上看,根据统计局披露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数据,根据wind数据信息网显示,2023年1至5月,国内餐饮收入累计实现接近2万亿元,同比上涨22.6%。

具体来看,以广州酒家为例,该公司2023年一季度餐饮业实现营收3.38亿元,分别相当于2019年和2022年同期的184%和155%。而火锅龙头海底捞在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营收涨幅19.13%至14.57亿元。除此之外,呷哺集团也在近期正式推出了付费会员模式,并预测到今年年底这一模式将为集团带来至少6亿元的会费收入,足见其对今年餐饮市场复苏的信心。

餐饮复苏、成本回落 增利时代回归?

调味品行业近50%的消费在餐饮B端,而家庭和食品深加工分别仅占30%、20%;同时考虑到餐饮端调味“重油重盐”的属性,意味着过去三年这种外出场景的减少甚至消失,很难通过家庭端来补足需求缺口,间接迫使龙头竞争策略从B端转向C端,带来了C端费效比的下降。

换言之,过去三年调味品行业的集体回落在所难免。可以看到,行业普遍出现毛销差收窄的情形。比如酱油龙头海天味业,毛销差从2021年的33.24%下降至2022年的30.30%,再如米面油龙头金龙鱼,毛销差也从2021年的5.25%下降至2022年的3.35%。随着B端场景的恢复,调味品企业也在积极响应,加大针对B端的产品研发和市场渗透,也将逐步改善调味品企业的利润率表现。

餐饮复苏、成本回落 增利时代回归?

业界指出,在B端市场,随着餐饮连锁化、标准化的发展趋势,“中央厨房+门店”模式被广泛应用,为定制化复合调味品发展提供了更多机会。而多家调味品龙头企业也认为,未来中国调味品行业将出现大品牌引领,各细分领域和各品牌之间差异化发展的趋势——实际上,从最近上市公司公告看,各大调味品企业都正紧抓丰富B端产品线,寻求差异化的新增量。

展望后市,在餐饮复苏周期中,对调味品的需求增长具有刚性。尤其针对B端客户需求的复合调味品领域,其高增速具备延续性。

成本回落 利润率回升

成本方面,包括原材料和包材价格的回落也将助力于毛销差的回升。过去三年除带来就餐场景的减少和消失以外,还大幅提升了调味品企业的各项成本。据海天味业披露的相关数据,其大豆和豆粕的成本大概占总成本的18%左右;白砂糖成本占总成本17%左右;塑料瓶成本占总成本11%左右;玻璃瓶成本占总成本12%左右;纸箱成本占总成本5%左右。以上合计已占总成本的63%左右,剩下的成本主要是:食用盐、味精、小麦粉、制造费用、人工费用以及运费等等。平移到同行业看,厨邦、千禾和加加的成本比例大概和海天差异不会很大。

餐饮复苏、成本回落 增利时代回归?

以酱油为例,据wind信息网数据显示,主要原材料大豆的均价2022年相较于2019年上涨71%,主要包材玻璃的均价上涨了20%,因此产生的结果是,龙头海天味业的毛利率从2019年的45.44%下降至2022年的35.68%,中炬高新从39.55%下降至31.70%,即便是主打高端和C端的千禾味业,也从2019年的46.21%下降至2022年的36.56%。

现如今包括原材料和包材价格都已有所回落。3月大陆调味品行业主要原材料大豆成本增速为-5%,白砂糖增速为7%,味精2月份增速为9%,PET切片增速为-12%,玻璃增速为-29%。

以大豆和玻璃为例,今年一季度大豆均价较去年下跌6.35%。值得一提的是,大豆价格目前很是稳定,截止今天(6月26日)发稿时,全品种大豆的60天交易价格始终保持在2.94元/千克,这也说明全球局势波动带来的大宗农产品价格波动结束,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取得成效。玻璃在去年整体回落25.14%的基础上继续回落3.48%。

餐饮复苏、成本回落 增利时代回归?

叠加前面提到的产能利用率提升和费效比改善,调味品企业的一季报经营开始好转:像海天味业2023年一季度的毛利率相较于去年全年改善了1.25个百分点,千禾味业的改善幅度达到2.47个百分点。考虑到动销改善后渠道去库速度的加快,预计后续几个季度调味品企业将加速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