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java垃圾回收机制_Java垃圾回收机制(GC)-垃圾回收发生的地点在哪?堆内存(Java Heap Memory)堆内存分配区域堆内存分配策略对垃圾回收机制说明以下三点

垃圾回收一般发生在堆内存中,因为大部分的对象都存储在堆内存中,那么堆内存为了配合垃圾回收有什么不同的区域划分,各区域有什么不同呢?

堆内存(Java Heap Memory)

Java的堆内存基于Generation算法(Generation Collector)划分为新生代、年老代和持久代。新生代有被进一步划分为Eden和Survivor区,最后Survivor由FromSpace(Survivor0)和ToSpace(Survivor1)组成。所有通过new创建的对象的内存都在堆内存中分配,其大小可以通过-Xmx和-Xms来控制。

分代收集,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不同的对象的生命周期是不一样的。因此,可以将不同生命周期的对象分代,不同的代采取不同的回收算法(Java垃圾回收机制(GC)—怎么回收垃圾(内存)? )进行垃圾回收,以便提供回收效率。

堆内存分区示意图:

java垃圾回收机制_Java垃圾回收机制(GC)-垃圾回收发生的地点在哪?堆内存(Java Heap Memory)堆内存分配区域堆内存分配策略对垃圾回收机制说明以下三点

图1 Java Heap Memory

java垃圾回收机制_Java垃圾回收机制(GC)-垃圾回收发生的地点在哪?堆内存(Java Heap Memory)堆内存分配区域堆内存分配策略对垃圾回收机制说明以下三点

图2 Java Heap Memory

Java的内存空间除了堆内存还有其它部分(APP内存优化之JVM与GC基础 ):

1、栈:每个线程执行每个方法的时候都会在栈中申请一个栈帧,每个栈帧包括局部变量区和操作数栈,用于存放此次方法调用过程中的临时变量、参数和中间结果。

2、本地方法栈:用于支持native方法的支持,存储了每个native方法调用的状态。

3、方法区:存放了要加载的类信息、静态变量、final类型的常量、属性和方法信息。JVM用持久代(PermanetGeneration)来存放方法区,可通过-XX:PermSize和-XX:MaxPermSize来指定最大值最小值。

堆内存分配区域

1、新生代(Young Generation)

几乎所有新生成的对象首先都放在新生代的。新生代内存按照8:1:1的比例分为一个Eden区和两个Survivor(Survivor0,Survivor1)区。大部分对象在Eden区中生成。当新对象生成而Eden Space申请失败(因为空间不足等)时,则会发起一起GC(Scavenge GC)。回收时先将Eden区存活对象复制到Survivor0区,然后清空Eden区,当这个Survivor0区也存放满了时,则将Eden区和Survivor0区存活对象复制到Survivor1区中,然后清空Eden区和Survivor0区,此时Survivor0区是空的,然后将Survivor0区和Survivor1区交换,即保持Survivor1为空,如此往复。当Survivor1区不足以存放Eden和Survivor0的存活对象时,就将存活对象直接放到老年代。当对象在Survivor区躲过一次GC的话,其对象年龄便会加1,默认情况下,如果对象年龄达到15岁,就会移动到老年代中。若是老年代也满了就会触发一次Full GC,也就是新生代、老年代都进行回收。新生代大小可以由-Xmn来控制,也可以用-XX:SurvivorRatio来控制Eden和Survivor的比例。

2、年老代(Old Generation)

在年轻代中经历了N次垃圾回收后仍存活的对象,会被放到年老代中。因此,可以认为年老代中存放的都是一些生命周期较长的对象。内存比新生代也大很多(大概比例是1:2),当老年代内存满时触发Major GC即Full GC,Full GC发生频率比较低,老年代对象存活时间比较长,存活率标记高。一般来说,大对象会被直接分配到老年代。所谓的大对象是指需要大量连续存储空间的对象,最常见的一种大对象是大数组。比如:

byte[] data = new byte[4*1024*1024]
           

这种一般会直接在老年代分配存储空间。

当然分配的规则并不是百分百固定的,这要取决于当前使用的是哪种垃圾收集器组合和JVM的相关参数。

3、持久代(Permanent Generation)

用于存放静态文件(class类,方法)和常量等。持久代对垃圾回收没有显著的影响,但是有些应用可能动态生成或者调用一些class,例如Hibernate等,在这种时候需要设置一个比较大的持久空间来存放这些运行过程中新增的类。对永久代的回收主要回收两部分内容:废弃常量和无用的类。

永久代空间在Java SE8特性中已经被废除。取而代之的是元空间(MetaSpace)。因此不会出现“java.lang.OutOfMemoryError:PermGen error”错误。

堆内存分配策略

(1)对象优先在Eden分配

(2)大对象直接进入老年代

(3)长期存活的对象将进入老年代。

对垃圾回收机制说明以下三点

1、新生代GC(Minor GC/Scavenge GC):发生在新生代的垃圾收集动作。因为Java对象大多具有朝生夕灭的特性,因此Minor GC非常频繁(不一定等Eden区满了才触发),一般回收速度也比较快。在新生代中,每次垃圾收集时会发现有大量对象死去,只有少量存活,因此可选用复制算法来完成收集。

2、老年代GC(Major GC/Full GC):发生在老年代的垃圾回收动作。Major GC经常会伴随至少一次Minor GC。由于老年代中的对象生命周期比较长,因此Major GC并不频繁,一般都是等待老年代满了后才Full GC,而且其速度一般会比Minor GC慢10倍以上。另外,如果分配了Direct Memory,在老年代中进行Full GC时,会顺便清理掉Direct Memory中的废弃对象。而老年代中因为存活率高、没有额外空间对它进行分配担保,就必须使用标记-清除算法或标记-整理算法来进行回收

3、新生代采用空闲指针的方式来控制GC触发,指针保持最后一个分配的对象在新生代区间的位置,当有新的对象要分配内存时,用于检查空间是否足够,不够就触发GC。当连续分配对象时,对象会逐渐从Eden到Survivor,最后到老年代。

用Java VisualVM来查看,能明显观察到新生代满了后,会把对象转移到旧生代,然后清空继续装载,当老年代也满了后,就会报OutOfMemory的异常,如下图所示:

java垃圾回收机制_Java垃圾回收机制(GC)-垃圾回收发生的地点在哪?堆内存(Java Heap Memory)堆内存分配区域堆内存分配策略对垃圾回收机制说明以下三点

图3 垃圾回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