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Java线程池ThreadPool相关知识

转载:https://blog.csdn.net/shakespeare001/article/details/51330745

在java.util.concurrent包下,提供了一系列与线程池相关的类,

合理的使用线程池,可以带来多个好处:

(1)降低资源消耗。通过重复利用已创建的线程降低线程创建和销毁造成的消耗;

(2)提高响应速度。当任务到达时,任务可以不需要等到线程创建就能立即执行;

(3)提高线程的可管理性。线程是稀缺资源,如果无限制的创建,不仅会消耗系统资源,还会降低系统的稳定性,使用线程池可以进行统一的分配,调优和监控。

线程池可以应对突然大爆发量的访问,通过有限个固定线程为大量的操作服务,减少创建和销毁线程所需的时间。

我们一般通过工具类Executors的静态方法(如newFixedThreadPool())来获取ThreadPoolExecutor线程池或静态方法(如newScheduledThreadPool())来获取ScheduleThreadPoolExecutor线程池。如下使用:

ExecutorService threadpool= Executors.newFixedThreadPool(10);

我们指定了获取10个数量的固定线程池。

当提交一个任务到线程池时,线程池会创建一个线程来执行任务,即使其他空闲的基本线程能够执行新任务也会创建线程,等到需要执行的任务数大于线程池基本大小时就不再创建。如果调用了线程池的prestartAllCoreThreads方法,线程池会提前创建并启动所有基本线程。

提交任务的两种方式:

(1)通过execute()方法,如:

ExecutorService threadpool= Executors.newFixedThreadPool(10);
threadpool.execute(new Runnable(){...});
           

(2)通过submit()方法,如:

Future<?> future = threadpool.submit(new Runnable(){...});
    try {
            Object res = future.get();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 处理中断异常
            e.printStackTrace();
        } catch (ExecutionException e) {
            // 处理无法执行任务异常
            e.printStackTrace();
        }finally{
            // 关闭线程池
            executor.shutdown();
        }
           

使用submit 方法来提交任务,它会返回一个Future对象,通过future的get方法来获取返回值,get方法会阻塞住直到任务完成,而使用get(long timeout, TimeUnit unit)方法则会阻塞一段时间后立即返回,这时有可能任务没有执行完。

Java线程池ThreadPool相关知识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当提交一个新任务到线程池时,线程池的处理流程如下:

1、首先线程池判断基本线程池是否已满(< corePoolSize ?)?没满,创建一个工作线程来执行任务。满了,则进入下个流程。

2、其次线程池判断工作队列是否已满?没满,则将新提交的任务存储在工作队列里。满了,则进入下个流程。

3、最后线程池判断整个线程池是否已满(< maximumPoolSize ?)?没满,则创建一个新的工作线程来执行任务,满了,则交给饱和策略来处理这个任务。

也就是说,线程池优先要创建出基本线程池大小(corePoolSize)的线程数量,没有达到这个数量时,每次提交新任务都会直接创建一个新线程,当达到了基本线程数量后,又有新任务到达,优先放入等待队列,如果队列满了,才去创建新的线程(不能超过线程池的最大数maxmumPoolSize)。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