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新媒体环境下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作者:文化产业融媒体

内蒙古师范大学李敬芳政府管理学院

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的精神象征,对高校教育工作起着重要作用,起着引导作用、凝聚力和约束作用。近年来,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有效应对新媒体环境带来的挑战,让新媒体助力校园文化建设。

自1986年"校园文化"一词首次在中国高等教育中提出以来,许多高等教育工作者对这一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搞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实现高校良性发展,也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媒体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青睐,也对校园文化的建立产生了重大影响。

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和功能

高校校园文化,主要是指一个学院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由全体学生、教职员工在特定的环境下,共同开展教教活动、文化科学活动,期间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之和。从构成上看,高校的校园文化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校园精神文化、校园制度文化和校园行为文化。

高校的校园文化是高校的灵魂,体现了一所高中独特的历史传统、思想和价值取向,是全体学生、教职员工认同的行为、信念和价值观。高校校园文化对培养大学生人才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主要具有以下功能:

一是引导功能。高校校园文化是全体学员精神和心理上的支撑,是高校所有成员学习工作的动力,可以隐约影响每个成员。一方面,高校的校园文化可以直接引导高校全体成员的心理和行为;另一方面,它可以通过价值认可引导高校全体成员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

第二,冷凝功能。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培养所有成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高校全体师生建立密切、相互依存的关系,使个人的行为和思想与整个组织有机融合,产生凝聚力。

第三,约束功能。每所大学的校园文化都有其核心理念,可以在所有成员的学习、工作、生活等行为中发挥一定的规范作用。一方面,高校制定的规范和规范,作为其制度文化,成为对所有成员的严格约束,另一方面,校园文化中存在群体规范、道德等,对高校全体师生构成软约束。

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引导、团结和约束高校全体成员的精神和行为。因此,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一直受到密切关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提出,"高中校园文化建设要遵循文化规律,努力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色、时代特色、校园特色的校园文化"。

新媒体环境下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新媒体"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人戈德马克于1967年提出的。"新媒体"是伴随互联网技术、数字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媒体形式,主要依靠计算机、平板计算机、数字电视、智能手机等终端。

近年来,新媒体的兴起和不断发展,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等方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给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新媒体环境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的机遇主要体现在:一是载体多元化。在新媒体环境下,除了传统的广播、报纸等渠道外,还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校园网站、校园粘贴吧等平台传播校园文化,这可以极大地激发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第二,内容丰富。在新媒体环境中,校园文化可以以图片、文字、视频、音频等形式传播,内容更加丰富。第三,开放的互动。在新媒体环境中,独立于真实空间中身份的限制,虚拟空间中的交流可以创造更加开放的交流环境,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更平等的沟通和互动。

新媒体环境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创造了契机,有利于校园文化的快速、广泛传播,从而加强全体会员对校园文化的认可。然而,新媒体也给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

首先,新媒体很容易对校园文化产生影响。校园文化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主导校园文化。处于成长阶段的大学生充满好奇心,他们从新媒体获得的丰富资源可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同时,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尚未完全成熟,问题不够客观和全面,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资源丰富的新媒体出现在一些非主流文化中容易影响校园的主要文化。

其次,新媒体的信息传播是任意的。在增强互动性的同时,新媒体也增强了虚拟性和匿名性,提高了参与者发布信息的自由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新媒体信息的随意性。而这些随机的信息,并不一定是校园文化所倡导的核心价值观。

第三,新媒体使传统媒体在校园里的吸引力降低。长期以来,传统媒体在校园文化建设和弘扬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尽管新媒体在某些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不能完全取代传统媒体在校园文化建设和宣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90后、00后等"网络原住民"成为大学生社区的主要成员,新媒体在大学生中拥有更广泛的受众。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传统媒体的吸引力,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之路

进一步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在新媒体环境下,校园的主要文化容易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因此,高校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正确把握时代发展要求,紧密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校园主流精神文化建设。首先,高中可以从校纪、校史、校歌等入手,进一步夯实校风,以便开展校训讲解、校史讲座、校歌等形式活动,加强校园主流精神文化建设,进一步帮助大学生丰富知识, 开阔视野,增强信息辨别能力,推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畅通无阻。

加强机构文化建设,加强新媒体监管。高校在数字化建设上不断推进,也要加强机构文化建设,从多方面加大对新媒体的监管力度。在信息内容方面,对校园新媒体平台信息、语音进行严格审核,确保信息安全、文明、健康,在管理体系、发展相关数字化平台管理系统,详细管理要求,在管理人员中增设岗位,加大培训力度,在网络舆论处理,提高突发事件的判断和处理能力, 制定应急预案。加强机构文化建设,加强新媒体监管,有利于高校塑造良好的校园文化。

整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资源,助力校园文化建设。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许多高校拓宽了校园文化宣传的渠道,打造了校园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促进新媒体宣传多元化,并不意味着削弱传统媒体的校园文化传播功能。高校传统媒体运行时间长,在人力、财力、物力资源方面有较好的保障,制度建设更加完善,信息审查更加严格,因此其信息发布更加权威可信,对校园文化建设和宣传的作用不容小觑。为了进一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高校需要在形式、内容等方面做好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有效融合,充分补充两种媒体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助力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校园文化对引导全体院校的思想和行为起着重要作用,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促进高校自身和全体会员的共同发展。高校需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有效应对新媒体环境的挑战,才能真正服务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引用

杨洋。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着眼抓几个问题。思想理论教育导论, 2012(04): 120-122.

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05(03): 27-30.

柴若冰,用新媒体探索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之路。

程罗德、卢晓明、袁伟等新媒体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及对策.新媒体研究, 2019, 5 (07): 110-111-119.

关辉, 沈艳艳.困境与突破: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之路(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2018(06): 742-746.

郭泽, 于淑英, 王冰.新媒体时代校园文化建设的机遇、困境与出路.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 17(07): 103-105-147.

以平.新媒体视觉门槛校园文化建设策略研究。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7, 19(02): 92-96.

周平.立树人在视野下对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进行研究。思想教育研究, 2020(06): 139-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