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百年考古记·往事|安特生与仰韶文化

作者:澎湃新闻

综合新闻报道

Johan Gunnar Andersson(1874-1960),瑞典地质学家和考古学家。由于周口店北京人民遗址挖掘帷幕的开启,更直接地带动了仰光遗址的发掘,素有"仰光文化之父"之父"的面貌,改变了中国现代考古学的面貌。

1921年10月至12月,经中国政府批准,安特森和中国考古学家袁福利进行了第一次发掘。据出土文物证实,它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遗迹。按照考古惯例,首先发现的地方作为文化类型的名称,所以命名为"仰光文化"。

百年考古记·往事|安特生与仰韶文化

约翰·冈纳·安德森,1874.7.3至1960.10.29

百年考古记·往事|安特生与仰韶文化

1921年,安特森的相机在后面拍摄

1901年,安徒生从瑞典乌普萨拉大学(Uppsala University)毕业,获得博士学位,之后,安徒生因1901年至1903年两次对瑞典的南极探险而闻名,并被任命为瑞典国家地质调查局局长。1914年,他被任命为中国北洋政府农商部顾问,从事地质调查和古生物化石收集工作。

百年考古记·往事|安特生与仰韶文化

安特森的任命书

他隶属于中国国家地质调查局,由中国学者丁文江和他的同事黄文浩组织和领导。在此期间,安特森帮助培养了中国第一代地质学家,并在铁矿石和其他采矿资源以及地质学和古生物学方面取得了许多发现。后来,由于目前中国动荡不安,地质调查研究逐渐停滞不前,安第森也将注意力转向古生物化石的收集和整理。

安特森在中国考古学史上也有一个著名的称号,"仰光文化之父"。

1918年,当他被允许收集化石时,安特森来到河南的瑞典传教所收集化石。玛丽亚·佩特森(Maria Petsson)是观音堂附近新安县的传教士,她帮助安特森在河南省西部寻找遗址,包括鱼池县北部的一些遗址,安特森在那里发现了化石。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遗址靠近仰光村,不久后在那里进行了重大考古发现。

1920年深秋,安特森派助手刘长山到河南洛阳以西地区。12月,刘长山返回北京,带回了数百把石斧、刀等各类石器。石器是从仰光村购买的。安特森早就注意到日本学者在中国东北等地发现了石斧,他发表了一篇关于"新石器时代中国石斧"的文章,因此他非常重视刘长山带回的石斧,他觉得这隐藏着一个重大秘密。

1921年4月18日,安特森带着五个人第一次来到河南省盐池县,并在车站与他见面。4月21日,胡先生在仰光村出行时,安排县政府三部记者王茂宰陪同,并由四名民警陪同。那次,他住的地方,也是王兆轩家的空余房子里。

然而,第一次到仰光村,安特森并没有挖掘,他只是每天带村子周围的人去观察、拍照、调查和收集陶碑、石斧、石刀等遗物,还购买村民捡拾或存在于家中的陶器或石器。

仰光村位于一边群山环绕,三面水环水的慢坡地上,风景秀丽,财产丰富。安瑟森一到,就被它完美的结构、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宁静的田园风光所吸引。他全身心地从事野外考古和调查,在8天的时间里,收集、挖掘出了大量的石器和陶器,以及少量的骨头和陶器,最后装了4箱,租了一辆车到鱼池县政府第三区,然后把火车装回北京的农商部。

回到北京后,安特森研究了收集的石器、骨器、陶器和陶碑,并结合自己实际考古和地质调查情况,初步确定仰光村是中国古代的重要文物,有必要进行考古发掘。

百年考古记·往事|安特生与仰韶文化

安特森镜头中的仰光

安特森找到了地质调查院所长丁文江和王文轩,并告诉他们自己的想法,赢得了他们的支持。他去找农工商长张国轩,为了赢得他的支持,他把自己心爱的金管给了张国轩。张将军批准了,但考古不在他们的控制之下,农商部随后将安特森的考古发掘报告提交当时的国务院。随后,国务院颁发了许可证,河南省政府也同意了,安特森因此有机会在第二个地下池塘进行现场考古发掘。

1921 年初夏,安特森被派去访问掸族海关附近将要建造的港口葫芦岛,并估算该地区的煤炭储量。6月,在工作接近尾声时,他对奉天砂锅周围地区进行了考古调查。最后,他们发现了砂锅洞的废墟,并挖掘出了大量的陶器,与仰光遗址出土的陶器相当。

百年考古记·往事|安特生与仰韶文化

安特森中国大陆时使用的护照

百年考古记·往事|安特生与仰韶文化

安特森在工作

百年考古记·往事|安特生与仰韶文化

安特森的中文

百年考古记·往事|安特生与仰韶文化

安特森在游泳池

1921年10月25日,安特森前往河南省,鱼池县县长胡伟指派县政府三部记者王茂宰陪同,并叫来四名民警开车护送他们到仰光村,安置在王昭轩的闲置屋里。 村里的一个大家庭。

然后他们开始准备挖掘:王茂泽负责与工资联络,王昭英负责采购,王兆轩负责组织人员挖掘。安特森本人,将小帐篷带到了挖掘现场,并设置了一个行进床供考古学家在休息时使用。

当一切准备就绪后,10月27日,安特森和考古学家袁富丽一起进行了第一次发掘。前中国助手、后来研究中国考古学的重要学者李骥所描述的这次发掘是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科学成就","标志着中国这个欧亚大陆上最古老的国家之一的田野考古学的开始"。

百年考古记·往事|安特生与仰韶文化

袁富丽(1893-1987),曾参与仰光村考古

就连享誉全球的胡适博士也称赞"他(安瑟森)的方法复杂,决策谨慎......在他1922年4月1日的日记中。..他自己的方法,专注于每件事的环境;他首先画了挖掘区层,产品的每一层都是分层记录;稍后,如果出现问题,可以再次按下该对象。

百年考古记·往事|安特生与仰韶文化

安特森位于仰光村

百年考古记·往事|安特生与仰韶文化

安特森的工作值得李冀博士和胡石博士的称赞。他是一个认真的人,整天呆在现场指导挖掘,从不忽视任何挖掘的细节,有时甚至在现场过夜,以便随时解决挖掘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与他一起工作的中国学者从他那里获得了现代考古学的知识、科学原理、思想和方法,改变了中国考古学的现状,只有金石,没有现代意义。

安特森可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继续示威。他不太忙,不想休息,让村民王德润和他一起采集岩石和古生物学标本,详细调查周围的地质、地貌和地貌。这也为中国后来的史前考古学树立了榜样。

安特森的挖掘工作持续了36天,直到12月1日才结束。他们共挖掘出17个发掘地点,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石器和少量的骨器、陶器等珍贵文物。挖掘完成后,安特森还在村民王德家的沼地上竖起了一块木牌,上面写着"仰光文化区"五大字,作为保护的标志。

仰光村发掘回北京后,安特森立即组织专家学者带回实物"咨询",发现这些物体以磨石器具与彩陶共存为特征,经过系统而全面的研究、鉴定、比较、解析和论证,根据深度对遗骸进行逐层分析, 结果一致认定了安特森的判断:这是中华民族新石器时代的文物。根据考古实践,第一个发现地点被命名为"仰光文化",因为它的遗迹也是许多五颜六色的陶器,所以它也成为了一种"彩陶文化"。

"仰光文化"的发现,不仅使"中国石器时代"的理论牢不可破,也为中国文化与西方史前文化之间的可能联系提供了线索。

根据相关文章,安特森住的小院子位于仰光村西北角,坐拥南北,前室窑后。东沙屋依然完好无损,但山墙的绿砖袋石心,斑驳,越来越老;

百年考古记·往事|安特生与仰韶文化

仰光陶器

(本文基于安特森相关资料及猛犸象新闻李长文等综合整理)

负责编辑: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