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zookeeper的缺点

  1. zookeeper不是为高可用性设计的

    由于要跨机房容灾,很多系统实际上是需要跨机房部署的。出于性价比的考虑我们通常会让多个机房同时工作,而不会搭建N倍的冗余。也就是说单个机房肯定撑不住全流量(你能设想谷歌在全球只剩下一个机房在干活吗)。由于zookeeper集群只能有一个master,因此一旦机房之间连接出现故障,zookeeper master就只能照顾一个机房,其他机房运行的业务模块由于没有master都只能停掉。于是所有流量集中到有master的那个机房,于是系统crash。

    即使是在同一个机房里面,由于网段的不同,在调整机房交换机的时候偶尔也会发生网段隔离的情况。实际上机房每个月基本上都会发生短暂的网络隔离之类的子网段调整。在那个时刻zookeeper将处于不可用状态。如果整个业务系统基于zookeeper(比如要求每个业务请求都先去zookeeper获取业务系统的master地址),则系统的可用性将非常脆弱。

    由于zookeeper对于网络隔离的极度敏感,导致zookeeper对于网络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做出激烈反应。这使得zookeeper的‘不可用’时间比较多,我们不能让zookeeper的‘不可用’,变成系统的不可用。

  2. zookeeper的选举过程速度很慢

    这是一个很难从理论分析上看到的弱点,但是你一旦遇到就会痛不欲生。前面我们已经说过,网络实际上常常是会出现隔离等不完整状态的,而zookeeper对那种情况非常敏感。一旦出现网络隔离,zookeeper就要发起选举流程。zookeeper的选举流程通常耗时30到120秒,期间zookeeper由于没有master,都是不可用的。对于网络里面偶尔出现的,比如半秒一秒的网络隔离,zookeeper会由于选举过程,而把不可用时间放大几十倍。

  3. zookeeper的性能是有限的

    典型的zookeeper的tps大概是一万多,无法覆盖系统内部每天动辄几十亿次的调用。因此每次请求都去zookeeper获取业务系统master信息是不可能的。因此zookeeper的client必须自己缓存业务系统的master地址。因此zookeeper提供的‘强一致性’实际上是不可用的。如果我们需要强一致性,还需要其他机制来进行保障:比如用自动化脚本把业务系统的old master给kill掉,但是那会有很多陷阱(这里先不展开这个议题,读者可以自己想想会有哪些陷阱)。

  4. zookeeper无法进行有效的权限控制

    在大型的复杂系统里面,使用zookeeper必须自己再额外的开发一套权限控制系统,通过那套权限控制系统再访问zookeeper额外的权限控制系统不但增加了系统复杂性和维护成本,而且降低了系统的总体性能即使有了zookeeper也很难避免业务系统的数据不一致前面已经讨论过了,由于zookeeper的性能限制,我们无法让每次系统内部调用都走zookeeper,因此总有某些时刻,业务系统会存在两个master(业务系统client那边缓存的业务系统master信息是定时从zookeeper更新的,因此会有更新不同步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