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被人瞧不起的新编第38师,为什么能一飞冲天,一战成名?

作者:一平之声pYos

从1942年4月初战至4月16日,新22师牵制日军达半月之久,日军第55师团在付出数千伤亡的惨重代价后,不得不求助于第18师团,联合向平满纳进击。

16日晨,日军步骑兵200多人附战车6辆,向平满纳守军的警戒阵地进犯,守军第96师288团的一个排坚决反击,日军遗尸40多具,仓皇败退。

上午10时许,守军威支队阵地前,突然出现缅甸难民五六百人,男男女女扶老携幼,煞是可怜,威支队长夏鼎中校明知有缅人,同古战场已经屡见不鲜,但优柔寡断,害怕伤及无辜,不忍开枪阻击。

结果,缅人乘机从难民中冲出,纷纷突入我阵地,与此同时,日军又从我两翼包抄而至,一阵混战,阵地易手。

这股缅人是缅甸独立义勇队的一部,他们由泰国突入缅甸时兵力不过100多人,进入缅甸不久就迅速扩充至3000多人。他们深入缅北、缅中,到处煽动群众,袭扰中英军,给中英军制造了不少麻烦。

17、18两日,日军陆续开到平满纳,守军顽强抵抗,日军已被牢牢吸引在我预设阵地前,正当新22师与200师调整部署,从东西两面进行合围时,第5军军部的电话就突然打到了前线各部:

“现我右翼英军、左翼第6军战况紧急,我第200师、新编第22师须先援马格威,再转赴棠吉救援,96师应争取时间阻敌,不必作坚强的决战。”

突然的变故令战场形势大变,东、西两路失利,中路的第5军陷入危局,转瞬之间,战争的天平发生了倾斜,平满纳会战又成了泡影,形势的变化,甚至超出了想象。

4月12日,英军全面崩溃,他们不战而逃,战略要地东敦枝、萨斯瓦、新榜卫,成为三座空城。14日,接连放弃空军基地马圭及要地新甸。15日,他们炸毁仁安羌油田,绕着冲天大火向印度退去。

日军望见油田起火,即以第33师团的步兵第214联队全速扑向仁安羌,企图保住油田,捕捉英军。

17日凌晨,日军第214联队第3大队进占凯敏,联队长作间宜乔大佐亲率主力突入仁安羌东北角的三岔路口。而此时,英军主力尚未完全撤至仁安羌,就被日军截断了退路。

包围圈中,有装备精良的英缅第1师等部7000多人,以及500多名各国传教士、记者等非战斗人员,可笑的是,英国人不知道,围困他们的日军仅有两个步兵大队、一个炮兵大队,兵力充其量也不过2000余人。

但他们已被日军吓破了胆,龟缩成一团,只知道大呼救命。史迪威闻讯,急命守备曼德勒的新编第38师前去救援。

新编第38师隶属于第66军,自组建以来就不怎么招人待见,第一,他是由宋子文的税警总团改编而来,宋子文财力雄厚,舍得花钱,税警团的装备在国内可谓首屈一指。

不过,在中国军队中,很少有人把他当正规军看,总被人当做警察部队,第二,其官兵多半不是黄埔系出身,甚至是非行武之流,师长孙立人、副师长齐学启,都有名校与留学经历,因而,在速成军校生与行伍泛滥的国民党军内部,有家业、有学历的新38师就成了异类。

第66军成立之初,孙立人到军部报到,军长张轸倚老卖老,竟当面讥讽他说:“哎呀,你怎么当军人呢?你们当学生的为什么来当军人呢?太可惜了!你看我的3个师,就你的这个师最差劲。”

时过境迁,却言犹在耳。孙立人绝非等闲之辈,就是放在今天,能考上清华,还能上西点军校的,那还不是人精?面对老军棍张轸的羞辱,孙立人什么也没说,而是把这个耻辱铭刻在心。他知道辩解是多么的苍白,只有战功才能洗刷羞辱。

英军被围,最高指挥官点名要他去救,这机会说来就来了。率先到达仁安羌的是新第38师刘放吾的113团,而师主力尚在曼德勒。英国人听说救兵到了,个个喜出望外,可一见救兵不多,转而又个个替中国人捏着一把汗。

其实他们是在替自己着急,几天了,没吃没喝的,不少人已到了生理极限,救兵再不到,不用日本人打,自己就先完蛋了。一时间,中、英、美,甚至还有日本人,都把目光聚焦在了仁安羌。

第113团团长刘放吾不善言辞,未向英国人解释许多,就率部和日军打了起来。仁安羌地处沙漠,到处沟沟坎坎,高温干旱,气温常在40度左右。

日军长途跋涉,个个疲惫不堪,加上一路追击,未遇对手,因而轻敌懈怠。113团只凭几个冲锋,就把平墙河北岸的日军肃清,夺回了渡口。

19日拂晓,趁着气温还未上升,113团官兵踏上竹筏,冲到平墙河南岸,向日军发起猛攻。在我113团冲锋时,英军的炮弹也准确地落在日军阵地附近,爆炸起火,映红了半边天,连初升的太阳都被隐去了光芒。英军被围于501高地、仁安羌、510高地之间,我军的攻击目标自然也指向了这两个高地。

平墙河南岸,油井矗立,油管、油罐、油桶、油污到处都是。我军突入敌后,将油桶油罐推上高地,打开油罐,滚下油桶,一发迫击炮弹打去,立刻是漫天大火,油桶的爆炸声也是此起彼伏。

我军渡河时衣服大多沾湿,对大火产生的热浪多少有些防护作用,而日军则不然,逃不及的被烧成了黑炭,逃出来的又成了我军的活动靶子。

时间不长,黑烟遮住了半边天,日军纷纷溃逃,我军追至,日军已逃散一空,检查战场,除了遗尸、武器之外,竟然还有500多个军用饭盒,取来打开,盒子里还是刚刚做好的热气腾腾的饭菜没来得及吃,日军败退之狼狈,可见一斑。

此战,113团击溃了日军,毙伤日军500多人,而113团也阵亡第3营营长张琦以下数百人。

7000多英缅军得救了,他们见到中国官兵,兴奋得大喊大叫,泪流满面。有的抱在一起,有的将衣帽抛向天空,更多的还是跑来亲吻、拥抱他们的救命恩人。他们将中国官兵高高举起,竖起大拇指高呼:“中国万岁!”“中国军队万岁!”

尊严是靠实力赢得的。在这些被救的西方人眼里,中国人从未如此可爱、如此高大、如此强悍,孙立人获得了命运的垂青,一战成名。

此战,英国人对他感激涕零。英王乔治六世特颁发给他一枚“帝国司令”勋章;美国总统罗斯福也授予他一枚“丰功”勋章。蒋介石颜面有光,自然也不甘人后,奖给他一枚象征着最高荣誉的云麾勋章。

直接解救英缅军的113团刘放吾等军官也分别立功受奖,但他们的光环远不及他们的贡献。

20世纪90年代,已经80多岁的刘放吾受到了时任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亲自接见,“铁娘子”嘘寒问暖,关怀备至,并亲手送上了迟来的勋章,这是对大英帝国恩人的最高礼遇和褒奖。

仁安羌一战,孙立人除获得了意想不到的荣誉外,还获得了中美英三国军界的一致承认。当然,这与他留学美国这一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韦维尔、亚历山大把他看作救命恩人,史迪威将他视为自己的左膀右臂,蒋介石也把他看成自己的得力干将。

一颗将星,就这样升起在战火纷飞的缅甸大地上。

被人瞧不起的新编第38师,为什么能一飞冲天,一战成名?

孙立人和他的书法

抗日烽火【第205期】

作者简介

自小喜欢文字,小学生时,作文已常做范文。文青时期,多篇文章获奖。风雨几十年,爱好未改,喜读文史,坚持写作,欢迎交流。